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魏高允一史官的担当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8
转发:0
评论:0
北魏高允一史官的担当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他们认为此史官给皇族丢了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大怒,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

  太子闻讯后,立即把高允接到自己府中保护起来,第二天早上,他亲自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以便当面向太武帝求情。路上,他叮嘱高允说:“如果皇上问你话,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口径回答!”

  见到太武帝后,太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允)相处多年,知道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虽然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工作,但他地位低,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主事的全是崔浩,请您赦免他吧!”见太子替高允求情了,太武帝也有心想要赦免高允,便问他道:“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太武帝这是在给高允找了个台阶,只要高允顺着他意思说“是”,也就万事大吉了。可没想到,高允竟然说:“不是,《太祖纪》是邓渊写的,《先帝纪》和《今纪》是我和崔浩合写的。但崔浩管的事多,只抓纲要,至于具体注疏,我写得比崔浩多。”太武帝一听,鼻子差点儿气歪了,大怒道:“照这么说,你的罪过比崔浩还要大,我怎么能饶了你呢!”太子连忙替高允辩解道:“高允是被吓坏了,所以才胡言乱语,我之前问过他,他说全是崔浩写的!”太武帝便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等于再次给了他一次机会。哪知高允竟然说:“太子是为了救我的命才这样说的,其实他从没问过我修史的事,我说的全是真话,我并没有被吓傻。”按理说,高允如此不通情理、不懂得变通,太子想救他也救不了了,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了。但没想到,高允的这种诚实、大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太武帝,他没有坚持追究高允的责任,当场下令赦免了他。

  太子和高允往回走时,太子责怪高允不知见机行事,以致一再激怒皇上,给自己找麻烦;但高允却回答:“按照历史事实撰写国史论述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我和崔浩一起编写史书,应当共享生死荣辱,出了事,我怎么能全推给他呢?您一心想救我,我很感激,但我不能为了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啊!”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很多人在灾祸到来时,出于自保的本能,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惜落井下石,以此来漂白自己。但高允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大难当头之际,高允并没有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是宁可被杀头也不肯污蔑他人,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人生担当。“不能为了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是高允精神风骨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世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魏高允一史官的担当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他们认为此史官给皇族丢了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大怒,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太子闻讯后,立即把高允接到自己府中保护起来,第二天早上,他亲自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以便当面向太武帝求情。路上,他叮嘱高允说:“如果皇上问你话,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口径回答!”见到太武帝后,太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允)相处多年,知道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虽然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工作,但他地位低,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主事的全是崔浩,请您赦免他吧!”见太子替高允求情了,太武帝也有心想要赦免高允,便问他道:“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太武帝...
· 北魏高允一史官的担当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他们认为此史官给皇族丢了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大怒,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太子闻讯后,立即把高允接到自己府中保护起来,第二天早上,他亲自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以便当面向太武帝求情。路上,他叮嘱高允说:“如果皇上问你话,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口径回答!”见到太武帝后,太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允)相处多年,知道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虽然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工作,但他地位低,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主事的全是崔浩,请您赦免他吧!”见太子替高允求情了,太武帝也有心想要赦免高允,便问他道:“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太武帝...
· 高允:直言不讳,一位情操高尚的史官!
高允:直言不讳,一位情操高尚的史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崔浩。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还派了几十名汉族士人,担任各地郡守。这样,他和鲜卑统治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偏偏别出心裁,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
· 北魏中书侍郎高允的担当: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他人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他们认为此史官给皇族丢了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大怒,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太子闻讯后,立即把高允接到自己府中保护起来,第二天早上,他亲自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以便当面向太武帝求情。路上,他叮嘱高允说:“如果皇上问你话,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口径回答!”见到太武帝后,太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允)相处多年,知道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虽然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工作,但他地位低,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主事的全是崔浩,请您赦免他吧!”见太子替高允求情了,太武帝也有心想要赦免高允,便问他道:“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太武帝...
· 高允简介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中书博士高允生平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高允历仕北魏五帝,以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享年九十八岁。死后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高允,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泰。父亲高韬,少时以英朗知名,同乡人封懿雅相敬慕。任后燕慕容垂的太尉从事中郎。北魏道武帝灭后燕,任高韬为丞相参军。早年过世。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十分惊异,感叹说:“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不能亲眼见到。”高允十来岁时,为祖父高泰奔丧还归本郡,家中财产都让给两个弟弟而自己身归沙门,取名法净。不久又还俗。高允喜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求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爱好《春秋公羊传》。郡中召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