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元宵节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7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元宵节,民间故事          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
民间故事   

        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很多人已经把七夕当成了“中国情人节”。但昨日,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

  齐守成介绍,“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齐守成认为,如果真要将七夕节赋予一种通俗的叫法儿,应该是“中国女儿节”。齐守成解释,在历史上“七夕”节这一天,未出门的姑娘们一定要手绑彩线,乞求未来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是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在东北地区,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乞求心灵手巧。之所以当今社会将七夕节误读为“情人节”,齐守成认为,可能是源于牛郎织女的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

  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齐守成解释,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要点起彩灯、出门赏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往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抛头露面是不守礼节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才能出门逛灯会,少男少女这一天才能互相会面,倾诉爱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齐守成认为,如今很多商家将七夕节当成情人节进行商业炒作,很多青年人把七夕节当成情人节来过,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而且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扭曲了。“包括媒体都应该多宣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如何过传统节日有个正确的引导。七夕节之所以能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因为它是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我们应该珍惜,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东西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七夕不是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是正月十五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乞巧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
·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本文作者丨飯飯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这一天里,到处都洋溢着浪漫的氛围,青年男女们为着各自的恋人准备着礼物,仿佛不送点什么就违背了节日的意图;各大商家也为了这一节日绞尽脑汁,各种文案遍布大街小巷以及各大媒体。这一天,也被意为“情人节”。其实吧,七夕节的确挺古老的,也挺热闹的,算是个不小的节日,但是绝不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因为,传统中就没有这一内涵。七夕起源首先我们从七夕节的起源说起: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发源地是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但是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源自于古人对天象、时间和数字的崇拜。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
· 世界最早的爱情节日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中国的七夕节!
世界最早的爱情节日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中国的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相传,七月初七晚上,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诗经小雅•大东》中就已经有了牛郎、织女的文字记载。这比西方情人节早得多,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节是我国古代少女的重要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在唐宋时期,七夕节非常热闹,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有各种各样的庆祝形式。比如在宫廷会举行乞巧宴会,中间穿插很多有趣的小游戏。在民间,七夕节恋人们相约,在庭院或花园里焚香拜银河、拜牛郎织女星,祈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图根据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绘成。画中牛郎眼望飞星,神思遐远;织女则目视牛郎,面带喜色,似正诉说离情别绪。作者将短聚的喜与行将离别的愁体现得淋漓尽致。
· 我们以为的七夕情人节不是真的情人节,而是在这天
近年,人们从西方情人节中得到启发,把所谓七夕节称之为“中国情人节”。那么,中国有真正的情人节吗?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乞巧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也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无论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看花灯约会心上人,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古来已久。同其他节日相比,古人更注重元宵节,除常见的祈福、...
· 七夕: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人节
又到了一年中最浪漫的日子—七夕节。大家知道吗?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也进入非遗家族啦!一、牛郎织女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会在鹊桥相会。这美丽而感人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人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为了学习织女的心灵手巧,姑娘们便在这一天比针线活儿,所以这一天也叫乞巧节。二、浪漫习俗在古代,七夕节有拜七姐、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习俗。在现代,七夕作为中国人的浪漫情人节,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1、送花:送玫瑰花是年轻情侣们表达爱意的经典方式。2、情书:一封手写的情书,比任何礼物都更能打动人心。3、观星:在烂漫的星空下,寻找牛郎织女星,一起许下心愿。4、手工礼物:花时间和精力亲手制作的小物件,代表着满满的诚意。不论是送花、送礼物,还是看电影、烛光晚餐,都是一种生活该有的仪式感。七夕提醒我们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份陪伴。不论是长长久久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