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降清后亦未被清廷真正接纳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 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赐进士。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洪承畴投降清朝后,其岁月是在屈辱和尴尬中度过的。他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 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乡省亲时,在泉州建造府第,人们称之为为洪衙,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
传说洪衙落成后,洪承畴曾到家乡搬请母亲。他母亲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衣裳,端坐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造了一只船,偕母坐在船里,泛于江上隐居生。后人为纪念他的民族气节,在他舶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变节,愤然剃光头发住进尼姑庵。
二 虽其功绩是”开清第一功“,但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
最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统治集团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纲常伦理,也认为洪承畴不忠不孝。
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
顺治时期,洪承畴虽得到重用,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康熙继位时,这时的洪承畴已69岁,仍任大学士,却感孤独,于五月疏乞休致。朝廷几经争论,康熙才授以三等阿达哈哈番母(轻车都尉)世袭。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病逝,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
到了乾隆时期,满汉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赞扬史可法等忠君爱国的榜样。而洪承畴的形象却被颠倒过来,乾隆皇帝将洪承畴作为叛明降清的人,列入《清史·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