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三十六姓,是对明朝迁居琉球的福建人三十六姓的总称。根据史料记载,明太祖于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为方便贡使往来,赐闽中舟工三十六姓。
闽人三十六姓指的是:慎、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中山王开始向明朝朝贡。刚开始的时候,琉球国派使节去明朝进贡都要搭明朝使节的船;琉球使节归国的时候,明朝往往要赠予船只,并派专门的航海人员协助。那时福建福州是通往琉球的唯一口岸,为了方便贡使往来交流,公元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索性赐给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闽人三十六姓”到达琉球之后受到厚待,并在一个叫作“久米村”的独立村落住下。他们将福州先进的手工业如纺织印染、造船等传授给琉球人。"闽人三十六姓"世代都负责航海、造船、翻译、外交文书编写、对外贸易事务等。他们仍旧保持着闽式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