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姓,中华姓氏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历史名人有西汉名丞利仓、汉代武将利几、宋朝学者利元吉等。
利姓起源
源流一:源于高阳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老子的祖先,以祖字为氏
上古商代时,有位王族叫李利贞,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曾路经一棵李树下以李子充饥,后改姓为李利贞。其十一世孙李聃,即老子,在老子后代中有的为纪念远祖中的王族李利贞,取利字为姓,切代相传。所以,李姓、利姓的远祖是同一人。利姓产生较晚,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
源流二:出自芈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楚国有公子受封于利邑(今四川省广元县境),其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利。
源流三: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食采于利邑,其后人以利孙为氏,后改为单姓利氏。
源流四: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吏利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置有利氏一官位,亦称栗氏、历氏,专职负责监造金属器具,其中负责冶炼浇铸的工官专称“窏氏”,负责兵器制造的工官则专称“利氏”。
源流五: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利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利氏部落叱利氏,亦称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国北方古高车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叱利氏先改为汉字单姓利氏,后另有族人改为李氏,其实是同宗同源。
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颜扎·珠尔杭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者,先称锡利氏,后以谐音汉字省文简改为单姓利氏、锡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
源流七: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莫尔登氏多冠汉姓为利氏、孟氏、莫氏、苍氏等。达斡尔族、满族利氏读音皆作l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