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如今的姓氏是合在一起的,但是根据史料的记载,其实最开始的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最开始只有姓,开始的姓主要的作用就是区别血缘,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而这氏其实是姓的衍生物,是姓的支系,也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一般姓氏比较固定的,而氏名的来源刘比较多样,比如说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
另外在古代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氏,特别是在先秦时期,这种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在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有氏,而且其他人可能连姓氏都没有,只有一个名,毕竟一个姓的分支太多,只有氏才能代表了这一支的身份地位,因此,氏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贵族男子都称氏不称姓。直到战国时期开始,礼崩乐坏,姓氏开始混乱,很多氏逐渐变为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没有了分封,氏自然也就会减少。
而后姓与氏合流,逐渐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姓氏”,当然这姓氏的合流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到西汉之后才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