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称作《禊序》、《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后辑为《兰亭诗》。《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兰亭集序简介资料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
兰亭序
相关人物
兰亭集序相关文献
王羲之为何写《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简介
王羲之为何写《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简介,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
查看全文
郝隆与《兰亭集序》
郝隆与《兰亭集序》,郝隆与《兰亭集序》
查看全文
兰亭集序摘录
兰亭集序摘录,《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查看全文
兰亭集序
兰亭序内容兰亭集序(神龙本,普遍认为是最接近原本的复制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竖版对应原文注:以上汉字取字时尽可能接近原文字体。加标点后的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取/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查看全文
兰亭集序/兰亭序
兰亭集序/兰亭序 兰亭集序,初中文言文,魏晋,王羲之,兰亭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查看全文
兰亭集序相关标签
行书
晋朝诗歌
王羲之作品
中国散文
东晋文学
家族谱大览
1.兰氏家谱, 1, 1522–201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兰氏家谱, 1, 目录 始源 修谱说明 世系 行传 一世尚公起 各支名人录 家训 派字 后记等, 201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山阴县兰氏宗谱, 1, 编委会成员 插图 目录 谱序 派语 世系 1世玉财公起 宗史 村史, 2003
原书: [山阴县 : 兰氏宗谱编委会], 2003年. 全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远祖 :(元明之际) 兰思温. 祖籍直隶广平鸡泽县(今河北永年县). 生一子: 兰士廉. 士廉公生五子 : 兰志诚(一传后止) ; 兰志刚 ; 兰志道(迁原平白石村,称西股) ; 兰志全 ; 兰志友. 志道公下派祖 : 兰芬,字汝高. 天旸公(字君望)之长子. 志道6世孙. 芬公下六子 : 兰传芳 ; 兰时芳,字正馨 ; 兰夏芳 ; 兰原芳 ; 兰进芳 ; 兰嗣芳. 六公合称 "小六爷". 兰家窑村始祖(1世) : (清) 兰遇财,亦名玉财. 时芳公3世孙. 生三子:兰聪 ; 兰明 ; 兰智. 聪公下支祖(4世) : 兰子植 ; 兰栽 ; 兰庆. 明公下支祖(4世) : 兰子法. 智公下支祖(4世) : 兰祥 ; 兰涌 ; 兰兴 ; 兰德. 水河铺村房祖(19世) : 兰升. 传芳公20世孙. 名辈(21世起) : 开顺乃力达 维荣尚轩贵 金昌益高吉 通济兆祯瑞. (辈分字用法: 双世在中,单世在下). 散居地 : 山西省山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100
常德刘氏族谱
常德刘氏族谱
常德刘氏系出汉定王发支系,源自江西安福县水部刘氏德言公长子程公16世孙兰芳公(字振祖、号国香)于永乐2年因仕常德府通判自江西吉水上南乡紫溪村十七保,落籍龙邑军山铺七星桥。兰芳公生六子孟(瑢、珏、瑛、理、瑶、玖),瑢珏瑛理四公派衍军山铺、益阳、桃源、四川,瑶公派衍武陵军山、机匠铺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军山村(黄花湖)、玖公派衍武陵土地冲大刘家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先锋村。
浏览:0
纳兰
纳兰
浏览:0
兰氏族谱
兰氏族谱
明朝从山西大槐树下到甘肃镇原兰家庙,同治回乱损失了几乎所有人员,只回来了五个男人,便顶齐所有房头,再一次按这五个人分别分五个房头,
浏览:0
兰亭集序导读知识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兰亭集序【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一作:曲;曾不知老之将至一作: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永和九年,癸丑年,三月上旬,我与友人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举办集会,这次集会是为了共同做禊礼。很多文人贤者都聚集在这里,有年长的也有年少的。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环绕在亭子四周,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也足以表达内心的畅快。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可以一眼看到广阔的天空,低头则能看到大地上繁多的景物,可以一饱眼福,心情格外开朗,可以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实在快乐的很。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过完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或安静、或躁动,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顿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快要变老了。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就会不禁发出感慨。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就成为旧迹,这怎能不触发内心的感怀呢,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于尘土。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很相合,所以经常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闷闷的说不出来。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何其可悲!所以我们今天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希望后人看到我们的诗篇也能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浏览量:1328次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是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而《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集序》主要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浏览量:1274次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之等四十一人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以流觞曲水的形式作诗。在这次集会上,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未做诗被罚酒三杯。大家把诗聚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写一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兰亭集序》集聚会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于一体。描写兰亭周围的环境时,语言简洁、层次分明,远近结合,再加上人物动静相衬。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兰亭集序》除文学价值外,其书法价值更胜一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浏览量:1236次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其是王羲之写的序文。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集序》就是记录这次活动的雅集,主要记叙的是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兰亭集序》主要分为三段,其中文章的首段,记叙的是兰亭聚会的盛况,同时也写出了与会者的深切感受,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接着就是描述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的是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同时体现出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浏览量:1159次
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东晋大臣、书法家,善书法,少从卫夫人学,后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王羲之撰写的《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为后代学书者所崇尚,尊为“书圣”。又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浏览量:11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