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xūn 广东话:hyun1,音同“熏”),是一种吹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古老乐器,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称埙乐是“德者之音”。埙的起源可能是先民用于模仿鸟兽叫声以诱捕猎物,并随着文化的进步而发展为乐器。

埙是土质乐器典范,音乐感染力极为强烈,即便只有几个乐句、五六个音符也足以让人肝肠为动、泪奔不止。埙声来自史前,携着土壤的气息,带着秋风的味道,浊而喧喧然,数千年来在灼灼的日光或皎洁的月光之下,洞穿人们的魂灵。它的音色幽深、悲戚、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高贵的精神气质。闻埙音,仿佛是在瞬间掏空了心肺的胸腔中旋转回荡,天地之间,一切成空,只剩听者的一缕幽魂,随着这呜咽之声荡漾。

埙简介资料
远古
相关人物
埙相关文献
褚化鲲褚德埙
褚化鲲褚德埙,褚化鲲,字应祯,号云程,为南泉公褚玳之次子,省祭官居乡,为月旦所推,以次子德埙贵
查看全文
赖毓埙、赖毓垣故居
赖毓埙、赖毓垣故居,赖毓埙与赖毓垣是同年堂兄弟,永定抚市社前村人。出生在社前的进士第,成长在县城北门
查看全文
埙的兴衰与发展
一、埙的起源埙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古老的人类早期文明成果,也是一种可以进行音乐演奏的古老乐器。中国的埙,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社会变革的轨迹。从当前很多已经出土的埙中可见到诸多不同形态和性能特点的物件。较早时期出土的陶埙关于埙的起源,按照当代学者们科学的推理,应该是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吹奏乐器。最初可能是原始先民用于诱捕猎物模仿动物叫声而制作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被当成单纯的乐器并逐步增加音孔,发展成为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呈现出多样化。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只有吹孔,没有音孔,呈现椭圆形,距今约有七千年。陕西省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哨,其形如橄榄状,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已经出土的早期埙都是比较原始、简陋的,而且吹奏的音也不准确,无法体现音律特征。早期的埙...
查看全文
埙的大小、颜色、纹饰、音域各异,部分埙的形状与陶笛类似,但没有陶笛的哨口,演奏者可转动埙以改变音调。埙作为宫廷雅乐清朝就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发掘中埙的出土,人们重新燃起了对这一古老乐器的热情,埙的指法、制作工艺及演奏技巧上都得到了改进。埙的发声原理是通过音孔控制埙腔内空气团的体积大小,进而使其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故而开孔的位置、顺序都比较随意。有按照传统五声音阶开孔的八孔/十孔埙,也有使用半音阶开孔的,也有为了方便初学者使用一些常用半音而在全音阶音孔基础上加半音孔的。埙目前常见的指法有顺开指法和交叉指法,而按照音的高低排布又分左起指法和右起指法。以古制6孔埙为例,运用不同技巧可吹奏出26个音,包括2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1个泛音。其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显带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
查看全文
历史河姆渡遗址和仰韶遗址出土被认为最原始的陶埙均只有吹孔,而无音孔。文献记载,夏代的埙有3个音孔,可吹出4声音列。商代的埙有陶制、石制和骨制,多数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的埙可有5个音孔,多数为平底卵形。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现代的埙增加到了8至11个音孔。制作取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演奏技法吹法以古制6孔埙为例,以下列技巧可吹奏出26个音,包括2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1个泛音。指法发声原理与指法埙作为宫廷雅乐清朝就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发掘中埙的出土,人们重新燃起了对这一古老乐器的热情,埙的指法、制作工艺及演奏技巧上都得到了改进。埙的发声原理是通过音孔控制埙腔内空气团的体积大小,进而使其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故而开孔的位置、顺序都比较随意。有按照传统五声音阶开孔的八孔/十...
查看全文
埙相关标签
中国管乐器
中国乐器
吹管乐器
家族谱大览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前山胡氏宗谱 [15卷,圆谱集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5年重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一世祖 : 胡彭,字道甫,拜封吴越令公. 生三子 : 胡延訏(东阳) ; 胡延许(暨阳) ; 胡廷评,讳彦濲,字从美. 梅岘始祖(8世) : 胡湜,字持正,行八. 彦濲公7世孙. 由华溪徙梅岘. 生二子 : 胡高,行四(黄樊派嫡祖) ; 胡总,行七(前山派嫡祖). 前山始祖(14世) : 胡辑,字睦甫,行四四. 总公4世孙. 西宅祖(16世) : 胡德辉,字新之,行千二. 辑公之孙. 生三子 : 胡仲荣,字原盛,行十 ; 胡仲华,字原英,行十一 ; 胡仲贤,字原亮,行十五. 上宅派祖(18世) : 胡思聪,字德开,号竹涧,行清十. 德辉公之孙. 生三子 : 胡原善,字叔仁,即仁二,号松涧,行诜三(彬常祖) ; 胡积善,字叔厚,即仁三,行诜八(崇常祖) ; 胡观前,字叔友,即仁八,号仁堂,行廿七. 中宅派祖(19世) : 胡似埙,字叔器,即仁十二,号松崖樵隐,行诜四八. 德辉公曾孙. 西宅分房祖(21世) : 胡钧道,字仲义,号牧隐,行忠八. 德辉公5世孙. 生三子 : 胡文琮,字季蔄,行信廿三(西房祖) ; 胡文琡,字季彩,行信廿六(东房祖) ; 胡文瑄,字季彰,行信廿八(北房祖). 新屋祖(24世) : 胡原杞,行宏七五. 文瑄公之孙. 名联字目 : 世德肇基远大 来兹克振家声 敬慎翼为方正 昭怀麟凤其征. 前山排行(16-30世) : 千万清诜韡 忠信宜宏泰 曾承永宝传. 新制行联字 : 孝祖虞廷心法 燕贻安定康宁 显佑云仍济美 冠裳礼乐贤明.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浏览:0
南阳樊氏族谱 [各房分卷,首1卷]
原书: 修水县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重修. 11册 :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 (西汉) 樊重,字君云. 始祖 : (后晋) 樊怀韬,讳韬,行仁一,号三阳居士. 原籍襄阳樊城县,由鄱阳徙居豫章. 因肇自襄阳,盛于南阳,徙居鄱阳,遂名其地为三阳. 韬公下二子 : 樊天祐,讳福,行干一,号逸庵 ; 樊天申,讳剩,行干二,号斗轩. 派祖(5世) : (宋) 樊昌庆,行甲七,讳余庆,号集义. 为天祐公之后. 庆公下房祖(15世) : (明) 樊仕埙,讳循礼,行海三,号埙三 ; 樊仕起,讳循义,行海二,号恕庵 ; 樊仕越,讳循智,行海四,号云峰 ; 樊仕垲,讳循恭,行海八,号豁峰. 字派 : 怀天原九 昌世忠宗 秀叔克仲 用伯仕公 日以一与 尚重. 续派(22世起) : 重实本谦恭 贞纯希明哲 孝友启后人 德义光前烈 容仪务端庄 言行期笃敬 贤良子嗣多 传代皆中正. 散居地 : 江西省修水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樊氏族谱.
浏览:0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