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梵文:ऋग्वेद,转写:ṛgveda,是由 ṛc“歌颂”和 veda“知识”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汉译名称为《赞诵明论》。《梨俱吠陀》是《吠陀经》中最古老的本集,它约在公元前第二千纪末形成,但其中部分可能出现于公元前第二千纪中叶,全书共十卷,它收集了对于自然诸神的赞歌和祭祀祷文共1028首。是除了赫梯语的文献外,在印欧语系语言中最古老的诗歌集。
《吠陀经》原本篇幅极长,为了使人们容易接受,在传承过程中渐渐被分成《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这四部吠陀文献合称“本集”,由祭祀仪式中奉献给众神的颂歌构成。《梨俱吠陀》是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的,到19世纪才由欧洲人第一次刊印,现有数种语言全译或选译本。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最有文学价值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