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吠陀梵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历史史前演变梨俱吠陀地理,带有河流名称,并标出Swat和CemeteryH文化的范围。尽管相当接近于重构形式的原始印度-伊朗语,吠陀梵语已经明显标记为印度群组的语言了。对原始印度-伊朗语的语音变更包括/z/和/ž/音位消失,和介入了一系列卷舌塞音。例如,原始印度-伊朗语*nižda-“nest”给出吠陀梵语nīḍa-“resting-place,seat,abode”,这涉及到了*ž的消失(伴随着延长*i为ī)和*d被替换为ḍ二者。在词汇方面,梨俱吠陀梵语展示了相当数量的本土印度来源的借词。这种在早期吠陀梵语中的底层影响还扩展到了语音、构词和句法特征,并可各自追踪到达罗毘荼语系或蒙达语族。印度-雅利安语从无区别的原始印度-伊朗语祖先完全分出来,一般以语言学为基础确定日期到大于公元前1800年。梨俱吠陀中集成的最古老的圣歌可确定日期到这次分裂后的几个世纪即大于公元前1500年。梨俱吠陀的颂歌...

历史

史前演变

吠陀梵语

梨俱吠陀地理,带有河流名称,并标出 Swat 和 Cemetery H 文化的范围。

尽管相当接近于重构形式的原始印度-伊朗语,吠陀梵语已经明显标记为印度群组的语言了。对原始印度-伊朗语的语音变更包括 /z/ 和 /ž/ 音位消失,和介入了一系列卷舌塞音。例如,原始印度-伊朗语 *nižda-“nest”给出吠陀梵语 nīḍa-“resting-place, seat, abode”,这涉及到了 *ž 的消失(伴随着延长 *i 为 ī)和 *d 被替换为 ḍ 二者。在词汇方面,梨俱吠陀梵语展示了相当数量的本土印度来源的借词。这种在早期吠陀梵语中的底层影响还扩展到了语音、构词和句法特征,并可各自追踪到达罗毘荼语系或蒙达语族。

印度-雅利安语从无区别的原始印度-伊朗语祖先完全分出来,一般以语言学为基础确定日期到大于公元前1800年。 梨俱吠陀中集成的最古老的圣歌可确定日期到这次分裂后的几个世纪即大于公元前1500年。梨俱吠陀的颂歌使用了以犍陀罗地区在 Swat 文化早期阶段所讲的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仪式语言,这时是印度铁器时代末期。这种仪式语言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从口语使用中脱离出来并被称为“典雅”(saṃskṛta)的语言,对比于在吠陀时期末期的“通俗”(prākṛta)的口语。

年表

吠陀语言可以按年代次序分为五个不同阶段(Witzel 1989)。

梨俱吠陀(Ṛgvedic)。梨俱吠陀保持了很多共通的印度-伊朗语元素,在语言和内容二者上都是如此,并且不出现于任何其他吠陀经文中。它的创作必定发生在很多个世纪之前,除了最新近的几卷(1 和 10)之外,它本质上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代完成。

咒语语言。这个时期包括阿闼婆吠陀的咒语和散文二者(Paippalada 和 Shaunakiya),梨俱吠陀 Khilani,娑摩吠陀本集(包含不在梨俱吠陀的 75 个咒语),和夜柔吠陀的咒语的语言。这些经文很大程度上起源自梨俱吠陀,但是经历了特定变化,有语言变化和重新解释二者。显著的变化包括 viśva“all”到 sarva 的变化,和 kuru- (梨俱吠陀的 kṛno-) 做为动词 kar-“make, do”的现在时形式的传播。这个时期对应于西北印度的早期铁器时代(在阿闼婆吠陀中首次提到了铁),和俱卢王国,确定日期大约为公元前12世纪。

本集散文(大约公元前1100年代到前800年代)。这个时期标志了吠陀经典的收集和编撰的开始。重要的语言变化是禁令语气和不定过去时的语气的完全消失。黑夜柔吠陀的补充部分(MS, KS)属于这个时期。

梵书散文(大约公元前900年代到前600年代)。四吠陀的固有梵书属于这个时期,还有森林书(Āraṇyakas)和最古老的奥义书(广林奥义书, 歌者奥义书, 耶摩尼奥义梵书)。

经语言。这是吠陀梵语的最后时期直到公元前500年代,包括了大量的天启经和家庭经,和某些奥义书(比如羯陀奥义书, 慈氏奥义书。更新近的奥义书是后吠陀的)。

大约公元前 500 年代,文化、政治和语言因素都导致吠陀时期的终结。吠陀经典的编撰达到了巅峰,而吠檀多学派和早期佛教的时代来临了,其经典使用了本国的俗语方言巴利语而非梵语。大流士一世入侵了印度河谷而印度-雅利安王国的政治中心东移到了恒河平原。大约在这个时期(公元前5世纪),波你尼完成了古典梵语的文法。

语音系统

在原始印度-伊朗语和吠陀梵语之间的语音变化包括浊咝擦音[z]的消失。

吠陀梵语有双唇擦音[ɸ],叫做 upadhmānīya,和软腭擦音[x],叫做 jihvamuliya。它们都是 visarga 的同位异音: upadhmaniya 出现在 p 和 ph 之前,jihvamuliya 出现在 k 和 kh 之前。吠陀还有一个卷舌 l,它是 ḍ 的元音间同位异音,在天城文中表示为独立的符号 ळ 并转写为 ḷ 或 ḷh。为区分元音 l 和卷舌 l,ISO 15919转写元音 l 为字母下加一个圆圈 l̥。(元音 r 也可以表示为 r̥,出于一致性和区别于某些现代印度语的卷舌 ṛ 和 ṛh。)

吠陀梵语有音高重音。因为在后期的吠陀发音中少数词在短元音上承载了所谓的“独立降调”,可以争论说“后期”吠陀是“边缘上的”声调语言。但是要注意在保存韵律版本的梨俱吠陀中,几乎所有承载独立降调的音节必定可以回转为两音节序列,其中第一个承载高调而第二个承载(所谓的)依赖降调。早期吠陀因此明确的不是声调语言而是音高重音语言。请参见吠陀重音。

波你尼给出了他所处(后吠陀)时期的重音规则,尽管没有现存的有重音的后吠陀文本。

pluti 元音(三长元音)在中吠陀时期变得多见了,但后来再次消失了。

主要区别

Tiwari ([1955] 2005)列出了在吠陀梵语和古典梵语之间主要区别:

吠陀梵语有清双唇擦音/ɸ/(叫做 upadhmānīya)和清软颚擦音/x/(叫做 jihvāmūlīya)—分别用在气息 visarga(अः)出现在清唇音和软腭音之前的情况。它们都在古典梵语中让位于简单的 visarga。

吠陀梵语有卷舌边近音(/ɭ/)(ळ)和它的送气对应者 /ɭʰ/(ळ्ह),它们在古典梵语中缺失,并别替代为相应的塞音 /ɖ/(ड)和 /ɖʱ/(ढ)(吠陀发音仍共用于某些区域中,比如南印包括马哈拉施特拉)。

音节主音 /ɻ̩/(ऋ), /l̩/(लृ)和它们的长对应者的发音不再保持纯正,并开始发音为短和长的 /ɻi/(रि) 与 /li/(ल्रि)。

元音 e(ए)与 o(ओ)在吠陀梵语中实为双元音/ai/ 与 /au/,但它们变成了古典梵语中的纯单元音/eː/ 与 /oː/。

元音 ai(ऐ) 与 au(औ)实际在吠陀梵语中实现为 hiatus /aːi/(आइ)与 /aːu/(आउ),但是它们在古典梵语中变为双元音/ai/(अइ)与 /au/(अउ)。

Prātishākhyas 声称齿音曾用齿根(dantamūlīya)发音,但是后来变成了纯齿音。这包括 /r/,它后来变为卷舌音。

吠陀梵语有音高重音,甚至可以改变词的意义,并仍用在波你尼时代,这是从他制定相关规则而推断出来的。在一段时候之后,它被替代为限制于距结尾的第二到第四个音节的音强(stress)重音。

吠陀梵语经常允许两个类同元音一起出现而不在连接音变期间合并。

文法

吠陀有缺席于波你尼文法的虚拟语气,一般相信在当时至少已经消失于常见句子构造中。所有时态都可以与虚拟语气和祈愿语气配对,相对于古典梵语,其中没有虚拟语气并只有现在时祈愿语气。(但是使用了古老的第一人称虚拟形式来完成古典梵语的祈使语气)。三个综合过去时态(未完成式,完成式和不定过去式)在(至少最古老的)吠陀中仍在语义上明确的区分开来。还存在第五种语气,禁令语气。

长-i 词干区分Devi变格和Vrkis变格,这种区别在古典梵语中消失了。

吠陀梵语的虚拟语气在古典梵语中消失了。它没有关于使用各种时态的固定规则(luṇ, laṇ 和 liṭ)。

在吠陀梵语中多至 12 种方式形成不定式,而古典梵语只保留了一种形式。

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还改变了发音,尽管拼写大多保留在古典梵语中。比如,古典梵语的 deva 变格为 devaḥ—devau—devāḥ,吠陀梵语额外的允许形式 devaḥ—devā—devāsaḥ。类似的吠陀梵语对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有变格形式如 asme, tve, yuṣme, tvā 等,这都不见于古典梵语中。明显原因是古典梵语尝试正规化和标准化它的文法,这同时导致对古老的原始印欧形式的清理。

为了强调原始印欧语和它的直接后代本质上是端曲折的语言,原始印欧语和吠陀梵语都有独立前缀词素。这种前缀(特别是对于动词)可出现句子中任何地方,但是在古典梵语中,被强制变成附着它们紧前于动词。还有类似于从荷马式希腊语到古典希腊语的发展: 参见插词。

参见

吠陀韵律

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

参考文献

书目

Ernst Wilhelm Oskar Windisch, Berthold Delbrück, Die altindische Wortfolge aus dem Catapathabrahmana[1]

A. A. Macdonell, Vedic Grammar (1910)

A. A: Macdonnell, Vedic Grammar for Students

Bruno Lindner, Altindische Nominalbildung: Nach den S̆amhitas dargestellt (1878)[2]

Michael Witzel(英语:Michael Witzel), Tracing the Vedic dialects in Dialectes dans les litteratures Indo-Aryennes ed. Caillat, Paris, 1989, 97–2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梵语
历史在尼泊尔境内发现的写在棕榈叶上的梵文(11世纪)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它关系最密切的上古语言是伊朗语支的古波斯语和阿维斯陀语。在印欧语系范围内,梵语同咝音语言(特别是斯拉夫语言和波罗的语言)还有希腊语共享相同的特征性语音演变。已证实的最早梵语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定位在旁遮普地区,时间为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中后期。虽然找不到这么早期的文本,但学者确信文本的口头传播是可靠的,并且认为这是对宗教传承至关重要的仪式文献。要探讨从梨俱吠陀到波你尼时代(大约公元前四世纪)梵语的发展,可以考察印度教其它文本,如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梵书和奥义书。在此期间,这门语言的威望、它的神圣用途及其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力量,防止梵语像普通语言一样随时间而演变。现存最古老的梵语文法是波你尼的《八篇书》,大约于公元前四世纪成形。它本质上是规范性文...
· 吠陀
吠陀本集四部吠陀本集是:《梨俱吠陀》(歌咏明论,ऋग्वेद,Ṛgveda),《娑摩吠陀》(赞颂明论,सामवेद,Sāmaveda),《夜柔吠陀》(祭祀明论,यजुर्वेदः,Yajurveda),《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अथर्ववेद,Atharvaveda)。四部吠陀本集中以《梨俱吠陀》最早,最初的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时代,正值印度河文明的时期,雅利安人大体居住在印度的西北印度河两岸的时期。其他三卷吠陀经皆是《梨俱吠陀》的衍生作品,相继成书于后,最晚集结完成的为《阿闼婆吠陀》。后三卷吠陀经中的神曲,不是部分《梨俱吠陀》神曲的复述,便是在它基础上的发展而来。吠陀神曲有长有短,长曲是一曲多颂。短曲是一曲数颂或仅有一颂。多数颂由四句构成,少数由三句构成。著作吠陀的时代被称为印度的吠陀时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称为吠陀梵语。梵书梵书是以散文体写成的关于吠陀宗教使用...
· 吠陀支
资料来源《沙恭达罗》,季羡林译,ISBN7-5008-1727-4/I·442,中文版232页注释《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978-7-5326-2840-7
· 梨俱吠陀
内容《梨俱吠陀》分十卷,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被认为是附录,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诗有58节,是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两岸,对神的赞歌。雅利安人将宇宙分为三界:天界、空界和地界,每一界有11个神,三界共33个神,天界的神有帝奥斯、婆楼那、苏利耶、乌莎、罗底利;空界的神有因陀罗、阿邦那波陀、鲁陀罗;地界之神有泼利提韦、阿耆尼、苏摩,这些深厚而丰富的精神思维体系,反映出雅利安人对于先智慧开导者们的崇拜与向往。因陀罗是古印度人部落的首领,骁勇善战,在公元前2000年征服印度,古印度人的诗人为了歌颂他而创作出200余首神曲。《梨俱吠陀》中所记载的妖魔,后人推断为古代印度的奴隶,西来的雅利安人又以“瓦尔那”来分别其阶级,最后再转义为“种姓”,《梨俱吠陀》末卷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梨俱吠陀》除颂神的诗歌外,还有世俗诗歌,有一些以婚礼、爱情、巫术甚至是赌博为内容的神曲,例如第...
· 阿育吠陀
基本概述印度的医学体系包括阿育吠陀(Ayurveda,又称生命吠陀)医学和悉达(Siddha)医学。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五千多年来,它在无数印度传统家庭中使用着。其影响波及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印度阿育吠陀被誉为“医疗之母”。由早期的文献可看出,阿育吠陀的医生对于植物的强力医疗特性具有先知灼见,可说是现代药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们也对体内的运作极为了解,甚至有证据指出阿育吠陀医师动过人体手术。此外,此系统从古到今都同样强调饮食与灵性的重要性,中国的中医以及“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疗方法,都可见到阿育吠陀的影子。历史发展阿育吠陀传统医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吠陀时代。它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记载的综合医学体系而著称。根据印度神话记载,阿育吠陀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它是由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创世者梵天(Brahma)在创造人类之前为保护人类而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