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范阳

范阳

范阳是中国历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约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范阳相关文献
范阳县范阳郡
范阳县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历史有不同称呼,曾经有范阳国,范阳县等。 一,三国魏黄初七年(2
查看全文
范阳卢氏
姓源郡望房支南祖,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后赵侍中、中书监卢谌长子卢勗的后裔,号称南祖北祖,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后赵侍中、中书监卢谌第四子卢偃的后裔,号称北祖南祖房支南祖大房,始祖不详,唐朝卢耜、卢公弼的墓志均记载两人出自南祖大房北祖房支北祖四房卢偃曾孙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固安惠侯卢度世生有四子,分为四房北祖大房,卢度世长子秘书监、固安懿伯卢渊的后裔,号大房北祖第二房,卢度世次子议郎卢敏的后裔,号第二房北祖第三房,卢度世第三子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卢昶的后裔,号第三房北祖第四房,卢度世第四子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裔,号第四房帝师房帝师房,卢偃玄孙北魏太常丞卢静的三个儿子卢景裕、卢辩、卢光分别为齐文襄帝高澄、周武帝宇文邕、魏恭帝拓跋廓的老师,家族因此号称帝师房,分为四房禁婚家显庆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阳卢氏有三家在其中。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固安惠侯卢度世的四子北魏幽...
查看全文
范阳郡
历史魏文帝时,224年置范阳国,226年改涿郡为范阳郡,治所是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晋武帝改为范阳国,封宣帝司马懿侄司马绥为范阳王。户一万一千,下统八县:涿县、良乡县、方城县、长乡县、遒县、故安县、范阳县、容城侯国。相当于今河北内长城以东、永清县以西、保定、霸州、紫荆关以北,和北京房山以南。十六国和北魏再改为范阳郡。北魏时,下统七县:涿县、固安县、范阳县、苌乡县、方城县、容城县、遒县。隋朝开皇初年废置。唐朝天宝元年,改幽州为范阳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区西南),管理今北京市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河北保定一部。幽州节度使改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就是担任范阳节度使时,发动安史之乱的。758年,范阳郡改为幽州。762年,范阳节度使改为幽州节度使,后来领卢龙军,称之为卢龙节度使。参考资料《晋书·志第四·地理上》参见范阳
查看全文
范阳迈—世
传记资料《南史》
查看全文
范阳
沿革秦朝在秦王政21年(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境内,治所在故城(今定兴县固城镇)。西汉继续为范阳县,新朝更名为顺阴,东汉又称为范阳侯国。三国魏黄初5年(224年)置范阳国,黄初7年(226年)又将涿郡改名为范阳郡,治所在今河北蓟县,辖今北京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涿州市一带。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复置范阳县。北魏时期改回范阳郡。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范阳为遒县。唐朝武德7年(624年),涿县改为范阳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幽州涿郡改置幽州范阳郡,治所在蓟县,辖境屡变,约在今河北怀安、高碑店以东,抚宁、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区。原来的幽州节度使更名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后来在这里发动了安史之乱,此地升格为燕京。宝应元年(762年),李怀仙投降唐朝,这里又改回幽州。大历4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北洋政...
查看全文
范阳相关标签
河北古地名
北京古地名
家族谱大览
范阳堂邹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范阳堂, 1998年续修. 1册: 世系表, 照片.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太高祖 : 邹一柱. 一世祖 : (明) 邹元魁. 原籍江南常州府无锡县. 万历年间由江南经蜀入贵州省居古思州,今岑巩县. 元魁公下三大派祖(2世) : 邹成祖,号龙田 ; 邹成先 ; 邹成宗(居中洞等地). 由江苏无锡经蜀入贵州省居古思州. 成宗公生三子(3世) : 邹桂枝,号龙泉(住中洞) ; 邹福枝,号龙海(住中洞) ; 邹瑞枝,号龙山(住铜江府). 成祖公二传支祖(4世) : 邹林,号台山. 生二子(5世) : 邹国相; 邹国卿. 南上街祖(5世) : 邹国相,号绍嵩. 住思州城,后迁广顺州. 子孙析置思州府城南上街,下瓦窑,麻园寨,黄平庄,平越府等地. 斗金坪祖(5世) : 邹国卿. 由思州府城南迁大有牙溪斗金坪创业, 子孙居牙溪沟一带. 生四子 : 邹士龙 ; 邹士远(麻园寨祖) ; 邹士相(住斗金坪) ; 邹士旺(住小水沟). 士龙公生四子(7世) : 邹羽圣(住斗金坪) ; 邹学圣(住地小溪) ; 邹习圣(住长溪新寨) ; 邹贤圣(住地小溪桥边). 士远公生四子(7世) : 邹羽圣(住麻园寨) ; 邹述圣(迁玉屏) ; 邹基圣(住大木号) ; 邹希圣(住荫子屋). 士相公生一子(7世) : 邹龙圣. 子孙析置王家院,三穗县,天柱县,晃县,玉屏县等地. 士旺公生一子(7世) : 邹宗圣. 子孙住中洞等地. 天马岩湾祖(15世) : 邹运生. 新续字派 : 诗才再盛敦其瑞 有志通荣继安邦 先学立达祥光兆 清干显茂耀宗扬 维新定华镇坤宇 崇礼善建思乐章 英俊明辉转振武 锡祖延廷长吉昌. 注 : 各地原属字派对照表详见第179页(影像96页). 散居地 : 贵州省岑巩县, 镇远县, 玉屏县, 三穗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邹氏族谱
浏览:0
范阳邹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正考父. 宋愍公之后,食邑于邹,以为氏. 远祖 : (唐) 邹思道. 官江阴,宦游杭州钱塘. 豫章祖 : 邹凤. 因官居宜黄. 始祖 : 邹璁. 迁泰宁. 派祖(19世) : (宋) 邹福兴 ; 邹福敏. 注 : 此谱似有缺卷. 拍摄次序混乱. 古龙岗字派 : 世大名声远 传宗继善良 崇德昭心广 存仁显道亨 由斯承祖庆 克保绪光宏.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 雩都县, 瑞金县, 宁都县 ; 福建省宁化县, 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范阳邹氏八修族谱.
浏览:0
范阳邹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正考父. 宋愍公之后,食邑于邹,以为氏. 远祖 : (唐) 邹思道. 官江阴,宦游杭州钱塘. 豫章祖 : 邹凤. 因官居宜黄. 始祖 : 邹璁. 迁泰宁. 派祖(19世) : (宋) 邹福兴 ; 邹福敏. 注 : 此谱似有缺卷. 拍摄次序混乱. 古龙岗字派 : 世大名声远 传宗继善良 崇德昭心广 存仁显道亨 由斯承祖庆 克保绪光宏.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 雩都县, 瑞金县, 宁都县 ; 福建省宁化县, 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范阳邹氏八修族谱.
浏览:0
范阳邹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正考父. 宋愍公之后,食邑于邹,以为氏. 远祖 : (唐) 邹思道. 官江阴,宦游杭州钱塘. 豫章祖 : 邹凤. 因官居宜黄. 始祖 : 邹璁. 迁泰宁. 派祖(19世) : (宋) 邹福兴 ; 邹福敏. 注 : 此谱似有缺卷. 拍摄次序混乱. 古龙岗字派 : 世大名声远 传宗继善良 崇德昭心广 存仁显道亨 由斯承祖庆 克保绪光宏.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 雩都县, 瑞金县, 宁都县 ; 福建省宁化县, 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范阳邹氏八修族谱.
浏览:0
范阳邹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正考父. 宋愍公之后,食邑于邹,以为氏. 远祖 : (唐) 邹思道. 官江阴,宦游杭州钱塘. 豫章祖 : 邹凤. 因官居宜黄. 始祖 : 邹璁. 迁泰宁. 派祖(19世) : (宋) 邹福兴 ; 邹福敏. 注 : 此谱似有缺卷. 拍摄次序混乱. 古龙岗字派 : 世大名声远 传宗继善良 崇德昭心广 存仁显道亨 由斯承祖庆 克保绪光宏.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 雩都县, 瑞金县, 宁都县 ; 福建省宁化县, 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范阳邹氏八修族谱.
浏览:0
范阳邹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正考父. 宋愍公之后,食邑于邹,以为氏. 远祖 : (唐) 邹思道. 官江阴,宦游杭州钱塘. 豫章祖 : 邹凤. 因官居宜黄. 始祖 : 邹璁. 迁泰宁. 派祖(19世) : (宋) 邹福兴 ; 邹福敏. 注 : 此谱似有缺卷. 拍摄次序混乱. 古龙岗字派 : 世大名声远 传宗继善良 崇德昭心广 存仁显道亨 由斯承祖庆 克保绪光宏.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 雩都县, 瑞金县, 宁都县 ; 福建省宁化县, 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范阳邹氏八修族谱.
浏览:0
范阳导读知识
范阳卢氏世系表
范阳卢氏世系表
  范阳卢氏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  范阳卢氏世系表为:  姜太公(吕尚1世)―丁公(吕常―乙公(得)―癸公(慈母)―献公―武公―历公(无忌,前824―前816)―文公(赤,前815―804)―成公(脱,前804―795)―庄公(前794―731)―高溪(11世,728―又说740―)(高溪为范阳卢氏,渤海高氏,高柴氏的共同祖先)。  一世,高溪,齐国大夫,生于前728年(又说前740年,妣晏夫人,又说妣王宜人。)  二世,高虎(高庄子),高山。都是齐国大夫。  三世,高倾子,齐国大夫。  四世,高固,齐国大夫,(高溪曾孙,公元前603年驱逐崔杼).  五世,高无咎,齐国大夫(固子,前574年,齐灵公听信声孟子谄言,逐咎,咎奔莒。)  六世,高弱,(咎子),齐国大夫,成公十七年(前574年)以卢叛。  高厚,太子太傅,公元前566年嗣爵,曾帅师伐鲁(襄公十七年,前556),被崔杼杀害(前553。)  七世,高止,齐国大夫(厚子),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公孙虿逐止,当年九月,高止奔北燕。八世,高竖(止子),高止被逐后以卢叛,后奔晋。  高虿(公孙虿),字子尾,齐国大夫。  高偃,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帅师纳北燕伯于阳(阳即唐,燕别邑,河北唐县)。  九世,高张(号昭子,高偃之子),前502年带兵伐鲁,前490年立荼。田乞阳奉阴违,挑拨离间张与大夫间关系,后田乞在他挑起的宫廷乱中杀了高张。  高无丕,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帅师伐鲁被鲁吴联兵打败。高无丕于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出奔北燕。  至此,齐国高氏已完全丧失齐国权利与地位,到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4年)田和取代姜姓,把齐康公迁到海边,高氏子孙,国破家亡,流亡国外,其中高止,高无丕史书明确记载奔燕,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族人移居范阳,以后高溪子孙为纪念祖地卢城遂改为卢姓。(高溪到高无丕248年,平均27.5年一代)。  十世,应常公,号辄。  十一世,桂公。  十二世,端公,妣洪氏。  十三世,连云公,妣孔氏。  十四世,西川公,妣鲍氏。  十五世,金池公,妣秦氏。  十六世,肇配公,妣刘氏。恬公。  十七世,雍熙公(敖),妣陆氏,秦五经博士,河南还有卢敖洞,卢氏县,皆因他而得名。  卢生,方士,公元前215年为秦始皇下海求仙药,怕秦始皇迫害而逃。  伯猷公,子三,微典,学典,资典。  十八世,微典公,妣李氏。  十九世,卢绾,燕王,(典子),太尉长安侯。  卢罢师,恭候,将军,食邑1200户,击韩王信于彭城。  卢卿,昌侯,食邑1000户,上郡将军,击韩王信于代。  二十世,兆配公,妣刘氏,袭东胡卢王之爵;党公,惠侯(173AD;通公,昌侯(165AD)。  二十一世,它之公,卢绾孙,妣黄氏,封亚谷侯。  二十二世,卢种,袭亚谷侯;卢霸陵,袭爵昌侯。  二十三世,卢漏,袭康侯;卢昌(开英公),驸马都尉。  二十四世,卢贺,袭康侯。卢国宝,讳珠,妣孔氏。  二十五世,卢统(鲁贯)公,妣孔氏。  二十六世,卢芳,甘肃天水人,匈奴立他为帝,40AD降汉,被封为代王。  二十七世,西园公,妣周氏。殿前侍讲。  二十八世,云路公,妣崔氏,汉顺帝时武阳太守。  二十九世,周广公,讳宽,妣贾氏,迁龙园角大学士,史部尚书左丞。  三十世,千英公(贞),妣周氏,国子司业,河南邑令。  三十一世,讳峰,妣贾氏宏文阁大学士。  三十二世,太本公,妣周氏,州中丞,召入秘书郎。子,植。  三十三世,卢植,字子干,妣彭氏。大儒,河北中郎将,尚书,庐江太守,  被称为“国之桢干,士之楷模”,是范阳卢氏中兴始,子四:孝,忠,信,毓。以毓显,其余三子战死沙场。(高溪到卢植每代26年左右)。
浏览量:3297次
范阳卢氏宗祠
范阳卢氏宗祠
  范阳卢氏是中国汉代到隋唐时期的大家族,范阳卢氏宗祠在今天的河北涿州,是不少卢氏家族祭祖的地方。卢氏宗祠在城东拒马河畔,是一处古建筑群,在匾额上黄底黑字写着“范阳卢氏宗祠”,据说卢姓子孙是炎帝的后代,而卢姓,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的始祖。而范阳卢氏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宗族,从一些文献分析,范阳卢姓族人从三国到唐代正史记载的达到800多位,其中有太守、刺史、宰相、尚书、郡守等百余人。在历史中有明确文字记载并明确籍贯的卢姓第一人是卢敖。《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卢敖是卢氏开基祖。
浏览量:2131次
唐代范阳卢氏
唐代范阳卢氏
  唐代范阳卢氏是比较繁盛的家族之一。之所以一直兴盛不衰,除了生逢盛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世家大族对子女的学识教育的培养。  范阳卢氏是传统的世家大族,其兴盛一直延续到唐初,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绵绵不绝的家学文化。在唐代,范阳卢氏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家学:通经治史、谙习法律典章、书法;另一方面,范阳卢氏又在诗赋文章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在唐朝兴元元年(784年)至乾符二年(875年)的九十二年中,有两年停了科举,在剩余的九十年中,范阳卢氏考中进士科者有116人,进士科以外的科目还没算入在内。可见其家族子弟的才学。卢氏家族中有十个人官至唐朝宰相。
浏览量:2085次
范阳卢氏家训
范阳卢氏家训
  范阳卢氏家训  第一,凡卢氏范阳之后裔,不可以不可宗派,不视尊卑。不得以亲之贫者为疏以疏之,富贵者为亲亦亲之,不得以大欺小,以富欺贫,以强凌弱。如此,则可为后者睦族之风也。  第二,学礼乐而读诗书,讲文明礼貌,尊师重道,谦恭敬让。凡家族之有问者,不得保守,应互教互学,切长补短,如此则为卢氏楷模之后裔也。  第三,教训子孙清白传家。以耕读为本,忠孝为先,耕读兼并,忠孝两全,不耕则读,不读则耕,士农工商,各居正业,遵守国家法纪,不作好勉恶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之谓教育后世清白传家之雅训也。  第四,孝顺父母,和睦家庭,孝就要竭其力。在父母之前浈和颜悦色,勿以高声和不管敬老人。在家庭,应记住古云:治家者,不敢失于诚妾,而况于妻子乎。如此,可谓孝睦之风也。  第五,凡我宗族在家风上,对婚姻问题,应按国家规定办理。不许相互淫乱,反纲乱伦,侄娶婶母,父子同匹。应保持光荣传统,不作盗窃行为,勿陞家风,后裔勉之。  第六,对祖父母,旧父母,内兄弟等,应以昭穆宗亲似的看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总之要一体同仁,后裔遵之。  第七,饮水思源,怀念先祖。凡我卢氏后世子孙,均应爱护祖墓,不得侵占陵墓,更不得凌辱祖墓。所有陵墓周围,均要留出一米空地,以备四时祭祀拜扫,后裔不得违章。  第八,上述章则,凡我卢氏范阳之后裔,勿以等闲视之,必须遵照而行,治家无有不胜,作事无有不昌,瓜瓞绵绵指掌内,蘭桂腾芳百世扬。
浏览量:2289次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号称“北州冠族”。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浏览量:59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