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以弗所公会议

以弗所公会议

以弗所普教会议(Council of Ephesus),是于公元431年由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在小亚细亚省的以弗所举行的第三次基督宗教大公会议,约2,000主教出席。其主要议题是关于聂斯脱利派关于耶稣的神性与人性关系之争,反对了耶稣二位格论,附带确定了玛利亚的圣母(Theotokos)头衔。

以弗所公会议简介资料
狄奥多西斯二世
公元431年
以弗所公会议相关文献
曹操以酒劝关公
曹操以酒劝关公,〖曹操以酒劝关公〗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于上座。比及送回
查看全文
弗兰茨·卡尔大公
家庭父亲: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母亲:两西西里王国的玛丽亚·特丽莎公主(父亲的第二位妻子)妻子:巴伐利亚王国的苏菲公主(1805-1872)子女:1.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30-1916)长子,奥匈帝国皇帝2.马克西米连大公(1832-1867)墨西哥皇帝,1867年被枪决。3.卡尔·路德维希大公(1833-1896)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祖父。4.玛丽·安娜女大公(1835-1840)5岁夭折5.路易·维克托大公(1842-1919)终生不婚,享年77岁。
查看全文
以弗所公会议
以弗所普教会议(CouncilofEphesus),是于公元431年由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在小亚细亚省的以弗所举行的第三次基督宗教大公会议,约2,000主教出席。其主要议题是关于聂斯脱利派关于耶稣的神性与人性关系之争,反对了耶稣二位格论,附带的确定玛利亚的圣母(Theotokos)头衔。背景当时教会出现强烈敬拜玛利亚的趋势,故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利与其他人一同反对。此争论涉及玛利亚荣位和耶稣诞生方面的教义,为了维护当时教会的统一,故狄奥多西二世召开此次大公会议。聂斯脱利过分强调耶稣的人性,由此淡化了他的神性,这是基于其“基督分成神人两性”的主张。同时,他不主张将玛利亚称为“天主之母”,只视之为“耶稣之母”,因为玛丽亚赋予耶稣的为人性。会议将聂斯脱利及追随者定为异端并革除职务。确定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不能分割,玛利亚所生为形作耶稣的天主,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天主之母。内容首先,重申君士坦丁堡第一...
查看全文
以弗所
古代以弗所许多人相信赫梯文献的记载,以弗所就是阿尔萨瓦(Arzawa)王国的首都Apasa(Abasa)。在该遗址的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迈锡尼的陶器。根据保萨尼阿斯(4.31.8)和世界七大奇迹之说,亚底米神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筑,亚底米神庙里供奉着被希腊人称作阿耳忒弥斯的“以弗所女神”。亚底米神庙现在只能找到很少的遗迹。罗马时期的以弗所从罗马共和国开始,以弗所就是亚细亚省(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它以亚底米神庙(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龛)、图书馆和戏院著称。戏院能容纳25,000观众。这里如同所有古代戏院,是露天的;主要用来演出戏剧,在罗马晚期角斗士表演还在戏院里举行。以弗所的人口拥有40万到50万居民100年,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弗所在罗马统治下还建造了几个不同的大浴室。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中心。保罗以此为基地。他激怒了这里靠亚底米神庙谋生的银匠...
查看全文
以弗所书
背景公元第一世纪,以弗所凭着巫术、魔术、占星术和对生育女神亚底米的崇拜而闻名遐迩。在神像的周围矗立着一座堂皇华丽的神殿。这座神殿被誉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根据19世纪在该地出土的文物显示,这间庙宇建于一片阔约73米,长约127米的地台上。神殿本身阔约50米,长约105米。它包括100条高约17米的大理石柱子。殿顶由大片白色大理石铺成。据说石与石之间的接缝不是用灰泥而是用黄金接合。神殿吸引了普天下的游客。每逢节日,成千上万的游人就会蜂拥进城。以弗所的银匠向游客兜售亚底米的小银龛作为纪念品,这门生意可谓利市三倍。保罗在第二次海外传道旅程期间曾于以弗所稍作停留,向当地的人传道,然后把亚居拉和百基拉留在那里继续工作。保罗在他的第三次传道旅程期间重回以弗所,在那儿逗留了三年左右,对许多人传讲“这道”。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辛勤工作。贝利(A.E.Bailey)在他的著作《圣经时代的日常生活》中写道:...
查看全文
以弗所公会议相关标签
大公会议
土耳其基督教史
431年
家族谱大览
龙舒周氏(国珍公)宗谱
周本高辛之裔,其始受命为后稷,世代绵延详不及述。传数十世至文武,原姓姬,奄有天下,其国号周。再传数世君王,以至东周君惠公,遂以国为姓因姓周,吾周发祥实始于此。惠公为周氏受姓祖,乃周姓上古一世祖也。自惠公十七世祖瑜,居舒城麻地。传至四十七世至念七公,后周进士,不仕避乱挂冠,于显德丙辰年,由舒城麻地渡淝沿江南下,至江右湖邑花尖山下,憩遇乌兔之祥,遂筑室卜居之。公为湖口乌兔周之始祖,犹鲁以周公旦为一世祖之义。乌兔周氏乃我龙舒周氏之本源也。厥后,同居九世,至十世分迁于花尖山大屋场,各派皆本于念七公。我周氏十世祖德懋公分迁横山,其十五世后裔福二公,分迁武山源转迁沙港。至十八世孙国珍公,尊福二公遗训,于洪武廿四年,由湖口武山源携历代老谱,藏匿诸箧,复迁至龙舒南港,卜居之。自兹家道兴隆,生齿日众。 故我龙舒周氏以国珍公为一世祖。国珍公子二德金得玉,得玉官迁广东省南海县,德金(江公)支下长房龙公一脉,历居舒城。至四世祖政夔公,始立24字派,沿用至今。五世祖治璋迁庐江,治发迁桐城,唯有长子治文公,仍居舒城。六世祖道隆公,七世祖德厚公,单传一脉。至八世祖兴胜公,子三盛祥、盛贞、盛元,兴业公子一盛得,兴正公子一盛有,五大房世居舒城,转迁沙河观,分散于周瑜城、净梵寺一带,又称“净梵寺周”是也。遂散居舒邑各居所。自此开枝散叶子孙繁盛瓜瓞绵绵,当今龙舒国珍公后裔,均为五大房所出。
浏览:0
许氏家谱
许氏家谱
我祖玉所公,于安徽合肥近郊迁至定远县已历12代。假想我祖应是成年迁来,古往今来,人口迁徙无外乎几个因素,战争、瘟疫、水旱和蝗灾等。依据比较成熟的人口繁衍估算规律,每历一代平均是26.6年,12代正好是320年。倒推320年是1702年,是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据查询资料得知,1702年,亳县、蒙城、合肥、含山、铜陵等地大水成灾。1702年的前后自然灾害都不多,尤其是前面很多年安徽都无灾。猜想我祖应是在大水成灾之年后,四处逃难讨生活,估计也应是家中老大,至少是已经成年,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自然多有照拂,不至令其自生自灭,当然父母之选择也多有无奈。另外从一世祖的夫人姓氏亦可得知,氏这个姓非常稀少,推测也大概是逃难之人。 简单推测,我祖迁至定远县的大致年代应是清朝康熙年间的1702年。
浏览:0
张氏族谱忠县六角塆
张氏族谱忠县六角塆
湖广填四川,现重庆市忠县六公湾脉,张桂林整理 19822932336
浏览:0
郑氏家谱
郑氏家谱
祖系出姬姓源流难以阐述自江祖千七公应衍 应绶公兄弟七应绶公庆衍思法公思法公生荣华富贵俊桂兄弟六人具受旌敕明初定鼎自豫章吉安府吉水县地名大株树而我始祖必贵公奉诏湖广荆州府监利县后诸伯叔俱同落籍岳州府临湘县 源公之子乘公字千七世居吉安府吉水县小村其孙怀德字思法配冷氏元仁宗至顺帝间人生六子:必荣、必华、必富、必贵、必俊、必桂明洪武间六子先后迁居岳州府临湘县岳州郑氏始祖
浏览:25583
中华乌兔周氏.血脉图
中华周氏 源远流长 姬水之滨 岐山之阳 帝胄后稷 启迪蛮荒 教民稼穑 五谷尊王 惠公袭职 河南封疆 受姓为周 披祖荣光 三国瑾公 点将浔阳 文韬武略 举世无双 嫡祖念七 携子渡江 卜居花尖 乌兔呈祥 千支一脉 寖炽寖昌 代有才俊 史载谱彰! 乌兔周氏远祖瑜,三十一世后裔周念六、念七、念八三兄弟于后周显德丙辰年,自舒城麻地渡江而南,从后稷算起,已历传九十世。之后,家族源流方明晰矣。念七,讳礼号达庵,登后唐天成二年宏词科进士,中和三年任后唐学士,官翰林掌制诰。显德丙辰(956年,一说显德二年,即955年),与兄念六、弟念八,避中原之乱,从老家安徽庐州舒城麻地,携子南迁。途遇陈抟老祖(即异人陈希夷)指点,嘱念六遇黄土、念七遇乌兔、念八遇屏风而居。后果符其言。念七行至湖口花尖山,遇乌兔出,遂于大屋场筑室而居。开基立业,公为乌兔周氏之始祖,犹鲁以周公旦为一世祖之义矣。
浏览:0
龙舒周氏(学问公)宗谱
龙舒周氏源自江右湖口武山源福二公。然,福二公又源自乌兔周始祖念七公也。念七公,讳礼、号达庵。后周进士,不仕避乱挂冠,于显德丙辰年,由舒城麻地渡淝沿江南下,至江右湖邑花尖山下,憩遇乌兔之祥,遂筑室卜居之。公为湖口乌兔周之始祖,犹鲁以周公旦为一世祖之义。厥后,同居九世,至十世分迁于花尖山大屋场,各派皆本于念七公。我周氏十世祖德懋公分迁横山,其十五世后裔福二公,原居龙市,因元兵燓族分,谷纲将军立寨龙市,公乃携二弟福四、福五,遂卜居武山之源。至十八世孙国珍公,尊福二公遗训,于洪武廿四年,由湖口武山源携历代老谱,藏匿诸箧,复迁至龙舒南港,卜居之。自兹家道兴隆,生齿日众。故,江右湖口武山源,乃龙舒周氏之本源也。 谨尊国珍公为龙舒周氏一世祖。国珍公子二德金、得玉,得玉官迁广东省南海县,德金(江公)支下长房龙公一脉,历居舒城。至四世祖政夔公,始立24字派,沿用至今。五世祖治璋迁庐江,治发迁桐城,唯有长子治文公,仍居舒城。六世祖道隆公,七世祖德厚公,单传一脉。至八世祖兴胜公,子三:盛祥、盛贞、盛元;兴业公子一:盛得;兴正公子一:盛有。五大房世居舒城,转迁沙河观,遂散居舒邑各居所。自此开枝散叶,子孙繁盛瓜瓞绵绵,当今龙舒国珍公后裔,均为五大房所出也。 学问公乃五房之祖盛祥公所出也。十世祖忠元公,十一始祖良士公,十二世祖礼传公,十三世祖义魁公,十四世祖全孝公,公于康熙三十一年秉笔纂修龙舒周氏宗谱。十五世祖修朝公,十六世祖诗庭公,十七世祖书昌公,十八世祖先正公,十九世祖代佩公,二十世祖化平公,立化贞长子学问公为嗣,学问公为周老庄村始迁祖。学问公生五子:文保、文聚、文玉、文祥、文华。文保出祧学庆为嗣,文聚出祧学慎为嗣。文祥公迁周新庄村,文玉公迁上响水。文华无嗣,唯文玉、文祥两支沿袭学问公血脉,后世子孙繁盛,绵延至今也。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