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北周

北周

北周(英文:Northern Zhou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存续于557年—581年。地理范围包括今天川、陕、甘绝大部分。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

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宇文邕从小便受大冢宰宇文护欺凌,北周实权一直在宇文护身上,而无力与之抗阻。为了摆脱宇文护的束缚,经过一连串的计划与斗争,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并以德施政,人民安乐。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北周简介资料
• 557 孝闵帝宇文觉(开国)、• 579-581 静帝宇文衍(亡国)
宇文
557年
150万平方公里(577年)
北周相关文献
北朝-北周简介
北朝-北周简介,北周北朝之一。宇文觉创建。历五帝,共二十五年(557~581)。西魏恭帝三年
查看全文
北周静帝宇文阐简介北周灭亡成为北周末代皇帝
北周静帝宇文阐简介北周灭亡成为北周末代皇帝,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
查看全文
北周
历史北周由宇文泰奠定根基。北魏在六镇之乱时,宇文泰投靠当时的权臣尔朱荣,随其入关中讨伐叛逆,后来投于以关中陇西为根据地的大将贺拔岳的麾下,并渐渐受重用。控制洛阳的另一权臣高欢认为贺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陇西秦州军人刺杀贺拔岳。贺拔岳所属将领在贺遇刺后,拥立宇文泰为统帅。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从高欢,其实控制关陇。北魏孝武帝在讨伐高欢失败后,逃奔关中。宇文泰虽收容了他。但不久就将孝武帝杀害,改拥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535年)。而东方的高欢在孝武帝逃入关中后拥立东魏孝静帝,把朝廷迁到河北邺城,建立东魏(534年)。西魏建立后,宇文泰成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奠定宇文氏在关中的基础。宇文泰任用苏绰等人改革,使西魏进一步强盛。进而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西川地盘。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嫡长子宇文觉承袭为安定郡公、太师、大冢宰。次年,宇文泰之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觉即位...
查看全文
北周灭北齐之战
战争背景北齐因为内乱,势力大为削弱。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实力上对北齐形成优势。同时,北齐曾南下夺取南朝的淮北之地,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北伐北齐。不久,陈朝在淮南战胜北齐,夺取淮南之地。北齐失去淮南之地后,北周打算趁北齐衰弱之机,与陈朝订立和约,安心地灭亡北齐。河阴之战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北齐武平六年)七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自长安出兵攻北齐。出征前,众臣主张走汾水攻晋阳(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纳,自率大军直指河阴郡(今河南洛阳东北)。八月周军攻克河阴大城、武济,进围洛口(今巩义东北)。北齐军坚守河阳中潭城。北周军克河阳南城,围攻中潭城,二旬不克。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领兵自晋阳南下救河阳,适值周武帝患病,周军撤军西返。平阳之战建德五年九月,周武帝进军晋州,驻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的汾曲,遣内史王谊监督诸军攻平阳。北齐守军闭城固守,周武帝亲临城下督战。周将段...
查看全文
北周象戏
历史象戏之称,始见于南北朝末期之北周。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北周武帝所创,详细规则、棋具皆不详,并与大臣共同编写《象经》,并由王褒作《象戏经序》、庾信作《进象经赋表》、《象戏赋》,献给周武帝。《北史·朗茂传》:“周武帝为《象经》,隋文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乱法,何以致人?’”隋文帝对朗茂表达厌恶北周象戏,认为多乱法。北周象戏到初唐已无人能解并失传。唐太宗尝览《三局象经》,不能看懂,有人说蔡允恭能懂,蔡则向唐太宗表示“少通其略,老乃忘”,后问吕才才知。评论明朝杨慎《丹铅杂录》:“意者从兵机、孤虚、冲破寓于其间,绝非今之象战车马之类也。”明朝徐应秋《玉芝堂谈芸》:“庾信有《象戏赋》、又有《进象经表》,详其文义,与今象戏迥然不侔。”明朝方以智《通雅》:“象棋始于唐,周武之《象经》,非今之象戏也。”清朝倪璠总解曰:“象戏之制,其法不传,以赋按之,盖弹棋格五六博...
查看全文
北周相关标签
557年建立
中国历史政权
北周
北齐
古政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