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简介资料
人工运河
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完成后,便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春秋至清
1794公里
北京市东南
京杭大运河相关文献
隋朝已开凿大运河,元朝为何又重修京杭大运河?
隋朝已开凿大运河,元朝为何又重修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但是准确地说,历史上的大运河分为两个部分。
查看全文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隋炀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南北朝时期的
查看全文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长约1797公里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长约1797公里,相信大多人都知道运河其实就是一条由人工开凿的河流,体现了人民勤劳的智慧,世界
查看全文
京杭大运河
邗沟春秋末年,位于太湖流域的吴王夫差为了与中原的晋国争霸,于前486年修筑邗城(今扬州附近),作为北上据点,并在城下开凿运河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城北北辰坊),沟通长江与淮河,以运输军队和辎重。此运河于前484年完工,后世称为“邗沟”,是大运河中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一段河道)。在开凿过程中,吴人尽量利用长江、淮河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巧妙地以人工渠道连接两岸,故只凿渠长约150公里。但是同为吴国所开凿的胥溪、胥浦才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其以伍子胥而命名。胥溪从宜兴开始,在芜湖入长江,使太湖水系第一次和长江联系起来。胥浦是在胥溪完工后不久开凿的,它以太湖为起点,经淀山湖和泖湖,流入东海,为太湖开拓了出海口。胥溪、胥浦的开凿,把整个东南水系连成一体。运河上的观光船运河上的货船隋朝的大运河隋代统一南北以后,陆续开挖了以洛阳为航运中心,首尾相接的几段运河。广通渠:从京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长达30...
查看全文
与京杭大运河命运相连的古镇
西兴古镇 西兴古镇,这是一条与京杭大运河命运紧紧相连的一个古镇,它的兴盛与衰落,都无法与运河剥离。因为运河的原因,这里繁华一时――清末至民国时期,形成七十二爿半过塘行。 西兴之名,始于春秋后期。时吴越交战,越国大夫范蠡于钱塘江南岸筑城御吴,因寄固守之厚望,故名之“固陵”。六朝时
查看全文
京杭大运河相关标签
山东水路运输
中国的世界之最
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古帝国
浙江水路运输
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古征战
江苏水路运输
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
人文建筑
家族谱大览
夫椒柴泉杭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 公元2014年九修. 8册: 插图, 地图, 照片, 世系表. 远祖: 杭伯徐. 长沙太守. 始祖: (唐) 杭恽,字永昌,号心斋. 任右金吾将军. 为柴泉始祖. 敦本堂始祖(1世): (元明之际) 杭道善,字元一,号冠椒. 恽公27世孙. 复居寨前(柴泉, 今属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 道善公派下支祖(3世): (明) 杭敏言,字常吉,号耀庭 ; 杭敏信,字履泰,号汇吉. 注: 此谱排序以敏信公为先. 敏信公下派祖(5世): (明) 杭智,字汝明,号乐耕(本支派祖, 四子分四房: 杭槃 ; 杭楘 ; 杭果 ; 杭乐) ; 杭仁,字汝诚,号守耕(锡邑支派) ; 杭勇,字汝修,号式耕(郡城(常州)支派). 敏言公派下支祖 (9世): 杭汝楫. 无锡南门开化站头祖.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杭氏宗谱.
浏览:0
夫椒柴泉杭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 公元2014年九修. 8册: 插图, 地图, 照片, 世系表. 远祖: 杭伯徐. 长沙太守. 始祖: (唐) 杭恽,字永昌,号心斋. 任右金吾将军. 为柴泉始祖. 敦本堂始祖(1世): (元明之际) 杭道善,字元一,号冠椒. 恽公27世孙. 复居寨前(柴泉, 今属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 道善公派下支祖(3世): (明) 杭敏言,字常吉,号耀庭 ; 杭敏信,字履泰,号汇吉. 注: 此谱排序以敏信公为先. 敏信公下派祖(5世): (明) 杭智,字汝明,号乐耕(本支派祖, 四子分四房: 杭槃 ; 杭楘 ; 杭果 ; 杭乐) ; 杭仁,字汝诚,号守耕(锡邑支派) ; 杭勇,字汝修,号式耕(郡城(常州)支派). 敏言公派下支祖 (9世): 杭汝楫. 无锡南门开化站头祖.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杭氏宗谱.
浏览:0
夫椒柴泉杭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 公元2014年九修. 8册: 插图, 地图, 照片, 世系表. 远祖: 杭伯徐. 长沙太守. 始祖: (唐) 杭恽,字永昌,号心斋. 任右金吾将军. 为柴泉始祖. 敦本堂始祖(1世): (元明之际) 杭道善,字元一,号冠椒. 恽公27世孙. 复居寨前(柴泉, 今属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 道善公派下支祖(3世): (明) 杭敏言,字常吉,号耀庭 ; 杭敏信,字履泰,号汇吉. 注: 此谱排序以敏信公为先. 敏信公下派祖(5世): (明) 杭智,字汝明,号乐耕(本支派祖, 四子分四房: 杭槃 ; 杭楘 ; 杭果 ; 杭乐) ; 杭仁,字汝诚,号守耕(锡邑支派) ; 杭勇,字汝修,号式耕(郡城(常州)支派). 敏言公派下支祖 (9世): 杭汝楫. 无锡南门开化站头祖.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杭氏宗谱.
浏览:0
晋阳河氏 文忠公后云水堂公派合谱:鹤山公派
众议院仪式,2010年发行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500-2010 始祖河拱辰, 波溪岛,鹤山公派 28世命煦的子孙录和慕云公系28世命应的子孙录
浏览:0
진양(진주)하씨대동보 晋阳(晋州)河氏大同谱, 16권, 1100-2000
진양(진주)하씨대동보편찬위원회, 하재규 2000년 발행. 인제대학교 중앙도서관 시조: 하진 河辰 하진의 자손록.
浏览:0
1.维扬江都杭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7[1901].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 : (宋) 杭宗铭,字新盘. 扬郡始迁祖 : 杭锦元 ; 杭锦华.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都县等地. 书背题 : 高邮杭氏族谱.
浏览:100
京杭大运河导读知识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是杭州,终点是北京。京杭大运河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浏览量:2825次
京杭大运河经过哪些省市
京杭大运河经过哪些省市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途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4个省。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分别是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京杭大运河沿线各地工业发达,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浏览量:2148次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主要是为军事行动服务的,隋王朝统一天下后,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一方面是为了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上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战乱使北方经济受到冲击,而南方则得到机会,经济迅猛发展。隋朝发现了这一现象,隋定都长安,为了沟通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需要加强南北方的联系,这个时候开通运河就有很重要的意义了。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开始开凿,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浏览量:1078次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也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相传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夫差在攻克楚国、越过之后,为了继续北伐巩固自己的霸主之位,调集民力,开挖运河。这段运河自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隋唐时期,隋炀帝迁都洛阳,为了将政治中心与当时的经济中心江南地区连通起来,下令开凿运河,沟通南北。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到了元朝,为了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北方,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不再从洛阳绕道,而是联通北京和南京,再把沿途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南接江南运河,直达杭州。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重新疏通淤废的河段。近现代大运河在战争中曾经被迫中断,黄河改道后部分河段又一度淤废。解放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修整,重新发挥它的作用。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沟通南北,促进了沿途城市的发展,千百年来凝结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韵。
浏览量:17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