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也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夫差在攻克楚国、越过之后,为了继续北伐巩固自己的霸主之位,调集民力,开挖运河。这段运河自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隋唐时期,隋炀帝迁都洛阳,为了将政治中心与当时的经济中心江南地区连通起来,下令开凿运河,沟通南北。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到了元朝,为了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北方,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不再从洛阳绕道,而是联通北京和南京,再把沿途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南接江南运河,直达杭州。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重新疏通淤废的河段。
近现代大运河在战争中曾经被迫中断,黄河改道后部分河段又一度淤废。解放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修整,重新发挥它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沟通南北,促进了沿途城市的发展,千百年来凝结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