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泉州

泉州

(景云)

泉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治所在今福建省泉州市。

圣历二年(699年),以泉州分出的南安县、莆田县、龙溪县置武荣州,治所在南安县,后治所在晋江县。三年(700年),废武荣州,诸县还隶泉州。久视元年(700年)复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年),更名泉州。天宝、至德间为清源郡。《太平寰宇记》:泉山“在州北五里,因此为名。”开元八年(720年)置晋江县为附郭。下辖四县:晋江县、南安县、莆田县、仙游县。辖境相当今晋江和木兰溪流域、澎湖列岛及厦门、同安、金门等市县。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

五代后,西北部包有德化县。

宋朝宋太宗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时期后,东北部木兰溪流域划出,置兴化军;西南部长泰县划属漳州。北宋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于泉州城置市舶司。为全国最繁盛的对外贸易中心,城南有“蕃坊”,为阿拉伯地区商人聚居处。

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其为世界最大港之一。至元十五年(...

泉州相关文献
泉州封姓源流
泉州封姓源流,封姓:泉州仅有150余人在记者采访的泉州稀有姓氏中,封姓是目前了解到的人口最少的
查看全文
泉州湾
主要海港泉州港相关条目湄洲湾厦门湾
查看全文
泉州话
历史渊源泉州话的形成跟秦汉、晋唐时期中原汉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系。汉末、三国时代,吴国入闽设立建安郡,使福建地区除原有百越土著民族的语言以外,另外也带来了一部分的吴越楚地汉语语言。但汉族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乱,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邱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带来了当时的古汉语(例: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初步形成了日后的泉州话。由于晋室南迁,大批北方汉人入闽,而带来了上古音(3世纪时中原的语言),为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早于文读音。分布地区泉州话主要包括泉州府城音、南安话、晋江话、石狮话、安溪话、惠安话、永春话、德化话、同安话。使用范围覆盖泉州地区全境,包括今天的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等县(市、区、管委会),使用人口800多万...
查看全文
泉州
参考资料《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
查看全文
泉州庄姓源流
庄姓来源于芈姓和子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有这样记载:“楚庄王后,以谥为姓。”楚庄王即春秋时楚国君,芈姓,系春秋五霸之一,庄姓这支出自“楚庄王之后”。子姓出自宋国,开国君主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公元前799—766年在位的戴公,名武庄,其后人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即庄姓。楚庄王问鼎中原秦、汉之际,庄姓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十六国时期,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姓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永春桃源闽南一带庄姓,溯自唐光启二年从王潮由河南光州而来。其入闽始祖庄森,字文盛,居永春桃源里,传至九世庄夏,徙居晋江。庄俊元所著《锦绣庄氏小宗谱》载,晋江青阳庄姓“来自庄夏公”。青阳庄氏家庙庄夏,字子礼,南宋淳熙八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卒赠太师,谥忠敏。夏公历仕三朝,深受恩宠。一次,光宗与夏公问对问及祖坟安葬何,。夏公答...
查看全文
泉州相关标签
宋朝的州
南唐的州
127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唐朝的州
闽国的州
7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厦门行政区划史
福建的州
泉州行政区划史
家族谱大览
泉州府双溪来台李氏家谱
原书: 稿本, 民国42[1953]记事. [6]叶 : 世系表. 始祖 : (清) 李开春. 散居地 : 福建省南安县双溪乡; 及台湾省等地. 福健泉州南安县46都双溪乡
浏览:100
福建泉州王氏族谱, 1600-1947
原书: 稿本影印, 记事至民国36[1947]. 1册.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晋公,字子乔. 灵王太子. 赐姓王. 入闽远祖 : (唐) 王审邦,字信臣,一字次都太尉,又称武肃王 ; 与弟王审知,字信通,一字详卿太尉,又称忠懿王. 始祖 : (明) 王均畴,号二十七致政公. 派祖(4世) : 王惠全,号四十八处士. 以义公长子.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王龄观,字仁寿,号致政(前后房公) ; 王龄奴,字仁福(西房公) ; 王龄添,字仁谦(布房公). 命字词 : 居家蔼吉 周召甫申 英贤济美 忠孝垂芳 圣世衣冠 文章礼乐 德业绍先 渊源启后. 注 : 泉州曾辖于为福建晋江县.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福建泉州王氏族谱
原书: 稿本影印, 记事至民国36[1947]. 1册.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晋公,字子乔. 灵王太子. 赐姓王. 入闽远祖 : (唐) 王审邦,字信臣,一字次都太尉,又称武肃王 ; 与弟王审知,字信通,一字详卿太尉,又称忠懿王. 始祖 : (明) 王均畴,号二十七致政公. 派祖(4世) : 王惠全,号四十八处士. 以义公长子.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王龄观,字仁寿,号致政(前后房公) ; 王龄奴,字仁福(西房公) ; 王龄添,字仁谦(布房公). 命字词 : 居家蔼吉 周召甫申 英贤济美 忠孝垂芳 圣世衣冠 文章礼乐 德业绍先 渊源启后. 注 : 泉州曾辖于为福建晋江县.
浏览:0
福建泉州王氏族谱
原书: 稿本影印, 记事至民国36[1947]. 1册.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晋公,字子乔. 灵王太子. 赐姓王. 入闽远祖 : (唐) 王审邦,字信臣,一字次都太尉,又称武肃王 ; 与弟王审知,字信通,一字详卿太尉,又称忠懿王. 始祖 : (明) 王均畴,号二十七致政公. 派祖(4世) : 王惠全,号四十八处士. 以义公长子.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王龄观,字仁寿,号致政(前后房公) ; 王龄奴,字仁福(西房公) ; 王龄添,字仁谦(布房公). 命字词 : 居家蔼吉 周召甫申 英贤济美 忠孝垂芳 圣世衣冠 文章礼乐 德业绍先 渊源启后. 注 : 泉州曾辖于为福建晋江县.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福建泉州]温陵笋江刘氏新修宗谱
始祖:刘錡 地区: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编修:刘德源
浏览:0
泉州古榕蒲氏宗谱图文集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泉州导读知识
福建泉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福建泉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泉州,别称鲤城。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福建泉州是一座兼具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城市。福建泉州的风景名胜有很多,包括涂门街、泉州东湖公园、安平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永春牛姆林、清水岩、清源山、泉州天后宫、黄金海岸、西湖公园、深沪湾、仙公山、岱仙瀑布、永春雪山岩、戴云山、九仙山、石牛山等。福建泉州除了旅游景点还有很多特色美食,也是去游玩时不能错过的。泉州的美食可以从几方面分类。有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等特色主食;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羹、香菇豆猪舌汤等汤类;以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为主的特色包子;还有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等特色甜品。
浏览量:818次
泉州蔡氏古民居
泉州蔡氏古民居
泉州的蔡氏古民居是福建泉州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有“闽南小故宫”的称呼,而在泉州当地的蔡氏古民居则主要以规模大、建筑精美而著称,古民居地理在位于泉州南安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廖自然村,这是一处由晚清时期的一位菲律宾爱国华侨建造的,而现在古建筑中的蔡氏古民居现在也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泉州的古建筑有不少,而蔡氏古建筑群则由其独特的韵味,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7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内,可以常常看到一些建筑中的木雕以及泥塑、砖雕以及石刻石雕等,在工艺上造型精美,而雕刻上多采用了透、浮、平雕等的手法,而雕刻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其中包括了飞禽走兽以及花鸟鱼虫、还有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可以说在建筑和雕刻艺术上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从历史上考证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设历时约52年,在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前后,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才正式完工。
浏览量:2413次
福建泉州洛阳桥
福建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该桥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建设结构】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 【设计参数】 洛阳桥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墩孔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厚08米,上置6或7条石板,桥的南北两端各正2尊圆雕将军石像;桥旁有石塔5座,桥中央两侧有亭子2座,桥的两侧有500根栏柱,桥的两测建置石塔9座,桥上筑石亭7座。
浏览量:863次
泉州府志
泉州府志
《泉州府志》属于地方志,记载的是泉州并及闽南一带的历史沿革及政军民情风俗,编辑起始于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起笔编撰者一说为知州事程卓主持,光泽"李芳子(字公晦,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调泉州观察推官)",另一说为泉州知州刘颖及戴溪。《泉州府志》以官方角度笔撰,记载了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历史沿革和政军民情风俗,从南宋·嘉定·淳佑、元朝·至正、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清朝·乾隆·同治至今已有九个版本。2003年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对该书进行点校,共77卷,160多万字。
浏览量:933次
泉州东西塔简介
泉州东西塔简介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称,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镇国塔,位于开元寺大雄宝殿前东侧,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高48.27米,初为木塔;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易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年-1250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 仁寿塔,位于大雄宝殿前西侧,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高45.06米,初为木塔;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易为砖塔;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年-1237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规制和东塔同,略小于东塔,石雕工艺比东塔简朴,各层门、龛两旁也有雕像80尊,形态各异,线条粗犷,服饰单纯(大多为僧衣),须弥座束腰部分石刻都是花草禽兽之类。
浏览量:11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