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酱釉

酱釉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严格意义的酱釉在宋以前未见实物,仅见褐釉。宋代酱釉迅速崛起,定窑中有名为“紫定”的品种;耀州窑亦大量生产酱釉,与定州酱釉在颜色上近似,但略显清亮。明代酱釉少见。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烧造酱釉,因使用紫金土,得名为“紫金釉”。至此,酱釉获得了其历史上最高的地位。

酱釉相关文献
瓷器色釉之窑变花釉
瓷器色釉之窑变花釉, 钧釉是窑变釉的杰出代表,创烧于宋代的钧窑。其特点是在通体天蓝色中,闪烁着红
查看全文
特性釉和坯体同样是由岩石或瓷土组成的。通过筛选特定矿物、添加助熔剂等方法可以使得釉的熔点低于坯体,比后者更加容易在火中熔融。所以在坯体烧结时,釉料应当完全熔融形成液体状态,从而可以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均匀包覆坯体表面。冷却后,这种液体凝固为玻璃层,形成釉面。釉面不仅提高了制品的强度和硬度,也使其具有抵抗气体、液体以及酸碱腐蚀的能力。良好的釉面还可以在色调、光泽以及纹理方面给予观者美丽的享受。分类釉的品种很多,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如下。工艺分类烧成温度分类高温釉:烧成温度高于1260°C的釉料,用于石胎瓷和瓷器。中温釉:烧成温度在1000至1260°C的釉料,用于石胎瓷和陶器。低温釉:烧成温度低于1000°C的釉料,用于陶器和其他非硅酸盐胎体(如金属胎、石制胎)器物。低温釉也用于在高温釉上再次附加釉,此时又称“釉上彩”。清代景德镇青瓷,瓷胎高温釉北宋耀州窑青瓷,石胎瓷高温釉战国原始青...
查看全文
历史酱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周礼》已提及酱,《论语》中也有提及孔子食用酱。。公元前40年前后的《急就篇》最早记载酱来自发酵的大豆和面粉。王充《论衡》提到一月份是制造豆酱的最佳时间。《齐民要术》卷八第七十有详细的作酱法。南宋以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居其一。参见酱汁高汤
查看全文
XO酱
起源XO酱约于1980年代在香港的高级酒家首先出现,早年其中一个说法是专栏作家王亭之,在担任半岛酒店的出品顾问时,对该酒店中菜厅“嘉麟楼”出品的马拉盏作出口味上的修正,加入虾子和瑶柱,再辅以精磨蒜蓉和原条辣椒,但因为XO酱材料和马拉盏相差太大,这一说法存疑。
查看全文
棕酱
参见罗望子
查看全文
酱釉相关标签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