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简介资料
司马光相关文献
司马光
生平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运城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鉴》,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迫害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
查看全文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当四川省郫县县尉时,生於官廨的,不少学者也赞同该观点),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查看全文
司马光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
查看全文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史学著作《资治通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虽然他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曾率党与王安石新党抗衡,但因为史学上成就更高,所以大家说起他通常想到的当是《资治通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 司马光长大之后,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都有所成就,本人自然有大才。而这份才干和聪慧,早在
查看全文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寄语:在政治上,司马光死后的待遇可谓荣光之至。在文化上,司马光的待遇却是差强人意:司马光的文学成就被大幅度打压了,排“唐宋八大家”时连名不见经传的曾巩都榜上有名,同王安石、苏轼并驾齐驱的司马光却不在其列。更有最为委屈的是,人们谈论起宋代大词人往往都把司马光给过滤掉了。诚然司马光一生只留下了三首词,却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今天分享的是“司马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马氏宗谱 [41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述堂, 1995年六修.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缺卷2. 注 : 重复拍摄的卷数, 存卷4-20,23-29,31-39,41. 卷1-3在三户合修内. 远祖 : (宋) 马文悫. 始祖 : (明初) 马千时. 由江西南昌迁黄冈,居马家潭. 千时公下三子 : 马荣四(下一子 : 马文昭) ; 马荣五(下一子 : 马兴漋) ; 马荣六(下一子 : 马均美). 此谱主要为荣五公派下支谱. 荣四公下三房 : 马洁元 ; 马升元 ; 马善元. 荣五公下三房 : 马良彬(上分) ; 马鉴彬(贵分) ; 马义彬(德分). 皆兴漋公之孙. 荣六公下三房 : 马德霄 ; 马德淮 ; 马德震. 上分房下支祖 : 马仲广 ; 马仁广. 贵分房下支祖 : 马价广 ; 马仕广. 德分房下支祖 : 马信广 ; 马希广. 宗派 : 荣兴太彬 广大单名 德元宗承 士世之慎. 增派 : 慎重思先泽 诒谟启后贤 存心为上策 百代自长延. 新派 : 延受升平治 永瞻雍穆光 良明宏国运 敦厚绍家祥 事业昭中外 文章见显扬 子孙传万亿 一族保遐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马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 记事约至民国7[1918]. 8册: 插图, 世系表. 始祖(1世): 马成辅. 自吴西迁楚北. 成辅公下二派祖(2世): 马贵卿(东分) ; 马秀卿(西分). 东分房祖(6世): 马万里 ; 马万良 ; 马万益 ; 马万忠 ; 马万金...等. 西分房祖(6世): 马伏德 ; 马伏骆. 此谱主要记载伏德公后裔. 东分辈份字似为(6世起): 万单文从呈 正邦荣富元 中泽本厚传. 西分辈份字似为(6世起): 伏英载泽希 之如能有天 遇(正)时(光)必世传. 注: 此谱作者,出版年代不详. 卷端题: 楚黄马氏宗谱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浏览:0
马氏宗谱 [41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述堂, 1995年六修.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缺卷2. 注 : 重复拍摄的卷数, 存卷4-20,23-29,31-39,41. 卷1-3在三户合修内. 远祖 : (宋) 马文悫. 始祖 : (明初) 马千时. 由江西南昌迁黄冈,居马家潭. 千时公下三子 : 马荣四(下一子 : 马文昭) ; 马荣五(下一子 : 马兴漋) ; 马荣六(下一子 : 马均美). 此谱主要为荣五公派下支谱. 荣四公下三房 : 马洁元 ; 马升元 ; 马善元. 荣五公下三房 : 马良彬(上分) ; 马鉴彬(贵分) ; 马义彬(德分). 皆兴漋公之孙. 荣六公下三房 : 马德霄 ; 马德淮 ; 马德震. 上分房下支祖 : 马仲广 ; 马仁广. 贵分房下支祖 : 马价广 ; 马仕广. 德分房下支祖 : 马信广 ; 马希广. 宗派 : 荣兴太彬 广大单名 德元宗承 士世之慎. 增派 : 慎重思先泽 诒谟启后贤 存心为上策 百代自长延. 新派 : 延受升平治 永瞻雍穆光 良明宏国运 敦厚绍家祥 事业昭中外 文章见显扬 子孙传万亿 一族保遐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马氏宗谱 [41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述堂, 1995年六修.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缺卷2. 注 : 重复拍摄的卷数, 存卷4-20,23-29,31-39,41. 卷1-3在三户合修内. 远祖 : (宋) 马文悫. 始祖 : (明初) 马千时. 由江西南昌迁黄冈,居马家潭. 千时公下三子 : 马荣四(下一子 : 马文昭) ; 马荣五(下一子 : 马兴漋) ; 马荣六(下一子 : 马均美). 此谱主要为荣五公派下支谱. 荣四公下三房 : 马洁元 ; 马升元 ; 马善元. 荣五公下三房 : 马良彬(上分) ; 马鉴彬(贵分) ; 马义彬(德分). 皆兴漋公之孙. 荣六公下三房 : 马德霄 ; 马德淮 ; 马德震. 上分房下支祖 : 马仲广 ; 马仁广. 贵分房下支祖 : 马价广 ; 马仕广. 德分房下支祖 : 马信广 ; 马希广. 宗派 : 荣兴太彬 广大单名 德元宗承 士世之慎. 增派 : 慎重思先泽 诒谟启后贤 存心为上策 百代自长延. 新派 : 延受升平治 永瞻雍穆光 良明宏国运 敦厚绍家祥 事业昭中外 文章见显扬 子孙传万亿 一族保遐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马氏宗谱 [41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述堂, 1995年六修. 4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缺卷2. 注 : 重复拍摄的卷数, 存卷4-20,23-29,31-39,41. 卷1-3在三户合修内. 远祖 : (宋) 马文悫. 始祖 : (明初) 马千时. 由江西南昌迁黄冈,居马家潭. 千时公下三子 : 马荣四(下一子 : 马文昭) ; 马荣五(下一子 : 马兴漋) ; 马荣六(下一子 : 马均美). 此谱主要为荣五公派下支谱. 荣四公下三房 : 马洁元 ; 马升元 ; 马善元. 荣五公下三房 : 马良彬(上分) ; 马鉴彬(贵分) ; 马义彬(德分). 皆兴漋公之孙. 荣六公下三房 : 马德霄 ; 马德淮 ; 马德震. 上分房下支祖 : 马仲广 ; 马仁广. 贵分房下支祖 : 马价广 ; 马仕广. 德分房下支祖 : 马信广 ; 马希广. 宗派 : 荣兴太彬 广大单名 德元宗承 士世之慎. 增派 : 慎重思先泽 诒谟启后贤 存心为上策 百代自长延. 新派 : 延受升平治 永瞻雍穆光 良明宏国运 敦厚绍家祥 事业昭中外 文章见显扬 子孙传万亿 一族保遐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会稽吴融马氏分支谱 [10卷]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出版地不详]: 诚忍堂, 民国20[1931]. - 10册 : 世系表 ; 插图. 封面题 : 马氏分支宗谱. 一世祖 : 马萧号荣二. 十世祖 : 马真轩号朴齐行敦一 散居地 : 浙江省绍兴县等地.
浏览:0
司马光导读知识
司马光砸缸是真实的吗
司马光砸缸是真实的吗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很大可能是真实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小小年纪遇事就沉着冷静,聪明果断,令人佩服。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能是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烧制工艺水平有限,无法制作出能容纳一个孩子的大缸;二是当水缸盛满水时它内部的压力是很大的,一个孩子的力量很难砸碎它。不过后来在杭州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个直径为一米,距今有四千余年历史的大陶缸,这个理由就不成立,司马光的年代应该是能造出那么大的缸的。《宋史》也有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当中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而瓮的硬度不如缸,更容易被砸碎,因此司马光砸缸很有可能是真的。
浏览量:1326次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其父为司马池,当时任光山县令,因此为他取名为光。司马光年幼时就开始读书,他好学强识,并且十分聪明。司马光七岁时,有一天与伙伴们在院中玩耍。有一个小孩爬到了假山上,一不小心掉了下来,正好落到了一口大水缸中。小伙伴们遇到这种情况都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个比较机智的孩子想到了赶紧去告诉大人。不过那口水缸里装满了水,孩子在里面扑腾,眼看着坚持不了多久了。年幼的司马光见了,知道不能等下去了,当即果断搬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地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碎后,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掉进去的小孩子也终于得救了。司马光当时年仅七岁,面对突发状况,能够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实在让人敬佩。
浏览量:1119次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救的那个小孩名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是司马光幼年时的伙伴,他被司马光救出后,一家人都对司马光非常感激,上官尚光的父母特意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来感谢司马光对其子的救命之恩。据说,上官尚光这个名字是被司马光救之后改的,以此来表达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上官尚光的家人还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迹记录在了家谱中,让后来都知晓司马光对他们家族的恩情。上官尚光和司马光长大后都步入仕途,都坐到了宰相之位,不过上官尚光在接触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之后,厌恶了官场,最终选择弃官回乡。尽管两人所走的道路不同,上官尚光始终没有忘记司马光对他的恩情,他还在家乡为司马光修筑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以此来纪念司马光。
浏览量:1281次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捐本编年体史书,一共有294卷,大约有300多万字,经历了十九年才完成的。《资治通鉴》主要是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的,时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然后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一共记载了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全书按照朝代可以分为十六纪,其中包括《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因为宋神宗认为这本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就取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整本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史事,往往是通过追叙和终言的手法,然后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时候,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而司马光对于《资治通鉴》文献整理的思想,以及它的方式,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浏览量:1102次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资治通鉴》这本书的书名是由宋神宗钦赐的,其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而得名。《资治通鉴》主要是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主要是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资治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不过《资治通鉴》从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浏览量:14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