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房祖 : (明) 陈安荣 ; 陈安华 ; 陈安富 ; 陈安义 ; 陈安寿.
陈安寿相关文献
江西-吉安-新干县陈寿
陈寿(1440~1522年),字本仁,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人。祖父志弘,洪武年间代兄戍辽东,成为宁远(今辽宁兴城)籍。陈寿少时家境贫困,拾金不昧,刻苦好学。跟同乡贺钦学习。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在视察宣城、大同边防时劾去不忠于职守的宦官,又曾弹劾万贵妃的兄弟及宦官梁芳,因而被关进监狱。获释后,升为都给事中。弘治元年(1488),吏部尚书王恕提升陈寿为大理丞,遭大学士刘吉反对,未果。弘治十三年(1500),陈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今陕西榆林)。当时,火筛(蒙古贵族)数次到边境掳掠,以往镇守官员都不能抵御而获罪。陈寿到职后,布置间谍,搜集敌情,分军马十路互相声援,军威大振。下一年,火筛等部纠集大队人马杀来,先以百余骑兵诱战。守城各将要求迎战,陈寿断然阻止。他穿戴铠甲、头盔,亲自出帐,在数名骑兵的簇拥下,谈笑自若,还从容不迫地吃喝。火筛望见后犹豫不决,终于退兵。退兵途中,遇...
陈安
生平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祸发生,晋怀帝司马炽被汉国帝刘聪所俘,司马模亦战败被杀。建兴三年(315年),陈安遂投奔时在秦州(今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的司马模之子司马保。陈安十分为司马保宠信,相当受到厚待。但司马保部将张春颇为忌惮,因此进谗言谓陈安有贰心,并劝司马保杀陈安,但被拒绝;于是张春以刺客攻击陈安。陈安受伤,逃回原驻地,但仍持续对司马保进贡不绝。后来陈安又任讨虏将军。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司马保自称晋王,陈安亦自称为秦州刺史,先降前赵,再降成汉,始率军攻击司马保。但于320年司马保为被部下张春、杨次所杀后,陈安随即消灭张春、杨次,为司马保报仇,将司马保以天子之礼葬之,并谥其为元王。322年陈安请求向前赵帝刘曜朝见,刘曜因病推辞。陈安大怒,认为刘曜已死,因此大肆劫掠,又攻击前赵军。一时之间陇上(今甘肃省东部)氐、羌族皆归附陈安,部众达十余万人,声势浩大。陈安此时遂自称使持节、大...
陈寿
查看详细关系图陈寿生平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当时同侪们以陈寿、李密比喻为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为颜回,罗宪比喻为子贡。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所以屡遭谴黜。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亡,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晋之司空张华十分赏识陈寿的才华,举其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王崇、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凭著宽厚和顺的性格,不分彼此,对待五人一视同仁,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在此期间,陈寿编撰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陈寿之后致力于编写魏吴蜀的历史,遂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在当时即为人称颂。陈寿曾撰《益部耆旧传》十篇。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受到司马...
陈寿
不附黄皓陈寿籍贯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陈寿聪明机敏,所写文章以富丽著称。最初应州里的聘请,历任卫将军姜维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观阁令史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横弄权,蜀汉众臣大都极力逢迎黄皓,唯独陈寿不愿依附他,因此多次被贬谪。适逢陈寿父亲去世,他守丧期间,因为生病而让婢女伺侯自己服药,被来客看见,乡党因此对他颇为议论指责。一代良史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亡,陈寿因而多年不被荐举。张华欣赏其才华,认为他虽然有行为不检点的嫌疑,但依照情理不应被贬废。于是推举其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又出任阳平县令。陈寿撰写《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后授职著作郎,兼任本郡(巴西郡)中正。益州自从东汉光武帝之后,蜀郡人郑伯邑、太尉赵彦信(赵谦)以及汉中人陈申伯、祝元灵,广汉人王文表(王商)都是博学多闻,撰写有巴、蜀的《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