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元旦

元旦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

“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在我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

元旦简介资料
新历年、阳历年、公历年
全球
一年之始
公历1月1日
庆祝新年,各类迎新年的活动
NEW YEAR
元旦相关文献
元旦
元旦, 元旦,也被称为“公历新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
查看全文
元旦
元旦, 元旦,也被称为“公历新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
查看全文
说元旦
说元旦,            说元旦 元旦,现在是指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但在过去,则
查看全文
元旦节的起源:元旦的由来和故事
元旦节的起源:元旦的由来和故事,元旦的由来和故事2016元旦马上就到了,在这重要的日子到来之前,有必要为
查看全文
即将元旦,古代的“元旦”与现代的“元旦”有何区别?
马上就要到元旦了,对于元旦,相信每个人都是很熟悉的。元旦,也就是公历1月1日,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新年”。而元旦不是只有现代才有的,古代也是有元旦的,那么古代的“元旦”与现代的“元旦”有何区别?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要说现代的元旦与古代的元旦有何区别?其实从现有的史料中可以发现,两者差别还是很大的。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有“元旦”的概念了,相传元旦是在尧舜盛世的时候,当时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也有的是说正月一日是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提出的,不过虽然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有元旦概念了,但是出现“元旦”这个词,应该是在《晋书》里。图源自网络在我国古代的“元旦”,历来是指“正月一日”,而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的月、日也并不一致。像是在夏朝时期,夏历是以春一月为正月,商朝时...
查看全文
元旦相关标签
假日
新年
节日相关主题
1 / 1
家族谱大览
杨氏族谱[24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民国35 [1946]年续修. 29册: 插图, 世系表. 华阴肇基祖(汉): 赤泉,讳僖 汉初封侯四传生. 始迁祖(明): 杨仲祥,字长发 由江右卜居麻城. 仲祥公下房祖(1-7子): 杨福一,字体干 居德安府孝感县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三,字次坤 居河南光山(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七,字次义 居黄安县(此谱无后世资料). 仲祥公下房祖(8-13子): 杨福八,字理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字志仁(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一,字复干(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二,字再坤 ; 杨福十三,字元天(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福一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宗仁 ; 杨宗华,字文宗 ; 杨生先,字克纯 ; 杨宗雄,字祖章 ; 杨宗孔,字祖宪...等. 福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启,字子兴 ; 杨信仲 ; 杨南桥 ; 杨子进 ; 杨声仲...等. 福四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有冯,字永言 ; 杨汝升(迁居黄安县) ; 杨晳,字昭之 ; 杨令甲,字元郡,号仲洋 ; 杨维坤,字宾实...等. 福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杨兆正 ; 杨兆雄 ; 杨兆东 ; 杨兆濬...等. 福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浔 ; 杨溶 ; 杨澜 ; 杨玉成 ; 杨玉辉 ; 杨淇,字水洪...等. 福八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潮 ; 杨汝彩,字五章 ; 杨一品 ; 杨云龙,字汝霖 ; 杨云珍,字汝壁...等.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福十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秀 ; 杨汝弼,字良辅 ; 杨汝爵 ; 杨汝章,字文灿 ; 杨汝宏,字士远...等. 派行(1-40世): 伯仲福添 春本水共 民嘉世汝 知亲从功 盛德大业 士志恢宏 作邦之辅 禄在其中 敦伦敏学 耀国光宗...等. 派行(41-64世):敬昭诒训 守礼和雍 俊美江右 英华汉东 永承先绪 普庆元丰 义厚宽裕 仁慈广容 临时有道 奕祉才聪 修为定达 际会亨通 泽显朝佐 聘举齐逢 庭祥焕彩 万代昌隆. 注: 派行前代宗派40字后继取新派64字. 注: 督修杨大福,字桂芳 ; 协修杨士富,字学成.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 孝感县.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杨氏族谱[24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民国35 [1946]年续修. 29册: 插图, 世系表. 华阴肇基祖(汉): 赤泉,讳僖 汉初封侯四传生. 始迁祖(明): 杨仲祥,字长发 由江右卜居麻城. 仲祥公下房祖(1-7子): 杨福一,字体干 居德安府孝感县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三,字次坤 居河南光山(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七,字次义 居黄安县(此谱无后世资料). 仲祥公下房祖(8-13子): 杨福八,字理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字志仁(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一,字复干(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二,字再坤 ; 杨福十三,字元天(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福一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宗仁 ; 杨宗华,字文宗 ; 杨生先,字克纯 ; 杨宗雄,字祖章 ; 杨宗孔,字祖宪...等. 福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启,字子兴 ; 杨信仲 ; 杨南桥 ; 杨子进 ; 杨声仲...等. 福四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有冯,字永言 ; 杨汝升(迁居黄安县) ; 杨晳,字昭之 ; 杨令甲,字元郡,号仲洋 ; 杨维坤,字宾实...等. 福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杨兆正 ; 杨兆雄 ; 杨兆东 ; 杨兆濬...等. 福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浔 ; 杨溶 ; 杨澜 ; 杨玉成 ; 杨玉辉 ; 杨淇,字水洪...等. 福八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潮 ; 杨汝彩,字五章 ; 杨一品 ; 杨云龙,字汝霖 ; 杨云珍,字汝壁...等.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福十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秀 ; 杨汝弼,字良辅 ; 杨汝爵 ; 杨汝章,字文灿 ; 杨汝宏,字士远...等. 派行(1-40世): 伯仲福添 春本水共 民嘉世汝 知亲从功 盛德大业 士志恢宏 作邦之辅 禄在其中 敦伦敏学 耀国光宗...等. 派行(41-64世):敬昭诒训 守礼和雍 俊美江右 英华汉东 永承先绪 普庆元丰 义厚宽裕 仁慈广容 临时有道 奕祉才聪 修为定达 际会亨通 泽显朝佐 聘举齐逢 庭祥焕彩 万代昌隆. 注: 派行前代宗派40字后继取新派64字. 注: 督修杨大福,字桂芳 ; 协修杨士富,字学成.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 孝感县.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杨氏族谱[24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民国35 [1946]年续修. 29册: 插图, 世系表. 华阴肇基祖(汉): 赤泉,讳僖 汉初封侯四传生. 始迁祖(明): 杨仲祥,字长发 由江右卜居麻城. 仲祥公下房祖(1-7子): 杨福一,字体干 居德安府孝感县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三,字次坤 居河南光山(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七,字次义 居黄安县(此谱无后世资料). 仲祥公下房祖(8-13子): 杨福八,字理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字志仁(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一,字复干(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二,字再坤 ; 杨福十三,字元天(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福一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宗仁 ; 杨宗华,字文宗 ; 杨生先,字克纯 ; 杨宗雄,字祖章 ; 杨宗孔,字祖宪...等. 福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启,字子兴 ; 杨信仲 ; 杨南桥 ; 杨子进 ; 杨声仲...等. 福四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有冯,字永言 ; 杨汝升(迁居黄安县) ; 杨晳,字昭之 ; 杨令甲,字元郡,号仲洋 ; 杨维坤,字宾实...等. 福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杨兆正 ; 杨兆雄 ; 杨兆东 ; 杨兆濬...等. 福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浔 ; 杨溶 ; 杨澜 ; 杨玉成 ; 杨玉辉 ; 杨淇,字水洪...等. 福八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潮 ; 杨汝彩,字五章 ; 杨一品 ; 杨云龙,字汝霖 ; 杨云珍,字汝壁...等.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福十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秀 ; 杨汝弼,字良辅 ; 杨汝爵 ; 杨汝章,字文灿 ; 杨汝宏,字士远...等. 派行(1-40世): 伯仲福添 春本水共 民嘉世汝 知亲从功 盛德大业 士志恢宏 作邦之辅 禄在其中 敦伦敏学 耀国光宗...等. 派行(41-64世):敬昭诒训 守礼和雍 俊美江右 英华汉东 永承先绪 普庆元丰 义厚宽裕 仁慈广容 临时有道 奕祉才聪 修为定达 际会亨通 泽显朝佐 聘举齐逢 庭祥焕彩 万代昌隆. 注: 派行前代宗派40字后继取新派64字. 注: 督修杨大福,字桂芳 ; 协修杨士富,字学成.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 孝感县.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杨氏族谱[24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民国35 [1946]年续修. 29册: 插图, 世系表. 华阴肇基祖(汉): 赤泉,讳僖 汉初封侯四传生. 始迁祖(明): 杨仲祥,字长发 由江右卜居麻城. 仲祥公下房祖(1-7子): 杨福一,字体干 居德安府孝感县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三,字次坤 居河南光山(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七,字次义 居黄安县(此谱无后世资料). 仲祥公下房祖(8-13子): 杨福八,字理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字志仁(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一,字复干(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二,字再坤 ; 杨福十三,字元天(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福一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宗仁 ; 杨宗华,字文宗 ; 杨生先,字克纯 ; 杨宗雄,字祖章 ; 杨宗孔,字祖宪...等. 福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启,字子兴 ; 杨信仲 ; 杨南桥 ; 杨子进 ; 杨声仲...等. 福四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有冯,字永言 ; 杨汝升(迁居黄安县) ; 杨晳,字昭之 ; 杨令甲,字元郡,号仲洋 ; 杨维坤,字宾实...等. 福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杨兆正 ; 杨兆雄 ; 杨兆东 ; 杨兆濬...等. 福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浔 ; 杨溶 ; 杨澜 ; 杨玉成 ; 杨玉辉 ; 杨淇,字水洪...等. 福八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潮 ; 杨汝彩,字五章 ; 杨一品 ; 杨云龙,字汝霖 ; 杨云珍,字汝壁...等.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福十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秀 ; 杨汝弼,字良辅 ; 杨汝爵 ; 杨汝章,字文灿 ; 杨汝宏,字士远...等. 派行(1-40世): 伯仲福添 春本水共 民嘉世汝 知亲从功 盛德大业 士志恢宏 作邦之辅 禄在其中 敦伦敏学 耀国光宗...等. 派行(41-64世):敬昭诒训 守礼和雍 俊美江右 英华汉东 永承先绪 普庆元丰 义厚宽裕 仁慈广容 临时有道 奕祉才聪 修为定达 际会亨通 泽显朝佐 聘举齐逢 庭祥焕彩 万代昌隆. 注: 派行前代宗派40字后继取新派64字. 注: 督修杨大福,字桂芳 ; 协修杨士富,字学成.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 孝感县.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杨氏族谱[24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民国35 [1946]年续修. 29册: 插图, 世系表. 华阴肇基祖(汉): 赤泉,讳僖 汉初封侯四传生. 始迁祖(明): 杨仲祥,字长发 由江右卜居麻城. 仲祥公下房祖(1-7子): 杨福一,字体干 居德安府孝感县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三,字次坤 居河南光山(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七,字次义 居黄安县(此谱无后世资料). 仲祥公下房祖(8-13子): 杨福八,字理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字志仁(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一,字复干(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二,字再坤 ; 杨福十三,字元天(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福一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宗仁 ; 杨宗华,字文宗 ; 杨生先,字克纯 ; 杨宗雄,字祖章 ; 杨宗孔,字祖宪...等. 福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启,字子兴 ; 杨信仲 ; 杨南桥 ; 杨子进 ; 杨声仲...等. 福四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有冯,字永言 ; 杨汝升(迁居黄安县) ; 杨晳,字昭之 ; 杨令甲,字元郡,号仲洋 ; 杨维坤,字宾实...等. 福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杨兆正 ; 杨兆雄 ; 杨兆东 ; 杨兆濬...等. 福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浔 ; 杨溶 ; 杨澜 ; 杨玉成 ; 杨玉辉 ; 杨淇,字水洪...等. 福八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潮 ; 杨汝彩,字五章 ; 杨一品 ; 杨云龙,字汝霖 ; 杨云珍,字汝壁...等.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福十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秀 ; 杨汝弼,字良辅 ; 杨汝爵 ; 杨汝章,字文灿 ; 杨汝宏,字士远...等. 派行(1-40世): 伯仲福添 春本水共 民嘉世汝 知亲从功 盛德大业 士志恢宏 作邦之辅 禄在其中 敦伦敏学 耀国光宗...等. 派行(41-64世):敬昭诒训 守礼和雍 俊美江右 英华汉东 永承先绪 普庆元丰 义厚宽裕 仁慈广容 临时有道 奕祉才聪 修为定达 际会亨通 泽显朝佐 聘举齐逢 庭祥焕彩 万代昌隆. 注: 派行前代宗派40字后继取新派64字. 注: 督修杨大福,字桂芳 ; 协修杨士富,字学成.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 孝感县.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杨氏族谱[24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民国35 [1946]年续修. 29册: 插图, 世系表. 华阴肇基祖(汉): 赤泉,讳僖 汉初封侯四传生. 始迁祖(明): 杨仲祥,字长发 由江右卜居麻城. 仲祥公下房祖(1-7子): 杨福一,字体干 居德安府孝感县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三,字次坤 居河南光山(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七,字次义 居黄安县(此谱无后世资料). 仲祥公下房祖(8-13子): 杨福八,字理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字志仁(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一,字复干(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 杨福十二,字再坤 ; 杨福十三,字元天(徒居外邑,此谱无后世资料). 福一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宗仁 ; 杨宗华,字文宗 ; 杨生先,字克纯 ; 杨宗雄,字祖章 ; 杨宗孔,字祖宪...等. 福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启,字子兴 ; 杨信仲 ; 杨南桥 ; 杨子进 ; 杨声仲...等. 福四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有冯,字永言 ; 杨汝升(迁居黄安县) ; 杨晳,字昭之 ; 杨令甲,字元郡,号仲洋 ; 杨维坤,字宾实...等. 福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杨兆正 ; 杨兆雄 ; 杨兆东 ; 杨兆濬...等. 福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杨浔 ; 杨溶 ; 杨澜 ; 杨玉成 ; 杨玉辉 ; 杨淇,字水洪...等. 福八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潮 ; 杨汝彩,字五章 ; 杨一品 ; 杨云龙,字汝霖 ; 杨云珍,字汝壁...等. 福九公派下支祖(11世): 杨元礼,字玉之 ; 杨元旦,字曙初 ; 杨元里,字代升 ; 杨元尚,字献廷 ; 杨元起...等. 福十二公派下支祖(11世): 杨汝秀 ; 杨汝弼,字良辅 ; 杨汝爵 ; 杨汝章,字文灿 ; 杨汝宏,字士远...等. 派行(1-40世): 伯仲福添 春本水共 民嘉世汝 知亲从功 盛德大业 士志恢宏 作邦之辅 禄在其中 敦伦敏学 耀国光宗...等. 派行(41-64世):敬昭诒训 守礼和雍 俊美江右 英华汉东 永承先绪 普庆元丰 义厚宽裕 仁慈广容 临时有道 奕祉才聪 修为定达 际会亨通 泽显朝佐 聘举齐逢 庭祥焕彩 万代昌隆. 注: 派行前代宗派40字后继取新派64字. 注: 督修杨大福,字桂芳 ; 协修杨士富,字学成. 散居地: 湖北省麻城县, 孝感县.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元旦导读知识
元旦节是几月几日
元旦节是几月几日
元旦节是公历1月1日,为新年的第一天。 在古代时期,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根据史料记载,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南北朝时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元旦又被成为三元,由于时代不同、世界各国以及民族不同,因此元旦的时间定位也各不相同,现在公历是世界各国所公认的,所以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 元旦的老习俗有拜年、贴春联、守岁以及贴年画等习俗,与春节中的习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到了近代时期,大部分的习俗都在春节,因此只是被列为了法定假日,但并没有特殊的庆祝活动。
浏览量:1502次
元旦古诗
元旦古诗
现在我们所说的元旦,即新年的1月1日,和中国古代所指的元旦并不是同一天。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世界上通行的公历(也叫阳历),而中国古代使用的是农历(也叫阴历)。因此现在我们所说的元旦,实际上是公历“新年”;而古代的“元旦”则是现在的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古代,元旦又被称为“元辰”、“元初”、“元春”,意为农历新年和春季的开始。历朝历代的元旦和正月并不一致(大体是随当时的风俗和历法而变化)夏朝以孟喜月(夏历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殷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月(周历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延续秦国习惯,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到了汉朝,汉武帝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元旦的古诗主要有:《守岁》—唐杜甫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元旦》—唐成文斡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浏览量:1651次
元旦是什么意思
元旦是什么意思
“元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记载于《晋书》,“元旦”是“初始之日”的意思,指的是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历法规定什么时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是那个月的第一天。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合起来便是“初始之日”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正月一日”有很多称谓,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其中“元旦”这个称谓存在的时间最长久。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
浏览量:1350次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元旦是公历上的1月1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统称的“新年”,而在中国“元旦”一词自古便有,在文字描述中最早可见于《晋书》,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所指的元旦往往是指“正月一日”,从正式说法上元旦并不能完全算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但却是现代的传统节日,在现在每年的公历1月1日元旦都会有放假,往往假期时间是在三天。而相比传统民俗节日除夕和春节来说,元旦影响力则相对较小,但其实从某些意义上来讲,过了元旦也是离过年不远了,而这个时候,年味渐浓,很多单位在以前都会在元旦之后安排团拜会等活动。
浏览量:1105次
元旦吃什么
元旦吃什么
元旦不是传统农历上的一个民俗节日,关于吃什么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在中国在公历1月1日的元旦这一天在各地吃的比较多的还是和农历过年前后相关的食物会比较多,其中吃的食物中比较多的大多有年糕以及饺子、汤圆还有鱼等,元旦从现代来看,也是中国的的阳历年,意味着新的一个公历年的开始,而元旦在全世界各地往往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节日,而在元旦这一天各个地方吃的东西往往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由于地方特色和习惯不同而不同,但是大多是和过年期间的食俗相关。 我们再来看“元旦”这个词的本身含义,元旦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在于,一年的初始以及“初始之日”的意思,本意和字面商的“元”以及“日”有关系,我们从《晋书》上来看,在以前古时候“元旦”这个词早已出现,其实在古代大多数时候指的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也就是春节,不是现在公历上的1月1日。所以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时候大家在元旦的食俗其实是和春节是差不多的。
浏览量:14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