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拉丁语:Concilium Œcumenicum Vaticanum Secundum),简称梵二大公会议梵二会议梵二,又称纽曼会议,是天主教会第二十一次大公会议,也是距今最近召开的一次大公会议,于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保禄六世结束。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第21次大公会议。起初,人们以为它是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续会,但后来罗马教廷作出了澄清了:它将是另一次新的大公会议,取名“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在1959年6月29日所颁布的《忝登伯铎宝座》通谕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指出此次大公会议的目标将会是:“发扬圣道、整顿教化、革新纪律”。 本次会议最其重要的结果,即是认同被传教国之传统可以与天主教、基督教相容,且可以互相援引,令使争议三百多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画下句点,并且将所谓的《利玛窦规矩》予以尊重。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相关文献
康士坦斯大公会议
康士坦斯大公会议,外部链接Council_of_Constance.天主教百科全书.NewYork:RobertAppletonCompany.1913.
查看全文
第十九次大公会议
特伦托会议(CouncilofTrent)又译脱利腾会议、特伦特会议、特利腾大公会议、第十九次大公会议等。是公元1545年至1563年间,由教宗保罗三世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伦托召开的基督教第十九次大公会议。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不久,天主教会需要召开一次主教会议来对付日益严重的局势,但是由于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以及天主教会内部的矛盾,致使召开时间一再拖延,直至1545年12月13日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倡议下,得到教皇保罗三世同意后才召开。1547年3月,占多数的意大利代表将会址迁往博洛尼亚,开了大约9至11次的会议;1551年又迁回特伦托,并在特伦托开了25次会议。其中最早的召集人保罗三世主持了头8次的会议,而第12至16次会议由儒略三世主持,最后17至25次的会议由庇护四世主持。会议时断时续,至1563年4月终告结束,历时18年。会上,只有主教和修会会长才有投票权,这样意大利人便在表决...
查看全文
大公会议
大公会议(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天主教和东正教公认的会议如下: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第三次:以弗所公会议(公元431年,分裂出东方亚述教会)第四次: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公元451年,分裂出东方正统教会)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第六次: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680年-681年)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天主教和东正教一同举行,但东西教会大分裂后东正教拒绝承认会议信条的会议:第八次: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869年-870年)其后只由天主教举行会议如下:第九次:第一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123年)第十次:第二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139年)第十一次: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公元11...
查看全文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大会出席者出席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天主教会领袖最多达2540位,其中至少四位在后来出任教宗:枢机主教乔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后来成为教宗保禄六世;主教阿尔比诺&middo
查看全文
尼西亚大公会议
尼西亚会议(EcumenicalCouncilofNicaea)又称尼西亚大公会议、尼西亚公会议,公元4世纪和公元8世纪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Nicaea)举行的两次基督教世界性主教会议。是七大公会议中的两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是公元325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的。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何西思(Hosisu)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宗亦委派了两位教士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后修订为《尼西亚信经》),使基督教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受控于罗马帝国。会议确定了上帝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强调圣子和圣父本体同一,将不按受这一信条的阿利乌派宣判为“异端”并开除其教籍。大公会议赋予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主教较一般主教更多的权力。对神职人员也作了一些规定。该会议被基督教称为第一次大公会议。第二次尼西亚...
查看全文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相关标签
20世纪天主教
1963年
1960年代政治事件
基督教运动及主义
1962年
CS1拉丁语来源 (la)
1964年
1965年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大公会议
家族谱大览
大梁宋氏族譜(宋氏家乘)
汴梁始迁祖 : 宋大公(明) 散居地 : 河南省开封县等地
浏览:100
詹氏族谱 : 彰化县詹姓宗亲会
原书: [台湾] : 彰化县詹姓宗亲会, 1993年重修(日华美术印刷).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Taiwan Province Surname Studies Association). 詹姓开基始祖 : 礼公,字世周. 周文公第四子. 袭封詹侯,指为詹姓,发迹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 河南开基祖(47世) : (陈) 詹大公,号黄隐,讳初,字元载. 安溪始祖(58世) : 詹敦仁,靖惠侯,自称清隐. 居福建泉州清溪之佛耳山. 后裔析置泉州等地. 粤闽始祖(64世) : 詹学传,讳五十公,字成宗,别号正峰. 原居江西南昌,为避金,南徙广东潮州茶阳长窖村. 卓兰渡台祖(16世) : 詹来路. 永靖渡台祖 : (11世) 詹文静 ; (14世) 詹松德 ; (15世) 詹时谨,…等. 员林渡台祖 : (14世) 詹武时,字杰生,号刚直 ; (15世) 詹时淀,字义友. 竹塘渡台祖 : (14世) 詹武时,字杰生,号刚直 ; (15世) 詹时侃 ; 詹时溪…等. 田尾渡台祖 : (15世) 詹廷俊 ; (16世) 詹鸿仪 ; (17世) 詹友才…等. 其他迁台祖 : (12世) 詹孔也 ; (13世) 詹奋朴 ; (16世) 詹元…等. 敦仁派下辈序 : 敦睦启良谟 和谦希忍性 台衡范礼光 鼎甲赓诗咏 一贯继先承 千秋锡永盛 时方出仕 儒术可谋身 报国丹心赤 传家黄卷新 窓繁宜自勉 蔬饭莫嫌贫 吾老子应少 禄荣须乃亲. 学传公派下辈序(10世起) : 宗孔文大一 志道衍永春 时来名其显 昭德益前勋 皇朝滋雨露 贤路裕经纶 奕襟遵庭训 天申福自均 兴周崇祖业 振展炳乾坤 博士书香绍 才猷喜冠群 章成期世笃 品立迪维勤 运际昌明会 纲常万载循. 散居地 : 台湾省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彰化县詹姓宗亲会河间詹氏族谱. The origin and combined
浏览:0
王氏族谱
原书: 安徽颖上县 : 王氏族谱编委会, 2012年立. 全1册(约350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远祖 : (汉) 王霸,字元伯,号儒仲. 三槐宗祖 : (宋) 王祜,字景叔. 南迁祖 : (明) 王文,省二公 ; 与兄王顺,省大公. 由山西洪洞经河南固始,再至安徽寿州,开基皂口. 大沟西一世祖 : (清) 王大公,字元邵(中院祖) ; 王二公,字文邵(西院祖). 兄弟俩于乾隆年间因天灾逃荒,由凤台县迁居济河南岸王塘. 大公下房祖(3世) : 王勇康 ; 王勇鹏 ; 王勇恒 ; 王勇来. 皆为建忠公之子. 二公下二子 : 王建业 ; 王建功. 建业公下二房 : 王勇陆 ; 王勇海. 建功公下二房 : 王勇湾 ; 王勇洪. 大沟东三世祖 : 王章 ; 王化. 字派(一) : 昌盛成才道 志强跃曙光 先贤仁义爱 勤瑾振家邦. 字派(二) : 贵安庆国运 谦和启宏祥 恩泽继福秀 俭慎旭辉阳. 散居地 : 安徽省颖上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太原郡 , 三槐堂 颖上县『全球五百佳』周围王氏族谱.
浏览:0
項城張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铅印本.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项城始迁祖 : (明) 张大公 ; 张二公. 散居地 : 河南省项城县等地. 版心题 : 张氏族谱.
浏览:100
锡山尤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遂初堂, 清光绪17[1891].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锡山始迁祖 : (宋) 尤大成,字有中 ; 尤大公,字无己. 兄弟二人.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浏览:0
锡山尤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遂初堂, 清光绪17[1891].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锡山始迁祖 : (宋) 尤大成,字有中 ; 尤大公,字无己. 兄弟二人.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