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公会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4
转发:0
评论:0
大公会议(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天主教和东正教公认的会议如下: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第三次:以弗所公会议(公元431年,分裂出东方亚述教会)第四次: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公元451年,分裂出东方正统教会)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第六次: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680年-681年)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天主教和东正教一同举行,但东西教会大分裂后东正教拒绝承认会议信条的会议:第八次: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869年-870年)其后只由天主教举行会议如下:第九次:第一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123年)第十次:第二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139年)第十一次: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公元11...

大公会议(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

天主教和东正教公认的会议如下:

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

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

第三次:以弗所公会议(公元431年,分裂出东方亚述教会)

第四次: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公元451年,分裂出东方正统教会)

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

第六次: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680年-681年)

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

天主教和东正教一同举行,但东西教会大分裂后东正教拒绝承认会议信条的会议:

第八次: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869年-870年)

其后只由天主教举行会议如下:

第九次:第一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123年)

第十次:第二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139年)

第十一次: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公元1179年)

第十二次:第四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公元1215年)

第十三次:第一次里昂大公会议(公元1245年)

第十四次: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公元1274年)

第十五次:维埃纳大公会议(公元1311年-1312年)

第十六次:康士坦斯大公会议(公元1414年-1418年)

第十七次:佛罗伦斯大公会议(公元1438年-1445年前后)

第十八次:第五次拉特兰大公会议(公元1512年-1517年)

第十九次:特伦多大公会议(公元1545年-1563年)

第二十次: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公元1869年-1870年,分裂出旧天主教会)

第二十一次: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公元1962年-1965年,分裂出圣庇护十世司铎兄弟会)

其后只由东正教举行的会议如下:

第八次:第一次正教会神圣大公会议(2014年,伊斯坦布尔)

第九次:第二次正教会神圣大公会议(2016年,克里特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尼西亚大公会议
尼西亚会议(EcumenicalCouncilofNicaea)又称尼西亚大公会议、尼西亚公会议,公元4世纪和公元8世纪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Nicaea)举行的两次基督教世界性主教会议。是七大公会议中的两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是公元325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的。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何西思(Hosisu)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宗亦委派了两位教士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后修订为《尼西亚信经》),使基督教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受控于罗马帝国。会议确定了上帝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强调圣子和圣父本体同一,将不按受这一信条的阿利乌派宣判为“异端”并开除其教籍。大公会议赋予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主教较一般主教更多的权力。对神职人员也作了一些规定。该会议被基督教称为第一次大公会议。第二次尼西亚...
· 康士坦斯大公会议
外部链接Council_of_Constance.天主教百科全书.NewYork:RobertAppletonCompany.1913.
· 第十九次大公会议
特伦托会议(CouncilofTrent)又译脱利腾会议、特伦特会议、特利腾大公会议、第十九次大公会议等。是公元1545年至1563年间,由教宗保罗三世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伦托召开的基督教第十九次大公会议。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不久,天主教会需要召开一次主教会议来对付日益严重的局势,但是由于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以及天主教会内部的矛盾,致使召开时间一再拖延,直至1545年12月13日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倡议下,得到教皇保罗三世同意后才召开。1547年3月,占多数的意大利代表将会址迁往博洛尼亚,开了大约9至11次的会议;1551年又迁回特伦托,并在特伦托开了25次会议。其中最早的召集人保罗三世主持了头8次的会议,而第12至16次会议由儒略三世主持,最后17至25次的会议由庇护四世主持。会议时断时续,至1563年4月终告结束,历时18年。会上,只有主教和修会会长才有投票权,这样意大利人便在表决...
·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大会出席者出席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天主教会领袖最多达2540位,其中至少四位在后来出任教宗:枢机主教乔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后来成为教宗保禄六世;主教阿尔比诺·卢恰尼后来成为教宗若望·保禄一世;主教卡罗尔·沃尔蒂瓦后来成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若瑟·拉辛格后来成为教宗本笃十六世。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是历代大公会议中,在组成上十分理想的一次会议。原因是:大会的筹备和进行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由教会主动;出席的教长(平均接近2200人)空前众多;第一次有非裔主教亚籍主教出席。大会筹备1959年6月5日,圣神降临节,教宗宣布成立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筹备委员会,此次大会正式进入筹备阶段。筹备委员会组成如下:一个中央委员会;十一个组:神学组、教区行政组、司释及教民纪律组、修会组、圣事组、礼仪组、教育组...
· 卡尔大公
青年和早期生涯卡尔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年青时在托斯卡纳,在维也纳,在奥地利属下的荷兰,法国革命战争时在那里他开始他的军事生涯。他指挥的一个旅在热马普战役(BattleofJemappes),和1793年扬名的阿尔登霍芬(BattleofAldenhoven)和内尔温登战役(BattleofNeerwinden)。在这一年,他在比利时成为Statthalter并获得lieutenantfieldmarshal军衔(lieutenantfieldmarshal),不久晋升为Feldzeugmeister(FZM)步兵上将。随后参加弗勒侣斯战役。在1795年他在莱茵军团,并在第二年被赋予行政控制所有莱茵河奥地利军队。1796年将儒尔当和莫罗的法军赶出,获元帅军衔,成为欧洲一个最伟大的将领。1799年在安贝格和维尔茨堡战役与儒尔当会战,再次击败法儒尔当的军队,但遭到巨大损失。然后遭遇莫罗的法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