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祖(29世) : (明) 胡经资,号樵隐 ; 胡经义 ; 胡经道.
胡经道相关文献
《老子化胡经》讲了什么?“老子”到底是道是佛?
《老子化胡经》讲了什么?“老子”到底是道是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里黄沙不见僧,狂风暴雨掩儒生。三教原本道为首,焉能平坐共齐名?——青阳子佛道之争,由来已久。佛者称天下贤圣,都是佛菩萨化现。比如老子是迦叶菩萨化现,孔子是儒童菩萨化现,颜回是光净菩萨化现,成吉思汗是金刚手菩萨化现。更有甚者,东晋和尚支遁著伪经《释迦文佛像赞序》,把道家老、庄说成是释迦牟尼的玄孙与曾孙。以此宣称,佛法东来,非是在本土印度发展不下去了,东方文化的源头正是佛教!对于此类说法,有着强烈“夷夏观”的传统文化卫道者显然是不认同的,他们的重要证据便是《老子化胡经》!据学者考证,《老子化胡经》是西晋道士王浮,根据汉魏时期传说编撰的伪经。记载道祖老子及弟子尹喜游历天竺,化胡为佛的故事。该书共十卷。到了元忽必烈时期,遂令烧毁,不准刊印,目前仅剩第一、第十卷。载入《大正藏·论藏·外教部》。虽是残篇,这么有名...
老子化胡经
六朝自东汉以来,即有老子化胡之说。约于东晋时,首部《老子化胡经》成书,传说是西晋道士王浮所作。东晋末竺道祖《晋世杂录》记载:“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南齐裴子野《高僧传》和梁朝慧皎《高僧传》都有类似记载。南北朝时,《老子化胡经》不仅一种,内容互有重叠或矛盾。其中一本叫《化胡消冰经》(又叫《老子消冰经》),一本叫《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尹喜内传》。六朝末年,又有《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成书。《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尹喜内传》等南北朝时的《化胡经》,记载老子在周幽王时出关,被尹喜强留着书,后与尹喜相约成都青羊肆,正式收尹喜为弟子,一同西去化胡。隐于罽宾国山中,遇胡王狩猎,胡王初时向老子问道,继而欲加害老子,与老子比赛设厨会,又火烧、水沉老子,都不能毁伤老子,最终信服。老子正式向胡王布道,胡王率全国男女剔除鬓发,虔诚受道。老子...
道经
简述道教流派众多,历史上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道士所传承的经箓、丹书、修炼方术、斋醮科仪各有侧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增删去取,而产生了多样化的发展。尽管后世衍生的流派众多,道教的基本信念和追求目标,皆源自老子无为不争、虚无清静之“道”,其宗旨在于去除邪杂心念的牵累,澡雪心神,努力积行树功,累德增善,经长久修行,最终与道合真,长生成仙。道教典籍虽多,当代道士大多以念诵《玉皇经》、《三官经》、《功课经》、《清静经》为主,钻研道学者才会奉习《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以及《悟真篇》、《参同契》等书。通行的道教护身咒语,则有遣召丁甲神将的“六甲秘祝”、北帝煞鬼的“天蓬神咒”、役使雷霆的“金光神咒”。林语涵所著《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一书,则开列了二十六部主要的道教经典:《道德真经》《南华真经》《文始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度人妙经》《阴符经》《清静经》《西昇经》《心印经》《黄庭外景经...
胡雪岩的经商之道胡雪岩破产失败的原因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字雪岩,幼名顺官,是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
胡雪岩是清朝末年,在商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商人,人称商圣。他富可敌国,常常被人与曾国潘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世人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是对他商业头脑,以及商业眼光的重要认可。
胡雪岩的成就不仅仅是在商业上,在官场上
绩溪四胡之明经胡
在安徽绩溪一带居留下来的胡氏族人,有四个支脉,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胡雪岩、胡适为“明经胡”“明经胡”又称“李改胡”,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清,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清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清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胡昌翼参加科考,得明经科进士。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最为知名者当数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天注和胡适等。胡氏宗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