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道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6
转发:0
评论:0
简述道教流派众多,历史上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道士所传承的经箓、丹书、修炼方术、斋醮科仪各有侧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增删去取,而产生了多样化的发展。尽管后世衍生的流派众多,道教的基本信念和追求目标,皆源自老子无为不争、虚无清静之“道”,其宗旨在于去除邪杂心念的牵累,澡雪心神,努力积行树功,累德增善,经长久修行,最终与道合真,长生成仙。道教典籍虽多,当代道士大多以念诵《玉皇经》、《三官经》、《功课经》、《清静经》为主,钻研道学者才会奉习《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以及《悟真篇》、《参同契》等书。通行的道教护身咒语,则有遣召丁甲神将的“六甲秘祝”、北帝煞鬼的“天蓬神咒”、役使雷霆的“金光神咒”。林语涵所著《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一书,则开列了二十六部主要的道教经典:《道德真经》《南华真经》《文始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度人妙经》《阴符经》《清静经》《西昇经》《心印经》《黄庭外景经...

简述

道教流派众多,历史上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道士所传承的经箓、丹书、修炼方术、斋醮科仪各有侧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增删去取,而产生了多样化的发展。尽管后世衍生的流派众多,道教的基本信念和追求目标,皆源自老子无为不争、虚无清静之“道”,其宗旨在于去除邪杂心念的牵累,澡雪心神,努力积行树功,累德增善,经长久修行,最终与道合真,长生成仙。

道教典籍虽多,当代道士大多以念诵《玉皇经》、《三官经》、《功课经》、《清静经》为主,钻研道学者才会奉习《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以及《悟真篇》、《参同契》等书。通行的道教护身咒语,则有遣召丁甲神将的“六甲秘祝”、北帝煞鬼的“天蓬神咒”、役使雷霆的“金光神咒”。

林语涵所著《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一书,则开列了二十六部主要的道教经典:《道德真经》《南华真经》《文始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度人妙经》《阴符经》《清静经》《西昇经》《心印经》《黄庭外景经》《黄庭内景经》《玉皇经》《玉枢经》《三官经》《北斗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太上老君内观经》《洞玄灵宝定观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坐忘论》《化书》《重阳立教十五论》《龙门心法》。

鉴于道书繁多,历代道士因之撷采章句、汇编成众多部大部头书籍,如《无上秘要》《道教义枢》《云笈七签》,外丹术著作《庚道集》,内丹术著作《修真十书》《道枢》,咒语书《太上三洞神咒》,术法书《金锁流珠引》《道法会元》,斋醮书《灵宝玉鉴》《道门科范大全集》《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方仙之道

早期的道教,习尚道家、阴阳家、神仙家思想,通晓巫鬼之道、方技要诀。以张陵为首的张天师世家,和葛玄、葛洪所属的丹阳葛家,同为道教初期的重要世家,所传道书,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中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太平经》、《三皇天文》、《灵宝五符天文》、《五岳真形图》、《太清丹经》、《九鼎丹经》为主,并旁及符箓上章、金丹药饵、按摩导引、吐呐行气、房中补精等书,《抱朴子》为此一时期各种神仙方术理论的总结,尤重金丹(外丹)的功效。

《列仙传》、《神仙传》记载了上古三代至秦汉神仙的事迹,东汉时则有神化老子的著作撰出。

三洞经教

至东晋末年,尊崇元始天尊和玉晨大道君的上清经系和灵宝经系开始广泛流传。南朝庐山道士陆修静,“祖述三张,弘衍二葛”,以上清、灵宝、三皇“总括三洞”,编制了《三洞经书目录》。上清经系,以《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为要,茅山道士陶弘景作《真诰》、《登真隐诀》,教人“存思”身外景物、身中诸神,守“三元真一”,乃至于守“脑九宫”,徊风混合为“帝一”;灵宝经系,以《五老赤书玉篇》摹画自然真文,《度人经》宣扬济世度人,其余诸经演说科仪斋法、教戒缘起。

在三洞体系以外,又有马迹山道士王纂,传出《洞渊神咒经》,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宣说《老君音诵诫经》,楼观道道士,传扬《化胡经》、《西昇经》、《开天经》、《妙真经》,南朝天师道徒作《三天内解经》等,多属于较为尊崇太上老君的经典。北周武帝宇文邕,令通道观学士编纂《无上秘要》,作为此一时期道书精要的总荟。当时还传有《真灵位业图》梳理了道教的神仙谱系,以及《洞玄灵宝五感文》、《洞玄灵宝授度仪》论斋法要旨与仪轨。

隋唐道士重新阐发《老》《庄》《文》《列》等道家书籍,融通佛教中观空性的思想,以重玄为宗,传扬《昇玄内教经》、《真一本际经》,并有《道体论》、《坐忘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吴筠《玄纲论》、谭峭《化书》、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庄子疏》、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张万福《三洞众戒文》、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等论著,潘师正《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孟安排《道教义枢》为此一时期义理的重要总结。

这段时期,也确立三洞四辅体系,以及从“正一”至“太玄”、“洞神”、“洞玄灵宝”,最终到“洞真上清”的经箓法位制度。北宋天禧年间,张君房总括道藏七部精要,编成《云笈七签》,即特别突出“洞真上清”的地位。除了重玄思想,当时还有《定观》、《内观》、《清静》、《太古》、《大通》、《胎息》、《消灾护命经》、《生天得道经》、《得道了身经》、《虚皇四十九章经》等谈论“静心养性”的小型经典,以及《天童护命经》、《北帝天蓬护命经》等护身咒流传开来。

在唐代以后,须经过严格的考试,熟读《道德经》、《度人经》等,才能获得“度牒”受度入道。

性命双修

逮至宋元,道教与易学合流,宗奉锺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重新阐发《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开创内丹术“性命双修”之法。最著者,为张伯端显《道德》、《阴符》隐旨,所作的内丹祖书《悟真篇》。另有全真祖师王重阳,提倡三教本一家,劝人诵《心经》、《孝经》、《道德》、《清静》,作《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等,阐明“真功、真行”的全真宗旨。张、王二人皆独以“内丹炼养”为登真成仙之道,斥服气、符祝、外丹、房中为旁门小术。

此段期间还有《指玄篇》、《金丹四百字》、《灵源大道歌》、《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陈虚白《规中指南》、陈致虚《金丹大要》、李道纯《中和集》、白玉蟾《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王志谨《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张三丰《大道论》等众多内丹术著作,以及集炼养要语大成的《道枢》,内丹命功修炼精要的《心印经》流传。

内丹术同时也促成炼养与符咒结合的雷法盛行,而以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最为活跃,计有《道法会元》、《清微丹诀》、《上清天心正法》、白玉蟾《道法九要》、萨守坚《雷说》《内天罡诀法》、张继先《明真破妄章颂》等专著,并有与之关系密切的《雷霆玉枢宝经》《雷霆玉经》及其科仪传出。

陆修静以来的灵宝斋法,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有《灵宝玉鉴》、《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法》等灵宝斋法总汇的编纂,尤以“炼度仪”为灵宝之要,视《九天生神章》、《灵宝救苦经》等为炼度亡魂之秘文。奉许逊为祖师,强调“本心净明,忠孝为贵”的净明道,则传下《净明忠孝全书》。

此外,宣说天庭之主玉皇上帝来历功德的《玉皇经》,召真武大帝收断妖魔的《真武经》,祈请北斗本命星君消灾延寿的《北斗经》,以及宣扬天人感应和善恶报应思想的《太上感应篇》,也在此时广为流行。南宋绍熙年间,有道士谢守灏编纂了最为全面的老君神话传记《太上老君混元圣纪》。

正一全真

元、明以后,天下道门逐渐收拢为居宫观行“清修”的全真教,和设道坛作“法事”的正一道,而有全真《金莲正宗记》《甘水仙源录》、正一《汉天师世家》的道门谱录。鉴于历代道藏均已湮灭不存,明成祖、明英宗敕令万法宗坛龙虎山张天师主持《正统道藏》编修,全藏以《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居首。明神宗万历年间又刻印《续道藏》,增收《三官经》等道书。

明末清初时,道教逐渐形成早晚课诵的风气,而编集《功课经》。清初,龙门派王常月住持第一丛林白云观开坛授戒,传下《龙门心法》。这段时期,也产出不少内丹著作,陆西星《方壶外史》,刘一明《修真九要》,李西月《三车秘旨》,黄元吉《乐育堂语录》等,作者不详的《性命圭旨》、《太乙金华宗旨》也颇为流行。

正一道龙虎山天师张宇初《道门十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闵一得《全真参访集》列出了当时重视的道门要典,而在清朝嘉庆、光绪年间,天仙派刻印《重刊道藏辑要》收录道藏精要,新增不少题为“孚佑上帝”、“八洞仙祖”、“文昌帝君”的乩仙之作。

民国时期,有以黄帝《阴符经》,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及《黄庭经》与《文始经》为“道教五大经典”的说法,而北京白云观每年冬季会对《阴符经》《道德经》《文始经》《南华经》《冲虚经》《功课经》《化书》《参同契》《悟真篇》等重要经典进行讲学。《功课经》《玉皇经》《三官经》《清静经》等,成为道士平日在宫庙必备的诵读功课。

此外,民间乩坛的盛行,造作出各种杂揉儒释道思想,敬奉地方民间信仰神明的经书和善书。而以气功为名,标榜可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也以一种通俗、简便、末流化的炼养形式流传开来。

占验杂术

历代皆不乏兼习医方与术数的道士,到了近代则以五术“仙、医、命、卜、相”称之,在仙经丹书外,还会研读《黄帝内经》《圣济经》《千金方》《千金翼方》《枕中方》、《河洛理数》《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紫微斗数(续道藏)》《灵台秘苑》、《周易》《易图通变》《灵棋经》《太乙金镜式经》《占事略决(日语:占事略决)》《龙首经》《遁甲符应经》《遁甲演义》《太白阴经》《五行大义》《协纪辨方书》、《麻衣神相》《黄帝宅经》《管氏地理指蒙》《葬书》《水龙经》等术数方技书籍。

道藏编纂

分类

三洞四辅是道教所特有的一种对道经的分类方法,道藏就是用这种方法编目的。其中“三洞”、“四辅”合称“七部”,三洞为洞真、洞玄、洞神,四辅为太玄、太平、太清和正一。三洞之下又再分为十二类,是为三十六部。十二类为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

七部各有其道统源流,不同教派的经典有各自的传授和发展源流,最终形成了七部分类体系。

从道经源流来说,洞真部是上清经,洞玄部是灵宝经,洞神部是三皇经,太玄部是老子经,太平部是太平经,太清部是丹书,正一部是天师道经。随着道经不断增加,从唐起,有些道经已不能为七部所容,《道藏》的分类就有些不适应需要了。

明代《正统道藏》视“洞真部”为元始天尊所说,“洞玄部”为灵宝天尊所说,“洞神部”为太上老君所说,对道经的分类就不能尽合其源流。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而今大多入《正一部》;《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今入《洞真部》。《道藏辑要》参照明代道藏,将“三洞”及受启于“三清”的道书放在前面。

《中华道藏》依道门旧例,保留三洞四辅名目,但所收经书皆据其内容性质,或时代先后、所属门派,重新分类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法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目录索引七大类,分编为49册。

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将着录的道经分为25类:1老子、2庄子、3诸子、4阴符经、5黄庭经、6参同契、7目录、8传、9记、10论、11书、12经、13科仪、14符箓、15吐纳、16胎息、17内视、18导引、19辟谷、20内丹、21外丹、22金石药、23服饵、24房中、25修养。

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将道家之术分为五类:1 清净:黄帝、老子、列御寇、庄周之书所言者,清净无为而巳,而略及炼养之事,服食以下,所不道也。2 炼养:赤松子、魏伯阳之徒,则言炼养而不言清静。3 服食:卢生、李少君、栾大之徒,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4 符箓:张道陵、寇谦之之徒,则言符箓而俱不言炼养服食。5 经典科教:杜光庭而下,以及近世黄冠师之徒,则专言经典科教,所谓符箓者,特其教中一事,于是不惟清净无为之说略不能知其旨趣,虽所谓炼养服食之书,亦未尝过而问焉矣。

从现代观点来看,道教一切经可概括为讲说道的起源展开,及大罗天界与冥府阴间的教义部门,演示符咒法术与驱邪祓厄斋醮的方术部门,金丹修炼与养气调息的医术部门,以及竖立道教戒规的伦理部门。

历史

南北朝时,陆修静于公元471年编《三洞经书目录》是道藏雏形。唐玄宗下令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宋真宗、宋徽宗、金世宗等帝王,皆下令搜访道经,编修道藏,其中宋真宗时又编有《云笈七签》,撮道藏之精要,有“小道藏”之誉。元朝时,全真道道士,将全真道新撰著作纳入道藏,是为《玄都宝藏》。

元宪宗、元世祖先后两次焚经,元末又被兵祸,《道藏》多毁亡。

明朝两次纂校《道藏》,先后由43代天师张宇初、通妙真人邵以正负责。明英宗正统十年,刊校事竣,共5305卷。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50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凡180卷,名曰《万历续道藏》。

清朝无道藏之结集。道书纂修最重要的有《道藏辑要》,收道藏之精华,又收明清时期新出道书。

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道书集成》、《中华道藏》,并且有搜集整理明《道藏》未收道书,将明代以来数百年问世的道教文献,编纂为《中华续道藏》的计划。

现存明代正统、万历年间编纂的道书总集《道藏》,共有5485卷,1487种书,若加上《道藏》失收,以及明代以后出现的道书,许多学者估计,不下万卷。

石刻及墨宝

道教石刻经文,约始于唐代中叶。最早的道教刻石为唐朝景龙二年 (公元708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开元26年 (公元738年),龙兴观又造有“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经幢,于现存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为完好。另外,在邢州龙兴观、庆阳县天真观、文登县崑嵛山等地都还存有镌刻道德经的石碑、摩崖或经幢。除了老子《道德经》,现下还留存的道教石刻经文,尚有《阴符经》、《常清净经》、《消灾护命经》、《生天得道经》、《北方真武妙经》等十余种。

荟萃了中国古代碑石艺术的西安碑林,就收有郭忠恕用篆书、隶书、古文三体书写的阴符经,以及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公元980年)长安国子监的《佛道图文碑》。石碑刻有一篇佛教经文:摩利支天经(道教尊为斗姆元君),和四篇道教经文:黄帝阴符经、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太上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明朝宣德三年,贮藏石刻佛经的房山石经第七洞,在全真道士陈风便和正一道士王至玄的募刻下,收纳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髓》、《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本行集经纂》、《无上玉皇心印经》四部道经。珍贵的道书碑刻,则有王屋山的《有唐贞一先生庙碣》。其碑阴刻有道士张弘明抄录的形神《坐忘论》,和云笈七签所收版本不同。

书法家写道经,则始于王羲之、杨羲二人,以《黄庭经》和《内景经》为代表。道教经典中,除《黄庭》系统之外,被写得最多也最早的,为题名褚遂良手书的《阴符经》,褚书所传另有《度人经》《西昇经》和《群真百宝经》。唐朝广受推崇的道经书帖,尚有题名为柳公权书写的《度人经》《常清静经》《消灾护命经》和锺绍京《灵飞六甲经》帖。

唐代亦为道经写本发展的高峰期,存世800余件的敦煌道经写卷中,种类涵盖三洞四辅的经藏体系。传抄最多的为《太玄真一本际经》,老子《道德经》亦占相当比例,其次有《洞渊神咒经》、《老子化胡经》、 《灵宝天尊说十戒经》等。道经杂抄,以及道士论道、行斋醮符箓的文书也在抄写之列。

唐代以后,苏东坡、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孔继涑等人,都是兼写佛道经典的大家。所留法帖,除了《黄庭经》、《阴符经》、《道德经》、《洞古经》、《玉枢经》、《高上大洞玉经》之外,更广及《参同契》、《金丹四百字》、《太上感应篇》、《纯阳吕祖宝诰》和《关圣帝君宝训》。古代帝王也有道教写经作品传世,他们出于对道教经书的重视或者对书法的爱好而有写经活动。如宋高宗写《黄庭经》,清圣祖写《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等。古代帝王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道教写经的社会影响力。

整体而言,早期道教与书法的关系比佛教密切,后期在三教合流的风气下,则大多兼写佛道经。道经刻石则起步较晚,所刻亦少,不及佛经石刻兴盛。晚清藏书家叶昌炽就说:“佛经之精者皆大字,而碑为多;道经之精者皆小楷,而帖为多”。

道经列表

道德经

南华经

阴符经

黄庭经

文始经

上清大洞真经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真诰

灵宝度人经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

九天生神章

太仙公请问经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灵宝五符

五岳真形图

三皇文

太平经

西昇经

太清金液神丹经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

想尔注

老君音诵诫经

三天内解经

洞玄灵宝五感文

赤松子章历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常清静经

心印经

早晚功课经

太玄真一本际经

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老君内观经

灵宝定观经

胎息经

北斗经

玉枢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北方真武妙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三官经

太上感应篇

周易参同契

入药镜

悟真篇

淮南子

抱朴子内篇

玄纲论

道体论

养性延命录

真灵位业图

道门科略

坐忘论

天隐子

服气精义论

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

道门十规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西山群仙会真记

海琼白真人语录

修真九要

规中指南

性命圭旨

太一金华宗旨

太上老君混元圣纪

金莲正宗记

列仙传

神仙传

真仙体道通鉴

历代神仙通鉴

道藏精华

无上秘要

云笈七签

道枢

修真十书

庚道集

道法会元

道教义枢

道门科范大全集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上清天心正法

灵宝玉鉴

参见

仙道人士著作列表

周易

黄帝内经

斋醮科仪

上清经

灵宝经

外丹术

内丹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凌氏家族道经
道经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 古代“城管”如何执法:占道经营要挨鞭子
宋代都城街头闹市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末城市街头临时小吃摊近日,湖北武汉成立“城管武装部”,让城管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当地官方称“城管武装部”有助于和谐,但“武装”二字的出现似乎很难让人不与“暴力”相联系。其实在中国古代,“城管”还真跟“武装”二字有关——中国“城管”是何时出现的?——战国时已有“监市”城管“防火缉盗”说到城管,首先得说一下“城市”。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如在江淮之间的凌家滩、环太湖流域的良渚、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都已发掘出了四五千前的城址,《吕氏春秋·君守》中所谓“夏鲧作城”,并非想象。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到后来这样的“大城市”就更多了,如汉长安城今西安,...
· 茶文化―茶与健康―12道经典居家减肥茶
茶历史悠久,茶的品种很多。在这里我们将介绍12种可以瘦身的茶,让爱美的你轻轻松松喝掉身上的脂肪。乌龙茶因节食减肥,吃得少,食物残渣就不足,有时积存几天才一次,很容易乾燥。推荐饮用乌龙茶。原料:乌龙茶做法:简单地用开水冲。功效:助消化、去痰、解酒食油腻之毒、消脂。薏仁茶浮肿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单纯的水分滞留造成的浮肿,推荐饮用薏仁茶。原料:炒薏仁10克、鲜荷叶5克、山楂5克。做法:热水煮开,就可以饮用了。功效:清热、利湿、治疗水肿。荷叶茶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大,可能引起肠道的敏感性增加,而产生便秘困扰。推荐饮用荷叶茶。原料:荷叶3克、炒决明子6克、玫瑰花3朵。做法:用开水冲泡。功效:清暑利湿、治水气浮肿、生发清畅。决明子茶肠子蠕动功能迟缓的人,(尤其是肥胖节食者在节食减肥期间)宿便容易积在体内,造成便秘。推荐饮用决明子茶。原料:决明子茶做法:热水冲泡。功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大麦芽茶体内排气不...
· 冯道经历了4个朝代,曾侍奉过10个皇帝却被后人骂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冯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古代有一位这样宰相,他经历了4个朝代,侍奉了10个皇帝,久经官场爱民如子,但是这样一位忠臣在皇帝和后人来看这位宰相却被骂的狗血淋头。其实在古代作为朝廷大臣,他们就认为皇帝就是上天派来的真龙,所以皇帝做什么事下臣都得服从,更重要的是忠诚。不过后来他也被后人骂不知廉耻,因为在古代的时候都提倡精神较忠于皇帝。而这位宰相不仅忠诚一个皇帝,而且还侍奉了十个皇帝,这个人就是冯道。冯道这位宰相在古代非常有争议,虽然他来自农村,但是家里有一些田产,所以这一些天材足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非常孝顺,所以被后来官府看中入朝当官。当时他进攻的时候正处于国家,还有外族入侵的唐朝末年。对于古代一些昏君也时常存在昏君,暴君靠着一些手段,登上皇位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对于冯道来讲,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和他手握大权。像这样手握大权的宰相生活竟然很平常,领完俸禄就拿给管家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