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自然

自然

(期刊)

自然》(英语: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其它类似期刊有《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期刊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期刊内最重要的文章。期刊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及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期刊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期刊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紧密,非常具有技术性。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主流媒体的...

自然相关文献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因素因为生物族群呈指数成长,但资源有限,因此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存活。影响存活率的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如温度、湿度、日照、空气;以及生物因子,如掠食者、共生、种内竞争、食物、疾病等等。个体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变异)使每个个体的存活率不同,如果个体可以耐干旱、在空中飞、在海里呼吸、用爪子掠食、抵抗病原、制造工具、或是合作猎食等等,就会有不同的适应力,因此个体间的存活率不同。这些个体差异如果可以遗传,则会造成演化。类别定向选择、平衡选择和破坏选择。横轴是性状,纵轴是个体数量。红线代表原本的性状分布,蓝色是选择后的结果。定向选择(Directionalselection):往某一方向偏离平均的个体存活率最高,例如较白的北极熊毛。平衡选择(Balancingselection):性状位在中间的个体存活率最高,例如大小适中的鹿角。破坏选择(Disruptiveselection):性状位在中间的...
查看全文
自然
地球1972年阿波罗17号上太空人拍摄的地球景象。该图是唯一一幅完全受到阳光照射的地球半球相片。概论地球为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蓝色星球。它是人类在宇宙中唯一发现有生命栖息的行星体。地球科学地球气候的最显著特征为它广大的两极地区、两个较狭窄的温带地区、及广阔的赤道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降水模式依据位置不同而有很大改变,由每年降雨几米至不足一毫米。地球表面70%的地方被盐水海洋所覆盖。其余地方为大陆和岛屿,大部分的人类聚居地位于北半球。地球结构固体地球在地质及生物过程中演化并留下原本情况的痕迹。地壳分为几个板块,它们在地质年代间渐渐在表面移动,其中几次更移动得较快。行星内部维持活跃,厚厚的一层熔化了的地幔及充满铁的地核制造出磁场。大气情况地球的大气情况因为生命体的出现而产生了巨大转变,并促成了稳定表面环境的生态平衡。虽然因为纬度的不同及其他地理因素而令气候有很大的不同,在两个冰河时期
查看全文
自然
简介《自然》创刊号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担任到1919年)。最早的编辑群都来自X俱乐部,受到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启发而集结。自然期刊家族除了自然期刊外,有3个系列的期刊都是由自然出版集团发布:NatureMaterials2008年11月1日的封面
查看全文
自然资源
参见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
查看全文
顺其自然
【成语】顺其自然 【成语】顺其自然 【拼音】shùnqízìrán 【解释】用于感情上,是尽力去做事,能否成功,还得听自然规律的。适者生存,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物种与自然之间,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自然法则。 【出处】 (五代)何溥《灵城精义》:“骨脉
查看全文
自然相关标签
多学科科学期刊
英语期刊
周期刊
自然出版集团期刊
1869年建立的出版物
家族谱大览
2.三槐堂小河王氏族谱, 第2部, 目录 西山旺村西头街支 11世自然公起 ,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公元2014年续修. 合2册:插图, 照片,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王晋. 小河王氏始祖(1世): 失讳. 明洪武二年, 自当路村同辈分兄弟七人跟随移民潮北迁, 后在七老岭分家. 小河王氏四世祖: 王谦. 住日照市两城镇瓦屋村. 生子一: 王可准. 可准公下派祖(5世): (明) 王瑨(小河村始迁祖, 本宗祖) ; 王琏(王家滩祖) ; 王雕(住东胶南小场村). 瑨公派下支祖(10世): 王郡(小河前祖) ; 王良辅(小河后祖) ; 王自然(11世, 西山旺村西头街祖) ; 王遂(西山旺村前街稍门祖) ; 王子乐(16世, 西河圈村祖) ; 王茂(新城村祖) ; 王自(庄家庄祖). 乾隆三十一(1766)年新编行辈(20世起): 天道清宁泰 君心崇治功 经国从德化 朝士子民兴. 散居地: 山东省莒县(1992年划归日照市辖区)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浙江永康居邑河东吕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修(1993年复印). 存2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为清宣统3[1911]年编修「居邑河东吕氏宗谱」之复印本. 注 : 本谱总卷数不明. 仅含卷1及卷5. 内容与目录不符. 居邑河东始祖 : (元明之际) 吕相,字元钦,行咏十二. 自洪武初居丛桂坊,后自太平迁居河东. 生二子: 吕演,字孟和,行和一(东厅祖) ; 吕荣,字孟华,行和二(西厅祖). 东厅石鼓祖(3世) : 吕宁,字惟静,行廉四. 二传孙 : 吕涧,字伯涵,行金六. 迁石鼓. 演公下五房祖(4世) : 吕宗,字文静,号求志,行熙一(大房) ; 吕安,字文康,行熙二(二房) ; 吕道富,字文实,行熙四呼一三(三房) ; 吕自然,字文正,行熙八呼一七(四房) ; 吕自成,字文盛,行熙十四(五房). 荣公下二房祖(4世) : 吕干,号健翁,行熙六呼二四(天房) ; 吕礼,字文敬,行熙九呼二七(地房). 道富公下再分三房(5世) : (明) 吕潮,字伯深,行金三(福房) ; 吕淐,字伯源,行金十(禄房) ; 吕渊,字伯澄,行金十六(寿房). 排行字 : 咏和廉熙 金洪升时 元亨颐泰 萃鼎节基 钟灵毓秀聚.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谱序题及版心题 : 居邑河东吕氏宗谱
浏览:0
武东镇新东村古栋自然村育华公系
武东镇新东村古栋自然村育华公系
浏览:3303
57-15215武平张氏-江西寻乌吉潭镇汉地村黄田坑自然村
57-15215武平张氏-江西寻乌吉潭镇汉地村黄田坑自然村
东留塞背同系
浏览:0
福建省漳平市拱桥镇隔顶村下山自然村“彩新堂”邓氏族谱
福建省漳平市拱桥镇隔顶村下山自然村“彩新堂”邓氏族谱
浏览:8853
武东镇新东村古栋自然村刘氏族谱
浏览:2373
自然导读知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从2006年起设立的,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此后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2022年4月24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通知,确定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2022年的文化遗产日日期为公历6月11日。文化遗产日历年主题:2006年:“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7年:“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2010年:“非遗保护,人人参与。”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9年:“非遗保护中国实践”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2022年:“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浏览量:1143次
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又叫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是我国第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万公顷,保护区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耐寒灌丛和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等六种植被类型。保护区内有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还有大量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除了大熊猫之外,还有金钱豹、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小熊猫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
浏览量:1113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社会活动家冯骥提出设立”文化遗产日“。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会上,冯骥才再次提出这一建议。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自文化遗产日设立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文化遗产这一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2016年9月,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浏览量:8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