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樯公下房祖(13世) : 王之隐,行俭二(大房) ; 王之福,行俭七(二房) ; 王之征,行俭四十(三房) ; 王之胜,行俭七十六(四房) ; 王之亮,行俭四十七(五房) ; 王之明,行俭十九(六小房). 皆为廷樯公之曾孙.
王之隐相关文献
隐君,姓丁氏,字翰之
隐君,姓丁氏,字翰之,隐君,姓丁氏,字翰之。时时书细字,作文纪事,皆有楷法意义。夜半山静,取琴弹之,奏
吴隐之
生平吴隐之早年以孝闻名,其父在隐之十多岁时去世后,隐之为其哀伤号哭,感动众人,亦更努力去伺奉母亲;而母亲去世后隐之亦于守丧期表现得十分伤心,期间吃过咸菜后更因它太美味而不吃。当时隐之的邻居是殷浩的外甥韩康伯,康伯母殷氏每次听到隐之思念父母的哭泣声都会吃不下饭,为他哭泣,并对康伯说:“日后你若果当上选拔人材的位置,就该提拔这一种人。”后来康伯当上了吏部尚书,就选用了吴隐之为官,做过辅国功曹和参征虏军事。东晋四年(369年)冬,豫州刺史袁真据寿春(今安徽寿县)叛变,吴隐之兄吴坦之为袁真功曹。及至太和六年(371年)桓温攻下寿春,吴坦之将连坐被杀,吴隐之请求代兄一死,桓温感动,释放吴坦之,并拜隐之为奉朝请、尚书郎。后隐之又历任晋陵太守、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右卫率、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守廷尉、秘书监、御史中丞领著作、左卫将军等职。当时广州产有珍宝,但因为人们不适应南方水土,故此只有一些贫困不能自...
王隐林
生平李遂成(又名大侠李胡子、星龙长老、金钩禅师)从四川云游到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王隐林到广州后还俗,在黄沙兼善街开设武馆授徒,把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侠家刀、枪棍等拳械套路传给王汉荣、王伦、蔡懿恭、王林开、潘鉴等徒弟,广州洪家拳邓龙对侠家拳表示欣赏,便让儿子邓锦涛拜王伦为师,邓锦涛传给他的儿子邓镇江。王隐林在广州传授了七个高徒,其中王伦一脉传给邓锦涛,王林开一脉传给吴肇钟,吴肇钟发挥了侠拳的鹤形特点,分支白鹤派,蔡懿恭一脉向海外发展,称星龙长老是喇嘛,故又分支为喇嘛派。王隐林之武术,初期称为鹤阳拳,即惠阳白鹤拳。1928年,王隐林正式把其定名为侠家。王隐林据说是广东省新兴县小稳村人。绝技侠家拳,侠家拳械。拳套有四套: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器械有单刀,左把枪,九点十二枪响棍等。相关条目南拳中国武术
王隐
参考书目《晋书》卷八十二《太平御览·第三十一部》
王怀隐
王怀隐北宋医学家。宋州睢阳(河南商丘)人。初为道士,精通医药。太平兴国(976—984年)初奉诏还俗,为尚药奉御,后迁翰林医官使。978年,奉命与副使王祜、郑奇,医官陈昭遇等编修方书。992年书成,名《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100卷。太宗作序,颁行各州。本书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与《外台秘要》为蓝本,广集汉唐以来各家方书及民间经验,按脏腑病证分类,共1670门,录方16834首,是宋代的医方巨著。首列诊断脉法、用药法则:后按各科论述疾病的病源、病状,多取《诸病源侯论》内客,未列各科方剂及其他医疗方法。内容丰富,载述了中国10世纪前的医药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