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梅雨

梅雨

房祖 : 梅霖 ; 梅雨 ; 梅震 ; 梅雪 ; 梅霄. 梅雨公之雨应是雨羽两字上下叠体.
梅雨相关文献
吴文化—吴地风物—冷色梅雨
吴文化—吴地风物—冷色梅雨,仍时常忆起梅雨时节,那江南的雨季。梅子早已不是江南流行于市的时应鲜果了,
查看全文
北京市梅雨田
梅雨田,京剧琴师,是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胡琴、笛子、鼓等,样样精通。梅兰芳伯父。祖籍江苏泰县,久居北京。早年拜贾祥瑞、李四为师,习胡琴,虚心受业,享名较早,曾长期为谭鑫培伴奏。对谭派艺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深得谭氏器重,有胡琴圣手之称。梅雨田与谭鑫培和单皮鼓名手李五(李奎林)合称三绝。早年拜贾祥瑞、李四为师,习胡琴,虚心受业,享名较早,曾长期为谭鑫培伴奏。对谭派艺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深得谭氏器重,有胡琴圣手之称。梅雨田与谭鑫培和单皮鼓名手李五(李奎林)合称三绝。风格平正大方,规矩严谨,格调高而韵味醇,声声与剧情吻合,神趣盎然。后世琴师多承袭梅氏艺术,号称梅派。他曾从钱青望习笛,能吹奏昆曲300余套。亦工唢呐,曾任清朝内廷供奉。人物生平梅雨田早年习京剧胡琴,拜前辈名家贾三(祥瑞)、李四为师,虚心受业,享名较早。又博采樊三(景泰)、韩明诸名家之所长,曾长期为谭鑫培操琴。他的胡琴手音绝佳,沉...
查看全文
《梅雨》原文翻译赏析
《梅雨》原文翻译赏析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译文: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注释:⑴梅雨:农历四五月间,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其雨叫梅雨,也叫黄梅雨,⑵梅实:杨梅的果实,俗称杨梅。⑶楚、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⑷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
查看全文
梅雨季又湿又热?古人是怎么过梅雨季的?
又到了一年梅雨季,这段时间降雨很频繁,连空气都感觉湿哒哒、黏糊糊的,衣服洗完也不容易干,潮湿闷热,梅雨季对现代人来说都这么煎熬,古人没有空调,没有wifi,又是怎么度过梅雨季的呢?远的不说,就说《红楼梦》吧,书中有一回说到,端午前后,天气正热,薛蟠带来了一样美食,请宝玉尝一尝,这样美食正是西瓜。又热又闷的时候吃西瓜,这可是消暑神器呀。而且他们不是随随便便吃西瓜,晴雯还说“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古人虽然没有冰箱,但也很善于利用身边的东西,将水果放在水缸里“凉快一下”,吃起来冰冰凉凉,想想都浑身舒爽。不仅有吃水果这一避暑方法,人们还发明了夏季穿的薄纱衣,轻盈透气,再也不怕闷热。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蝉衣马王堆出土了一件汉代的素纱禅衣,这件蝉衣质量极轻,让人不禁感叹古代竟然有如此绝妙的纺织技术。这也说明,早在汉代,人们就学会了用轻薄的衣物来避暑。漫长的雨季,衣服...
查看全文
又到6月江南梅雨季节,江南梅雨相关古诗词赏析
不知不觉时间又到了每年6~7月份前后的梅雨季节,梅雨天气也称为“黄梅天”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台湾地区在每年6月至7月前后会出现的一种天气上的气象现象,名称的由来上据说是因为时间上正值江南地区梅子成熟时期,故名“梅雨”。在这一段时间被称为梅雨期,梅雨是在一定地区和季节内发生的一种天气现象,从古代人们就观察到这一天气现象,在我国历史中,宋代的“永嘉四灵”之一,宋人赵师秀就留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经典诗句,一年一度的梅雨或许带来的不光是淅淅沥沥的雨水和潮湿,对于古代文人而言带来更多的或许是江南雨季中的那一片宁静及雨中的诗情画意,今天族谱网小谱带大家一起来鉴赏一下古人们从诗词中表露出来对江南梅雨季节的那份心情及古代梅雨季情景上的描述和流露。在每一年梅雨季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从历史数据来看梅雨季节出现的时间正常应该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之间,在不少情况下多会在每年6月中旬入梅,在...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梅氏宗谱 [12卷,次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济美堂, 民国19[1930].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始祖 : 梅羲. 由福建闽县出仕湖北孝昌,卜居黄陂. 派祖(3世) : (明) 梅芳. 下有五子,分五房. 房祖 : 梅霖 ; 梅雨 ; 梅震 ; 梅雪 ; 梅霄. 梅雨公之雨应是雨羽两字上下叠体. 震公下三子 : 梅祥(小湾支) ; 梅发(大湾西分) ; 梅洪(大湾东分). 散居地 : 湖北省黄陂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黄陂县梅氏族谱.
浏览:0
1.梅氏宗谱 [12卷,次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济美堂, 民国19[1930].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始祖 : 梅羲. 由福建闽县出仕湖北孝昌,卜居黄陂. 派祖(3世) : (明) 梅芳. 下有五子,分五房. 房祖 : 梅霖 ; 梅雨 ; 梅震 ; 梅雪 ; 梅霄. 梅雨公之雨应是雨羽两字上下叠体. 震公下三子 : 梅祥(小湾支) ; 梅发(大湾西分) ; 梅洪(大湾东分). 散居地 : 湖北省黄陂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黄陂县梅氏族谱.
浏览:100
新宁端芬梅氏族谱
稿本影印. 远祖 : (周末) 梅𫓶. 九思堂始迁祖 : (宋) 梅胜佑 ; 梅胜法. 居南海龙山. 端芬始祖 : (元明之际) 梅美,字玉存,号永清. 散居地 : 广东省台山县, 及新会县等地.
浏览:100
261.梅氏宗谱 七卷, 1, 1369-183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16[1836]续修, 清道光25[1845]撰序. 存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梅伯. 因掌文而受邑于梅,遂以为氏. 始祖 : (宋) 梅奉弘. 由吴徙楚,居黄冈. 派祖(8世) : 梅珍,字鉴夫,行一 ; 梅瑰,字润夫,行二 ; 梅瑛 ; 梅琅,字玉峰. 此谱为瑰房世系. 瑰公下四子 : 梅子安,行林六,字孟宁 ; 梅子俊,行林八 ; 梅子月,行林九,字孟阳 ; 梅子谦,行林十,字孟敬. 珍分派行(15世起) : 秉先之世泽 万代尚公忠 嗣后思光祖 道德胜荣封. 瑛分派行(18世起) : 士启之长发 文光道德新 干元成大用 坤必满朝廷. 琅分派行(10世起) : 正继应启之 巨必明高发. 复编派行 : 仁烈垂銮溥 春光载锦源 楙南佳兑泽 极炳绪钧泉. 注 : 此谱不确定卷数. 仅残存卷首-卷1, 卷3-4, 及卷6-7. 且部分卷数破损难阅. 注 : 此拍摄仅含瑰公下部分长房(子安公), 及三房(子月公)资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0.梅氏族谱, 10, 卷6: 玉珍 16世开先公起, 1926
原书: [出版者不详] : 百𡻕堂, 民国15[1926]编. 37册: 插图, 世系表.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4, 及卷15. 且部分破损难阅. 源祖 : (周) 郑盖. 郑子友之裔. 始祖(1世) : (元) 郑亨. 元百一总管. 世祖(4世) : (明) 梅荣,小名庆一,字有敬. 绥公长子. 赘梅氏,改姓梅. 下一子: 梅文郁. 文郁公下房祖(7世) : 梅谦(下六子: 梅瑜 ; 梅怿 ; 梅怡 ; 梅怀 ; 梅忭 ; 梅怛) ; 梅诚,字首清(下三子: 梅惇 ; 梅恢 ; 梅性) ; 梅让(下三子: 梅恺 ; 梅恒 ; 梅悦). 瑜公下支祖(10世) : 梅道英 ; 梅道雄 ; 梅道政 ; 梅道玉 ; 梅道谦 . 怿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刚 ; 梅玉海. 怡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山,字定夫,一安 ; 梅玉琳 ; 梅玉实 ; 梅玉龙 ; 梅玉树. 怀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珍 ; 梅玉珠 ; 梅玉玑,字廷章. 怛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碧 ; 梅玉琪 ; 梅玉珂,字廷肃 ; 梅玉佩 ; 梅玉冕 ; 梅玉𤩽 ; 梅玉琯,字廷美 ; 梅玉琬,字廷宪 ; 梅玉印. 惇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润,乳名买驴 ; 梅玉川. 恢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端 ; 梅玉清 ; 梅玉均. 恺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鼎 ; 梅玉英 ; 梅玉昆 ; 梅玉鉴 ; 梅玉辉 ; 梅玉莹 ; 梅玉美 ; 梅玉宝 ; 梅玉璋 ; 梅玉珩 ; 梅玉霞 ; 梅玉柱 ; 梅玉器. 恒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珪 ; 梅玉琨 ; 梅玉堂 ; 梅玉珙 ; 梅玉璇. 悦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贵 ; 梅玉立,字廷珍 ; 梅玉虎. 青村一世祖 : 梅贵一. 下二传 : 梅友材 ; 梅楚才. 友材公下支祖(4世) : 梅思亨 ; 梅思奉. 楚才公下支祖(4世) : 梅思中 ; 梅思清 ; 梅思铭 ; 梅思敬 ; 梅思通 ; 梅思暹 ; 罗思哲. 派行(21世起) : 锦治本光基 鉴济枝𪸩室 巨泽业燿至 铨法集烈执 锡泰棣炎增 铭洪楚颎坤 锺渊森烺坦 镇溥楷炘均.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依据版心题, 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11.梅氏族谱, 11, 卷7: 玉珍 21世锦玉公起, 1926
原书: [出版者不详] : 百𡻕堂, 民国15[1926]编. 37册: 插图, 世系表.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4, 及卷15. 且部分破损难阅. 源祖 : (周) 郑盖. 郑子友之裔. 始祖(1世) : (元) 郑亨. 元百一总管. 世祖(4世) : (明) 梅荣,小名庆一,字有敬. 绥公长子. 赘梅氏,改姓梅. 下一子: 梅文郁. 文郁公下房祖(7世) : 梅谦(下六子: 梅瑜 ; 梅怿 ; 梅怡 ; 梅怀 ; 梅忭 ; 梅怛) ; 梅诚,字首清(下三子: 梅惇 ; 梅恢 ; 梅性) ; 梅让(下三子: 梅恺 ; 梅恒 ; 梅悦). 瑜公下支祖(10世) : 梅道英 ; 梅道雄 ; 梅道政 ; 梅道玉 ; 梅道谦 . 怿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刚 ; 梅玉海. 怡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山,字定夫,一安 ; 梅玉琳 ; 梅玉实 ; 梅玉龙 ; 梅玉树. 怀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珍 ; 梅玉珠 ; 梅玉玑,字廷章. 怛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碧 ; 梅玉琪 ; 梅玉珂,字廷肃 ; 梅玉佩 ; 梅玉冕 ; 梅玉𤩽 ; 梅玉琯,字廷美 ; 梅玉琬,字廷宪 ; 梅玉印. 惇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润,乳名买驴 ; 梅玉川. 恢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端 ; 梅玉清 ; 梅玉均. 恺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鼎 ; 梅玉英 ; 梅玉昆 ; 梅玉鉴 ; 梅玉辉 ; 梅玉莹 ; 梅玉美 ; 梅玉宝 ; 梅玉璋 ; 梅玉珩 ; 梅玉霞 ; 梅玉柱 ; 梅玉器. 恒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珪 ; 梅玉琨 ; 梅玉堂 ; 梅玉珙 ; 梅玉璇. 悦公下支祖(10世) : 梅玉贵 ; 梅玉立,字廷珍 ; 梅玉虎. 青村一世祖 : 梅贵一. 下二传 : 梅友材 ; 梅楚才. 友材公下支祖(4世) : 梅思亨 ; 梅思奉. 楚才公下支祖(4世) : 梅思中 ; 梅思清 ; 梅思铭 ; 梅思敬 ; 梅思通 ; 梅思暹 ; 罗思哲. 派行(21世起) : 锦治本光基 鉴济枝𪸩室 巨泽业燿至 铨法集烈执 锡泰棣炎增 铭洪楚颎坤 锺渊森烺坦 镇溥楷炘均.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依据版心题, 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梅雨导读知识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每年的6、7月份,这种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梅雨,亦作霉雨、黄梅雨。由于这个时间正赶上江南地区的梅子成熟期,因此被人们称为“梅雨”;又因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物品容易受潮发霉,所以也被称为“霉雨”,与“梅雨”同音。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浏览量:1332次
黄梅天是什么意思
黄梅天是什么意思
黄梅天指的就是梅雨天气。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季节,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就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这个时候正赶上梅子成熟变黄,所以就叫做“梅雨”,也叫“黄梅天”。梅雨主要出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
浏览量:1796次
梅雨季节2022什么时间入梅
梅雨季节2022什么时间入梅
梅雨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初入梅雨期的日子便是“入梅”。2022年的入梅日期是6月7日,梅雨季节时间是6月7日-7月10日。梅雨季节的主要出现地区是我国北起黄淮地区,南至湖南、江西、浙江这三省中北部,西至湖北宜昌,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入梅时间的早晚与纬度也有关系,纬度越高入梅时间越晚,台湾地区大约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在每年农历4月中旬左右入梅,5月上旬出梅,各地的入梅时间也有差异,具体要听取气象台发布的梅雨预报。
浏览量:1178次
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又被称为黄梅雨,霉雨。是每年的6、7月份会发生的一种气候现象,而因为这个时节刚好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称之为“梅雨”,而这个时段就被称作为梅雨季节。一般梅雨季节的空气湿度是比较大的,气温也比较高,所以导致衣物等东西容易发霉,因此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梅雨季节一般是出现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一般正常的梅雨,是在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于“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当然也有些年份出现的梅雨会比较早,这个梅雨是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而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被称为早梅雨;还有就是迟梅雨,这就跟早梅雨相反的,一般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另外还有其他的梅雨名称,例如特长梅雨,短梅和空梅,倒黄梅。
浏览量:1560次
哪天入梅哪天出梅
哪天入梅哪天出梅
“入梅”指的是进入梅雨期的日子,亦称“入霉”、“进梅”;“出梅”则是梅雨季节结束,又称为“断梅”。梅雨季节并非出现在全国地区,梅雨在我国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梅雨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不同地区的具体时间有一定差异。江南区:6月7日(入梅)-7月10日(出梅) 长江中游地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流域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准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阴雨天气多,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容易发霉。梅雨季防潮是关键。此期间最好少开窗,最大程度降低室外水蒸气飘进屋的可能性;尽量使用干拖把拖地;及时整理家中物品,防止发霉,将易潮湿的物品放置于干燥区域。
浏览量:13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