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德院
职官以下如无说明,为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任命:院长:陆润庠(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解职)、荣庆(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任)、奕劻(九月十一日(1911年11月1日)任)副院长:荣庆(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升院长)、邹嘉来(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任)以下为闰六月廿日(1911年8月14日)任命的庆亲王内阁弼德院成员:秘书长:田智枚顾问大臣:贝子载振、陆润庠、增祺、陈宝琛、丁振铎、姚锡光、沈云沛、诚勋、清锐、朱祖谋、礼亲王世铎(宗人府令兼任)、奎俊(内务府大臣兼任)、继禄(内务府大臣兼任);全体国务大臣均兼充(国务大臣见庆亲王内阁)。参议:景瑗、施愚、陈云诰、恩华、陶葆廉、张一麐、吴廷燮(法制院参议兼任)、陈懋鼎(外务部右参议兼任)、林灏深(学部左参议兼任)、诚璋(农工商部左参议兼任)以下为九月十一日(1911年11月1日)任命...
东林书院
建立东林书院建于1111年、北宋年间,原为宋明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复兴1594年,原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顾宪成和礼部主事顾允成兄弟都被迫离职,回到无锡故乡。第二年,行人司行人高攀龙被贬,也回到故乡无锡。顾宪成之前曾休假讲学,这时许多弟子都来造访,顾宪成兄弟为他们兴建教室和宿舍。1606年,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从士绅筹得300两捐款,...
翰林院
名称翰林,即文翰之林,意同文苑。翰林一词最早可以在汉代扬雄的《长杨赋》中看到。由于汉代侍诏在玉堂殿,翰林院也常被称为玉堂署,而翰林院人员往往必须修史、考订实录,故又称为太史院。历史翰林院始创于唐朝。初时主要收集各类文学、医卜、方伎、书画方面的人才,供皇帝游乐消遣。自唐玄宗后,分出翰林学士院,负责为皇帝起草机密诏制,旧翰林院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唐朝之后,翰林学士院的政治地位经历过“两高三低”的变化。五代十国时期,武人得势,翰林势力大降。宋朝后翰林院结构得到规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亦确立下来,权力达到唐以后第一次高峰。辽、西夏、金、元时期,虽仿效唐宋建立翰林院,以笼络汉族文人,但实权很少,辽朝更是将翰林院、国史院合并。明朝初期,翰林院恢复唐宋时的地位,达到第二个高峰。永乐朝之后,翰林院被内阁代替,逐步远离政治,成为撰修书史和起草一般文书的普通机...
竹林院
关联项目真田太平记-1985年、NHK新大型时代剧(演・中村久美)家康最恐惧的男人真田幸村-1998年、テレビ东京・12小时超级电视剧(演・水岛かおり。名称改为“つぎ”)战国英雄传说新释真田十勇士-2005年、WOWOW(演・大原さやか)真田丸-2016年、NHK大河剧(演・松冈茉优)
高德院
起源与历史高德院是以日本国宝的青铜制阿弥陀佛坐像、俗称镰仓大佛(也称为长谷大佛)为本尊的寺院。全名是大异山高德院清净泉寺(しょうじょうせんじ)。高德院当初是否以镰仓象征的大佛为本尊这一点外,关于草创时期的开山与开基等不明的地方甚多。而且大佛造像的经纬,因谁而建造等情况也缺乏相关资料,仍然未明。有说寺院初时是镰仓市材木座的光明寺里院搬迁出来的,但亦不肯定。寺当初属于真言宗,由镰仓的极乐寺开山的忍性(にんしょう)一类密宗僧人当住持。后来归于临济宗,成为建长寺的属寺。江户时代正德年间(1711-1716年)由江户増上寺的祐天上人重新兴旺以后归于浄土宗,成为材木座的光明寺(净土宗关东总本山)的属寺。关于大佛的建造,正史《吾妻镜》记载在历仁元年(1238)开始建造木像大佛,五年后完成。同一本《吾妻镜》当中,亦有记载在建长4年(1252)建造铜像大佛,但木像大佛与铜造大佛两者之间的关系与造像的经纬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