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东林书院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5
转发:0
评论:0
建立东林书院建于1111年、北宋年间,原为宋明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复兴1594年,原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顾宪成和礼部主事顾允成兄弟都被迫离职,回到无锡故乡。第二年,行人司行人高攀龙被贬,也回到故乡无锡。顾宪成之前曾休假讲学,这时许多弟子都来造访,顾宪成兄弟为他们兴建教室和宿舍。1606年,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从士绅筹得300两捐款,...

建立

东林书院建于1111年、北宋年间,原为宋明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

复兴

1594年,原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顾宪成和礼部主事顾允成兄弟都被迫离职,回到无锡故乡。第二年,行人司行人高攀龙被贬,也回到故乡无锡。顾宪成之前曾休假讲学,这时许多弟子都来造访,顾宪成兄弟为他们兴建教室和宿舍。 1606年,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从士绅筹得300两捐款,无锡知县和常州知府都赞同其事,分别批出312两及100两的补助,县令并捐赠祀田。县、府公款用于兴建祠堂,祭祀宋代杨时、罗从彦、胡珵、喻樗、尤袤、李祥、蒋重珍及明代邵宝8位先贤,士绅捐献则用于讲堂。

除了顾宪成兄弟及高攀龙外,参与重建书院的还有顾宪成女婿王永图、无锡人安希范、刘元珍、陈幼学、叶茂才、张大受等。 东林书院模仿白鹿洞书院,立有“东林会约”,提出书院讲学的宗旨、讲学好处和要戒忌的事。书院讲授内容,并非科举考试,而是面向广大群众,具有阳明学的精神,顾宪成希望透过讲学,改变社会, 书院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书院为学治世的精神。

顾宪成每月讲学3日,听众多达数百人。书院建成时,广邀江南学者,聚会三天, 此后与邻近书院联系密切,交流学问,包括金坛志矩堂、宜兴明道书院、常熟虞山书院和桐城崇实会馆等。 1612年顾宪成过世,高攀龙接任山长。

势力

东林书院是当时国内最鼎盛的四大书院之一, 不但是学术机构,也是公开讲坛,每年秋季有年度集会。顾宪成是主要讲者,爱臧否人物,对朝廷上的年轻官员影响巨大,支持者众多,师生形成人际网络,支援政治运动, 后来被批评为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居于道德高地,与争夺权位,互相指摘,在1620年代,是反抗当权太监魏忠贤的象征。

拆毁

明熹宗时,魏忠贤残酷东林党人, 1625年,阉党罗织罪名,要打击天下书院,第二年,东林书院被封闭,除了先贤祠堂,全部拆毁,夷为瓦砾,田地和建筑材料都变卖,所得金钱运往宫中内库。 明思宗即位后,阉党,解除,下诏修复东林书院。

保存及修葺

清代东林书院已大不如前,但仍为著名书院。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又都曾对书院进行过全面整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林学院改为中专师范“东林学堂”,旋即降为东林小学。东林小学今仍在东林书院旧址一角上课。

1947年,无锡地方各界人士捐资对东林书院所存建筑进行了全面修葺。其中翻造门庭三间,修理晚翠山房、依庸堂、再得草庐、时雨斋、南国杏坛、道南祠、三公祠及全院瓦屋等。1982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对其主体建筑等又作了修复。现存有石牌坊、仪门、丽泽堂、依庸堂、碑亭、道南祠等。2002年再进行大型重修,现原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数地方现为公园,管理当局并在公园内办幼儿英语教育。

参考书目

小野和子著,李庆等译:《明季党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Frederick W. Mote(牟复礼)等编,张书生等译:《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参见

东林党

东林党争

清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林书院简介,东林书院是从哪个朝代创办的?
东林书院简介,东林书院是从哪个朝代创办的?说到东林书院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话说这个学院在江苏省可谓人人都知道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东林书院为何这么厉害呢?这个东林书院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看看东林书院的历史,感兴趣的老哥别错过了呀!东林书院简介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东林书院故事万历年间的东林书院,开创了崭新的讲学风气,引起了朝野的普遍关注。不平凡的成长顾宪成,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
· 林东镇
历史巴林左旗林东镇是辽国皇都所在。辽皇都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令汉族重臣康默记督造,经20多年完成。原名“西楼”,后称“皇城”,周长13.5公里,分南(皇城)北(汉城)相连的二城,呈“日”字形。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又定了两个陪都:南京析津府(燕京)和东京辽阳府。其后于1006年加入陪都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后又加入陪都西京大同府,是为辽代“五京”。1120年,被金朝军队攻占,并改称“北京临潢路”;至元代渐渐被废弃,今已成废墟。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4月9日,辽上京博物馆开工,同年九月底竣工开馆。巴林左旗林东镇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西北部是辽国祖州所在地。行政区划林东镇下辖以下地区:索布嘎村,福山地村,大新庄村,兴隆地村,朝阳营子村,柴达木村,罕吐柏村,太平村,蟠龙岗村,山湾村,大营子村,八一村,先锋村,红卫庄村,井子沟村,土龙岗
· 赣文化—江西画院—东佳书院
东佳庄院石联位于徳安县城西北32公里(今车桥镇义门村)的东佳书院(现为遗址),是我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它比白鹿洞学馆至少早半个世纪。据中国古代书院史之研究,江西徳安东佳书堂创立于唐龙纪年(公元889年)前,发展到宋,成为江南著名的书院,所藏书、帖“号天下第一”(文德翼《求是堂集》)。义门始祖陈伯宣隐居庐山江州(今九江地区)太平宫,后孙陈旺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因官置庄,籍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即今义门村)。自是家庭益盛,义居三千七百余口,多次蒙敕命旌表和蠲免沿征差役,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奉敕建义门坊曰“义门陈氏”,遗址名曰“敦睦”。遗址包括“御书楼”、“都蚕院”、“公婆大土丘”、“寿安堂”、“东佳书堂”等,是“江州义门陈氏”的发祥兴旺之地。现全世界8000余万陈姓中98%是江州义门陈的后裔,全国还有许多地方陈氏的门首写有“义门世家”的匾额,故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
· 林德·登东科尔
参考资料
· 鲤南镇温泉村双林书院
鲤南镇温泉村双林书院明弘治《兴化府志·隐逸》记:“操尚介洁,不求闻达,筑庐隐居于县西之下顿。博通坟典,倡六经、孔孟之道,以开明人心。清德介行,乡党信服。”据村民茅国林介绍,国子助教茅知至辞官回乡归隐后,在此建双林书院,授徒讲学,读书著作,培育了不少有学之士。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书院的保护修缮工作。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府朱衮、知县肖宏鲁倡导重建,中为正堂、后为讲堂、前为露台,东西列号20间,外有仪门,凿濯缨池,规模可观,学风复盛。嘉靖七年(1528年),知县肖宏鲁拨置膏火田2600多平方米,改曰“崇正书院”。隆庆年间,知县关玉成重修,清同治年间,茅梯云又修葺。清末渐弛废。现双林书院保存明清建筑风格,正准备筹资翻建,墙壁上挂有始建者茅知至的画像,及画家傅淇留下的“十八罗汉”和“琴鹤返分”等画幅。可见茅知至在历史上地位之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