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公下派祖(2世): (元明之际) 李浩福,字添正,行十一(仍归江右) ; 李鸣福,字添阼,行十二 ; 李清福,字添祥,行十四(官长沙卫军因落籍璧湘) ; 李鸿福,字添瑞,行十八(迁衡山落籍山霞).
李清福相关文献
李鸿章的大脚母亲:半生辛苦半生享尽清福
李鸿章的大脚母亲:半生辛苦半生享尽清福,本文摘自《李鸿章传》,赵凡禹孙良珠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善良的人总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茶聊天人之清福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茶聊天人之清福, 旅游中,当人们跋山涉水到口渴汗流的时候,手头若有一罐茶饮料,开而啜
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余清福
余清福(约1751~1810年)余清福,今池田乡洋头村人。自幼酷爱戏曲,拜江西某艺人为师,学江西弋阳皮黄腔的大腔戏。学成后即在洋头村设馆组班教戏。有一次,余清福率其戏班往坂面古迹口附近乡村演出,过渡时翻船,戏班演员18人淹死。余只身脱险,无颜返乡,遂改拖阳尾(今池田乡南芹村)大腔戏班。因他技艺高超,赢得众人信赖,被公推为班主师傅。不久,即将南阳尾两个大腔戏班并为“庆隆班”。余清福后因倒嗓,改用小腔唱法。细音行腔与大腔的声腔韵味迥然不同,自成一家,人们称为小腔戏。余是小腔戏的创始人。余清福在庆隆班教演过《天缘配》、《万里侯》、《罗纱记》、《游龙戏凤》、《华容放曹》、《宝莲灯》等20多本戏。他表演的传统剧目以武戏居多,半文半武戏次之。
李悝,即李克。
李悝和李克是同一个人。对这个问题,《史记》没搞清楚,《汉书》也没搞清楚,这是因为秦朝以前的社会,读音和写字都很不规范,所以先秦古文里边才有那么多的通假字。所谓通假字,本质上就是错别字,这就尤其会让人名、地名容易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