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祖 : 朱道显,字声华 ; 朱道铭,字环轩 ; 朱道锣 ; 朱道成,字致远.
朱道锣相关文献
上海-锣鼓书
上海-锣鼓书,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说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民间唱说形式。锣鼓书融豫、浙
锣
锣,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不断的精心创造,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在中国形成了品种繁多、各具异彩的锣。据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三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三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一米五以上。不仅它们的造型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
铜锣烧
历史起源于平安时代。相传一位将军(辨庆)以军中的铜锣赠送给恩人,恩人拿了铜锣作平底锅,煎烤出简单的点心回赠将军。因为形似铜锣,又是以铜锣煎烤成的,所以取名为“铜锣烧”。参看铜锣烧
锣
参见铜锣乡: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乡铜锣湾:香港湾仔区一个地方,因为地形似铜锣而得名。铜锣烧:和菓子的一种,形似铜锣。
紧锣密鼓
【成语】紧锣密鼓
【成语】紧锣密鼓 【读音】jǐnluómìgǔ 【解释】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 【出处】刘绍棠《狼烟》四:“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