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6
转发:0
评论:0
锣,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不断的精心创造,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在中国形成了品种繁多、各具异彩的锣。据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三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三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一米五以上。不仅它们的造型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

锣,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不断的精心创造,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在中国形成了品种繁多、各具异彩的锣。据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三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三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

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一米五以上。不仅它们的造型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以左手食指关节处提锣内缘,右手执锣板击奏;掌锣是锣中最小的一种,锣面平坦无脐,形如盘状,置于左手掌中,右手执锣板击奏;云锣是锣中可演奏旋律的乐器,由十面小锣组成,用绳系于木架上,左手执架柄,右手用锣棰击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组合型铜锣发展很快,出现了套、排、编、琴、二十九音云锣、三十六音和三十八音云锣等新品种。 锣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锣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它的特点是发音宽宏,深沉而雄厚,音色柔和,余音比较长;在大型乐队中,大锣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的作用,而在戏剧中则用以增强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等。小锣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直径在21至22.5厘米之间,小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伴奏乐器,尤其被中国的戏剧京剧、评剧、梆子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以及曲艺、话剧、吹打乐队和民间舞蹈广泛采用。

云锣

打击乐器,古称“云璈”,民间称“九音锣”,它可以演奏旋律。它的奏法与扬琴相似,有单击、双击、滚击等等,还可奏双音、琶音、四音和弦等等。云锣音色清澈圆润,余音持久,但音量不大。云锣不是小型民族乐队的固定编制,但大型民族乐队中较为常用。其作用如西洋乐队中的三角铁。传统云锣是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有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锣面平坦,边缘固定,钻有锣孔,每一个小锣都由3根绳吊在木架的方框中,并按音阶次序进行排列。木架分为三部分,插在一个木柄上,可手持木柄,用锣捶敲击而发音。 元代时,云锣就用于宫廷宴乐,在民间也很流行,历代云锣所用的小锣数量并不一致,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元代的史籍和壁画中也有13、14音云锣,清代时还发展到24个一组的大型云锣。20世纪60年代以来,专业音乐工作者对云锣进行改革,先后研制成功29、36和38音云锣。1963年,济南部卫前卫文工团赵行山和山东周村鲁东乐器厂合作,在民间九音锣的基础上,参照山乐曲阜孔庙内的编钟,制成29音云锣。北京民族乐器厂制成36音云锣及38音云锣。此外,还有15、26、37音云锣等。改革后的云锣锣面大小不一,厚度也有区别,使用双棰敲击,棰头分软、硬两种,软棰用软橡胶制成,发音柔和优美;硬棰用牛角或硬橡胶制成发音强烈明亮。

宋苏汉臣所绘《货郎图》、山西运城市芮城县的永乐宫元代壁画和三清殿斗拱间的装饰画中均绘有云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