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孙公派下支祖(6世): (元明之际) 张文承,字良捷(后裔移居嘉应州李坑堡) ; 张敏承,名肱,字良辅,号万五郎(迁汀州西门立图) ; 张斌承,名任,字淳寿,号万八郎(迁嘉应州竹嵩山) ; 张理承,字道行,号千八郎 ; 张恩承,号千三郎(迁永定金沙)…等.
张恩承相关文献
孙承恩
生平孙衍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二甲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嘉靖元年(1522年)奉使安南,适值安南发生内乱,遇阻而返。参与编纂《明伦大典》。擢左中允,充经筵讲官,主考两京乡试。累迁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解职。次年,召还故任。嘉靖三十年(1551年),因擒获叛乱边民哈舟儿之事,论功加太子少保。上疏请求嘉靖帝为皇太子选择讲官读书,被搁置不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嘉靖帝迷恋斋醮,孙承恩不愿戴黄冠(作道士装束)迎合,乞致仕归。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去世。赠太子太保,谥文简。轶事孙承恩家旁边有一处道教庙宇,当他在朝为官时,有权势者为奉承他,想夺这块地为孙家产业,先向他探听口风。孙承恩笑着说:“孩童时拿着七尺竿,以蚯蚓为饵,偶尔钓到鱼,必定向天作揖感谢过神明才回去。如今富贵却想要谋夺(庙产),岂不为杨文懿公所笑!”著作著有《历代圣贤像赞》六卷。后代其子孙...
恩承
生平清朝文生员。咸丰三年,登进士,授侍卫处主事。次年,改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咸丰五年,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次年改户部颜料库郎中。咸丰九年,任礼部主客司郎中。咸丰十年,任内阁侍读学士。次年,任全营翼长。同治元年,任太常寺卿。同治二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四年,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翼长。次年改理藩院左侍郎。同治六年,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署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次年,改工部左侍郎、拣选主事等官大臣。同治八年,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管理神机营事务。同治九年,署刑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同治十一年,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刑部左侍郎。同治十二年,署左翼总兵、搜检大臣、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崇文门副监督。同治十三年,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监放马驼大臣、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吏部左侍郎、满洲翻译考试搜检大臣、值年大臣。光绪元年,任左翼总兵,署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光绪元年,任副总裁官,考试满洲翻译大臣,署...
承恩寺
历史承恩寺位于模式口大街东段路北,西为龙王庙,东为关帝庙,山门与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校门隔街相望。相传,承恩寺所在处早在唐朝武德年间便已有寺庙存在。承恩寺始建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八年(1513年)落成。建寺者是明朝司礼监大太监温祥。该寺被明朝皇帝敕赐为“承恩禅林”,并题寺额,还“优免一应杂泛的差徭”,禁止在该寺附近兴建房屋。自建寺以来,该寺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史料记载,明朝兴建的承恩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0余亩。明朝大学士李东阳在《承恩寺记》中称该寺“高塔前耸,崇岗后峙”。明朝王思任在《游西山诸名胜记》中,记载该寺住持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替身僧。清朝初年文人怀应聘在《游西山记》一文中称,当时寺僧曾对他说:万历帝曾驻跸该寺,寺内一直留有“龙座”等物,直到明朝灭亡才被该寺僧人销毁“灭迹”。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两度修缮。清朝的礼亲王将该寺作为家...
方恩承
参考资料编纂委员会.《南汇县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ISBN7-208-01311-X/K·312.
吴承恩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
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