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孙承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2
转发:0
评论:0
生平孙衍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二甲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嘉靖元年(1522年)奉使安南,适值安南发生内乱,遇阻而返。参与编纂《明伦大典》。擢左中允,充经筵讲官,主考两京乡试。累迁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解职。次年,召还故任。嘉靖三十年(1551年),因擒获叛乱边民哈舟儿之事,论功加太子少保。上疏请求嘉靖帝为皇太子选择讲官读书,被搁置不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嘉靖帝迷恋斋醮,孙承恩不愿戴黄冠(作道士装束)迎合,乞致仕归。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去世。赠太子太保,谥文简。轶事孙承恩家旁边有一处道教庙宇,当他在朝为官时,有权势者为奉承他,想夺这块地为孙家产业,先向他探听口风。孙承恩笑着说:“孩童时拿着七尺竿,以蚯蚓为饵,偶尔钓到鱼,必定向天作揖感谢过神明才回去。如今富贵却想要谋夺(庙产),岂不为杨文懿公所笑!”著作著有《历代圣贤像赞》六卷。后代其子孙...

生平

孙衍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二甲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嘉靖元年(1522年)奉使安南,适值安南发生内乱,遇阻而返 。参与编纂《明伦大典》。擢左中允,充经筵讲官,主考两京乡试。累迁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解职 。次年,召还故任。嘉靖三十年(1551年),因擒获叛乱边民哈舟儿之事,论功加太子少保 。上疏请求嘉靖帝为皇太子选择讲官读书,被搁置不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嘉靖帝迷恋斋醮,孙承恩不愿戴黄冠(作道士装束)迎合,乞致仕归。 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去世。 赠太子太保,谥 文简 。

轶事

孙承恩家旁边有一处道教庙宇,当他在朝为官时,有权势者为奉承他,想夺这块地为孙家产业,先向他探听口风。孙承恩笑着说:“孩童时拿着七尺竿,以蚯蚓为饵,偶尔钓到鱼,必定向天作揖感谢过神明才回去。如今富贵却想要谋夺(庙产),岂不为杨文懿公所笑!”

著作

著有《历代圣贤像赞》六卷。

后代

其子孙克弘,一作克宏,以父荫为官。隆庆五年(1571年)任汉阳府知府时,因与徐阶是同乡,被卷入徐阶与高拱的政争而丢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孙承恩
孙承恩(1619-1659年),初名曙,字扶桑,清代苏州府常熟(今张家港市凤凰镇恬庄)人,清朝顺治时期状元。著有《映雪山居集》。孙承恩祖父孙森,字兰畹,举人,官弋阳令,有善政,升高州府同知。伯父孙朝肃,字恭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敢于是仗义执言,官至广东布政使。伯父孙朝让,字光甫,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由刑部郎出为福建泉州知府,有惠政。后升福建南道副使、福建按察使,官至江西布政使。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太学生参加顺天府应试,居首荐;次年参加会试,中副榜;后经执友劝督参加戊戌科(1658年)南宫试,并中魁状元及第。孙承恩曾多次被顺治皇帝叫到宫中,咨询政事,商议要事,宠遇无两。是年,孙承恩又得贵子,取名孙相。顺治十六年(1659年)初夏,孙承恩随顺治皇帝去南海子,顺治帝赐骑皇帝的御名马,不料马惊疾驰,并遇上大风扬沙,孙承恩受惊中寒,又误投补剂,气逆不能...
· 承恩寺
历史承恩寺位于模式口大街东段路北,西为龙王庙,东为关帝庙,山门与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校门隔街相望。相传,承恩寺所在处早在唐朝武德年间便已有寺庙存在。承恩寺始建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八年(1513年)落成。建寺者是明朝司礼监大太监温祥。该寺被明朝皇帝敕赐为“承恩禅林”,并题寺额,还“优免一应杂泛的差徭”,禁止在该寺附近兴建房屋。自建寺以来,该寺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史料记载,明朝兴建的承恩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0余亩。明朝大学士李东阳在《承恩寺记》中称该寺“高塔前耸,崇岗后峙”。明朝王思任在《游西山诸名胜记》中,记载该寺住持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替身僧。清朝初年文人怀应聘在《游西山记》一文中称,当时寺僧曾对他说:万历帝曾驻跸该寺,寺内一直留有“龙座”等物,直到明朝灭亡才被该寺僧人销毁“灭迹”。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两度修缮。清朝的礼亲王将该寺作为家...
· 吴承恩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1529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44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游湖南新化(古梅山)卖文写书为生。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
· 唐将领乌承恩
简要介绍:乌承恩(?-758):唐将领。张掖(今属甘肃)人,平卢军事乌知义之子。开元中,为平卢先锋。安禄山叛乱时,他以刺史镇守信都,因母妻被史思明所获,降叛军。后史思明降唐,唐恐其再反,以承恩为河北节度副大使,使往范阳与族弟承u设计除史思明。谋泄,为史思明所杀。乌承恩(?-758):唐将领。张掖(今属甘肃)人,平卢军事乌知义之子。开元中,为平卢先锋。安禄山叛乱时,他以刺史镇守信都,因母妻被史思明所获,降叛军。后史思明降唐,唐恐其再反,以承恩为河北节度副大使,使往范阳与族弟承u设计除史思明。谋泄,为史思明所杀。乌承恩是唐朝张掖(今属甘肃)人,父乌知义曾是史思明的长官,史思明刚出道时的老上级,对史有提携之恩。开元年间为平卢先锋,因战功卓著,与乌承u号称“辕门二龙”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后,时任信都太守的乌承恩率全郡投降史思明。安庆绪败落后,乌承恩是力劝史思明反正的心腹之一。史思明反正后,李光弼知道...
· 忠宦王承恩简介王承恩最后怎么死的?
崇祯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灭亡,同年崇祯帝去世。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崇祯帝却并不像大部分亡国之君那样,贪玩享乐,不理政务。相反他勤政爱民,将精力全都扑在国事上,一心想要挽救明朝败局。崇祯帝上位之时,明朝已经日落西山,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他上位之后,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专权擅政,自号九千岁,大肆残害忠臣,打压异己。阉党气焰嚣张,朝政黑暗腐败。崇祯帝上位之后,一步步铲除魏忠贤的势力,最终成功布局,铲除魏忠贤及一干阉党奸臣,朝政为之一清。军事上,他重用洪承畴、袁崇焕等一干大将,多次阻击后金军队。在政治上崇祯帝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他如此勤于政事,为何始终拉不回明朝这驾走向深渊的马车呢?内忧外患,明朝的局势不是那么好挽回的。内有起义军的燎原之火,外有女真虎视眈眈,更何况当时天灾不断。几乎所有的负能量都倾注于明朝,只靠崇祯一己之力实难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