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吴朝砻

吴朝砻

华派下房祖(10世) : 吴朝宾,字腾宇(腾房) ; 吴朝砻,字贯宇(贯房).
吴朝砻相关文献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挨砻抵堵”成拳师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挨砻抵堵”成拳师,    从前,潮州城里有一个被称为“挨砻抵堵”的人。他小时候极顽皮,读了两三年书
查看全文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劳心劳力的打土砻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劳心劳力的打土砻,   潮汕各地在碾米机出现之前,农民收割下来的稻谷如何变成大米,当今的中青年朋友
查看全文
吴文化—吴地风物—卖朝报
吴文化—吴地风物—卖朝报,清末民初,上海街头巷尾常可见手持石印刊物者向过路人兜售:“说新闻话新闻,两个
查看全文
吴朝
政局发展白藤江之战及建政吴权击退南汉军队的古战场──白藤江吴朝的开创者吴权,交州唐林州人士,为当地世家大族。杨廷艺统治时,吴权担任牙将,管治爱州一地,并娶廷艺之女为妻。937年,杨廷艺被部将矫公羡所杀。不久,938年,吴权讨伐矫公羡,公羡向南汉求援。南汉皇帝刘䶮派皇子刘洪操(一作刘弘操)率兵救矫公羡。吴权先杀公羡,然后在白藤江海口(在今越南广安东)部署陷阱,“先于海口多植大杙,锐其首,冒之以铁”,亦即在木椿末端包上铁皮,等到潮涨时派出舟师,引南汉海军船舰到装有大杙的位置,适值潮退,南汉舰队“轹橛者皆覆”,于是“汉兵大败,士卒覆溺者太半”,刘洪操亦死于此役,是为白藤江之战。吴权击退南汉军后,于次年(939年)春自立为王,是为“前吴王”,定都螺城(即古螺,在今东英县)。杨三哥及吴昌岌、吴昌文时期吴权在位六年,于945年去世。他身后的吴朝政局并非长治久安。吴权临终时,遗命其子由杨三哥(杨廷艺之子...
查看全文
雅砻江
地理概况干流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系尼彦纳克山与冬拉岗岭之间,冰雪融水形成上游“扎曲”。流经四川石渠附近时称为雅砻江。经过石渠后进入甘孜境内,然后在横断山脉峡谷中蜿蜒前行。最终由攀枝花进入金沙江,全长约1500千米。水文数据干流全长:1637千米;流域面积:128444平方千米;总落差:4420米;多年平均流量(河口):1914立方米/秒;径流量:604亿立方米。地质构造雅砻江流域涉及3个地质构造单元,上中游广大地区属甘孜阿坝褶皱带,分布着极厚的中上三叠纪浅变质岩系,砂岩、板岩构成北西-南东向紧密褶皱,褶皱轴部及断层带中有少量二叠纪灰岩分布,并有零星燕山期花岗岩出露。下流干流及西地区属雅砻江折断带,为一系列东北向断层分割的断块,出露着下古生界至上古生界的碳酸岩类、浅变质岩、玄武岩等。下游东部安宁河地区,属康滇台背斜段的一部分,主要由前震旦纪花岗片府岩和变质岩类构成背斜基廊,基本构造线为南北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吴氏族谱 明朝崇祯后裔
吴氏族谱 明朝崇祯后裔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我的先祖,占据了不可磨灭的一段时期,为中华古国的文明发展奠定了辉煌成就和丰功伟绩,也是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洪武,字元章(原名重八)。所以如今有幸写上这一段荣耀的宗族历史篇章。 在我年少懵懂之时,爸爸总是在空闲的时候给我讲些家族历史故事,而每次我都听的很认真。但是搞不清楚历史故事年代和人物关系。直到学过历史后,才能慢慢的捋顺清楚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于是对氏族演变和宗祖历史追溯更加感兴趣,每遇机会就向族人长辈们打听家族的历史,版本颇多但大至相同。 虽然本族姓吴,但家族长者一直口口相传一句口谕:朱吴一家!就是说我们这一支族脉原本姓朱,原因是朝代更迭,先祖逃难无奈之举才隐姓埋名,改朱姓吴。 据家族祖普考证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正是我的祖宗,相传在政治变革起义军功进明宫,明朝濒临灭亡之时,先祖在北京的景山上自缢,誓死不降以身殉国。时局动乱之际,崇祯帝的第三个皇子朱慈烔(后改姓吴孝字双全),跟从奶妈吴氏乔装布衣逃脱出城。拔山跃海奔赴故里蓬莱,自此以后我们的宗祖就改成奶妈的吴姓。 高祖朱孝跟随奶妈来到山东的登州府,现在的蓬莱南关窑房瞳东大路落脚,就是奶妈的故乡,自此就在这仙境般的滨海古城隐姓埋名安居生息。山东一直是风调雨顺物资富足。但天有不测风云,盛世恰逢大旱三年之久,庄家颗粒无收,尸横遍野,天灾人祸百姓只好举家逃荒各谋生路。 我的高祖吴玉相和吴姓族人长途跋涉北闯关东。来到了东南沿海一个北方小渔村叫青泥洼,就是现在的大连。然后一直北上来到千年古城复州县,现在的复州城镇。在城南选了一处风水宝地定居下来,具体位置不祥。过了几十年后又搬迁到了复州城西南60里的长兴岛,多年后迁岀岛外,就是我的岀生地孙家村。家谱记载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世耳孙,而家族的长支已有第十四世后人。吴姓家族男丁兴旺!但本支脉的吴氏族人都是背祖离乡(孙家村)在外发展,聚少离多,也可能是社会发展或许有祖坟风水的原因。愿宗亲各自安好,亲情永续。
浏览:0
吴氏族谱 明朝崇祯后裔
吴氏族谱 明朝崇祯后裔
浏览:0
司马吴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 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卷2. 受姓祖 : 泰伯,三让王. 肇基荆蛮称勾吴子孙以国为氏. 始居江南无锡县梅里村. 延陵宗祖 : (周) 吴季扎. 寿梦公幼子. 入闽祖(一世) : (唐末) 吴珮,行二,字伯绅. 旷公次子. 由河南光州固始徙闽,居潏溪. 因官称司马派. 始祖(12世) : (元明之际) 吴祖华,行一,字明二. 德卿公长子. 祖华公下三子 : 吴康一,行一,字景泰(福房祖) ; 吴康二,行二(禄房祖) ; 吴康三,行三(寿房祖). 沙县始迁祖 : 吴光铨,字选如. 世居顺昌,后迁沙邑. 派行 : 季子善韬光 支分潏水乡 传经诒燕翼 挂剑表衷肠 瓜瓞根蒂固 麟毛庆炽昌 昆仑联岱岳 诗礼振纲常 耕读乾坤久 谦恭遐迩扬. 派行(续) : 威仪縄虞夏 彝鼎绍殷商 节义千秋重 勋名万古新 衣冠宜阀阅 廉洁比圭璋 奕叶云霞蔚 簪缨日月长 葛蔂源流远 亿载享蒸尝.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 顺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吴氏司马派族谱.
浏览:100
司马吴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 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卷2. 受姓祖 : 泰伯,三让王. 肇基荆蛮称勾吴子孙以国为氏. 始居江南无锡县梅里村. 延陵宗祖 : (周) 吴季扎. 寿梦公幼子. 入闽祖(一世) : (唐末) 吴珮,行二,字伯绅. 旷公次子. 由河南光州固始徙闽,居潏溪. 因官称司马派. 始祖(12世) : (元明之际) 吴祖华,行一,字明二. 德卿公长子. 祖华公下三子 : 吴康一,行一,字景泰(福房祖) ; 吴康二,行二(禄房祖) ; 吴康三,行三(寿房祖). 沙县始迁祖 : 吴光铨,字选如. 世居顺昌,后迁沙邑. 派行 : 季子善韬光 支分潏水乡 传经诒燕翼 挂剑表衷肠 瓜瓞根蒂固 麟毛庆炽昌 昆仑联岱岳 诗礼振纲常 耕读乾坤久 谦恭遐迩扬. 派行(续) : 威仪縄虞夏 彝鼎绍殷商 节义千秋重 勋名万古新 衣冠宜阀阅 廉洁比圭璋 奕叶云霞蔚 簪缨日月长 葛蔂源流远 亿载享蒸尝.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 顺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吴氏司马派族谱.
浏览:100
司马吴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 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卷2. 受姓祖 : 泰伯,三让王. 肇基荆蛮称勾吴子孙以国为氏. 始居江南无锡县梅里村. 延陵宗祖 : (周) 吴季扎. 寿梦公幼子. 入闽祖(一世) : (唐末) 吴珮,行二,字伯绅. 旷公次子. 由河南光州固始徙闽,居潏溪. 因官称司马派. 始祖(12世) : (元明之际) 吴祖华,行一,字明二. 德卿公长子. 祖华公下三子 : 吴康一,行一,字景泰(福房祖) ; 吴康二,行二(禄房祖) ; 吴康三,行三(寿房祖). 沙县始迁祖 : 吴光铨,字选如. 世居顺昌,后迁沙邑. 派行 : 季子善韬光 支分潏水乡 传经诒燕翼 挂剑表衷肠 瓜瓞根蒂固 麟毛庆炽昌 昆仑联岱岳 诗礼振纲常 耕读乾坤久 谦恭遐迩扬. 派行(续) : 威仪縄虞夏 彝鼎绍殷商 节义千秋重 勋名万古新 衣冠宜阀阅 廉洁比圭璋 奕叶云霞蔚 簪缨日月长 葛蔂源流远 亿载享蒸尝.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 顺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吴氏司马派族谱.
浏览:100
浦阳大辂吴氏宗谱 [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1[1942]续修. 存11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4-5, 8-10, 14. 共缺7卷. 源流, 始祖, 始迁祖等世系资料均缺. 远祖 : (宋) 吴圣造. 授乌伤判簿,遂居青口. 浦阳祖 : 吴昌甫. 大辂派祖 : 吴师机,行昌六(居上宅) ; 吴师电(居下宅). 房祖 : 吴仲仁,号全宁,行仁一 ; 吴仲妙,字君嘉,号东川,行仁二 ; 吴殷,字仲富,行仁三 ; 吴潮,字仲信,行仁四 ; 吴仲瑛,行仁五...等. 行派(1-9世) : 昌礼志信 伏仁佳儒相. 行派(10世起) : 文章匡盛治 道德赞熙朝 福祉常充裕 声闻永著昭 鸿基祈广厚 荣禄庆丰饶 缵绪承恩典 平成凑武韶. 讳派(10世起) : 思应良明永 公朝万世邦 兴怀周京国 崇启鲁东方 继茂垂安日 显承尔德光 正逢云汉瑞 嘉佑必登康. 字派(10世起) : 惟尚元子用 远追先祖功 衣冠叨宠锡 奕代表声荣 诗礼遵家训 历传贺兴隆 若能善为宝 长享盛如松.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大辂吴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