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一公派下支祖(9世): 刘从学,字清钱 ; 刘心学 ; 刘德学 ; 刘贵学.
刘心学相关文献
阳明心学创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武宗朱厚照接掌帝位,刘瑾、马永成等被人称作“八虎”的八名侍从太监得到重用,而老臣刘健、谢迁等人被打压被迫致仕。戴铣等人上奏皇上,要求把刘健、谢迁等内阁老臣请回来,并公开弹劾宦官刘瑾。刚刚登基的武宗怎能听得进如此逆耳的意见,刘瑾更是恼羞成怒,竟将戴铣除去功名,廷杖后投入监狱,残害致死。二月,时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上疏援救戴铣,刘瑾大怒,下令将其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招待所所长。王守仁真像从监狱中出来的王守仁望着茫茫大雪,心中仍是对国家的担忧。在对家人一番嘱托之后他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途。正德三年(1508年)春天,王守仁到达贵州龙场。龙场在贵州的西北,那是一片万山荆棘、毒瘴弥漫的荒芜之地。在龙场的日子里,王守仁回忆自己的一系列失意,日夜端坐思考,以致于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病了。一天深夜里,王守仁端坐洞中反思,想到“难道我真的错了吗,难道圣人之道真的
心学
中国心学中国心学一般认为推本于孟子、滥觞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王阳明集其大成,故称“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王守仁)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阳明的“阳明心学”。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解说宇宙二字为:“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陆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皆与朱熹主张大相径庭。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学中的“格心派”(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材将其归类为“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材将其归类为“客观唯心主义”)。阳明学王阳明早年长期钻研朱子学而无所成...
陆九渊心学中的“道”、“理”
“道”、“理”也是陆九渊心学十分重要的概念。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有的把陆九渊的“道”和“理”混为一谈,有的说“陆九渊以心言道,主张道在心中”。前者只注意到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故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中的“理”,而忽略“道在天下,加之不可,损之不可,取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中的“道”。为了论证陆九渊是以
陈乾初思想的心学定位
提要:关于陈乾初,多年以来研究者似乎都认为其思想已脱离宋明儒学传统。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定乾初思想属心学系统。陈乾初是明清之际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一生多致力于学术的辨白工作,不曾明确地自立宗旨,刻意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关于他的基本思想,有学者认为,“反理学”是其基本倾向。
张居正与阳明心学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少年时即疑敏伦,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旋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隆庆元年(1567),穆宗即位,迁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政事。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首辅,执掌实权达十年之久,为一代权相。张居正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对于振兴朝纲,缓解财政困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由于他推行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许多贵族官僚的利益,故而引起了一些不满,加以他刚愎自用,秉权过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