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士燮

(三国)

士燮(粤语:Si6 Sip3,越南语:Sĩ Tiếp;137年-226年),字威彦,汉末三国初期割据交州的军阀。

士燮简介资料
士壹、士䵋、士武
交州广信(今广西省苍梧县)
137 年
士廞、士祗、士徽、士干、士颂
威彦
龙编侯(东吴册封)
交州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
226 年
士赐
善感嘉应灵武大王(越南陈朝追赠)
士燮相关文献
士燮
生涯家世及早年生活士燮于东汉末年出生于交州广信(今广西苍梧县),其先祖为山东人,因避新莽末年大乱移到交州,传六世至其父士赐。士氏是为当地豪族,士燮的父亲士赐曾于汉桓帝时期出任日南太守一职。士燮年少时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举为孝廉,补尚书郎,因“公事免官”。其父士赐死后,士燮被举茂才,任巫县令一职。187年,士燮被汉朝任命为交趾太守。董督交州当时的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税,引起反抗被杀,汉朝派遣张津为新任刺史。但张津却“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不久即为部将区景杀死。荆州牧刘表得知此事后,自行任命赖恭为交州刺史以接替了张津的位置;同时亦派吴巨出任苍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为避免刘表的势力过于强大,汉廷下诏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阯七郡。士燮旅即派张旻前去朝廷谢恩进贡,于是汉廷又改拜士变为“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而此...
查看全文
傅燮
生平改字南容傅燮本字幼起,因羡慕南宫适读《诗经》:“白王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三次反复,谨慎慎行,于是改字为南容。傅燮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师从太尉刘宽,再举孝廉。傅燮听闻举他为孝廉的郡将去世,于是弃官服丧。后来为护军司马,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傅燮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一起讨伐张角。傅燮上疏朱儁进攻黄巾军时,护军司马的傅燮上书说:“臣听说,天下之祸并非源于外,原因皆来自内部。所以,虞舜继任后先除去四凶,才任用十六相辅佐。恶人不除,正直的人就无以发挥所长。如今张角在赵、魏之地起兵,黄巾军在六州作乱,大乱的根源是在宫廷之内,蔓延到四海。臣受陛下的委任,率军平叛。从颍川开始,一直是战无不胜。黄巾军势力虽大,但不足以让陛下担忧。臣所担心的,治水若不从源头根治,下游将泛滥更加严重。陛下仁爱宽容,对许多事不忍处理,宦官们因此控制朝政大权,忠臣不能得到重用。即使张角被...
查看全文
郑燮
生平郑燮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壬子年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著作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
查看全文
张燮
生平曾祖张绰,进士出身,官至刑部郎。父张廷榜,曾任太平知县、镇江丞。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自幼通五经、览史鉴,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见明末政治腐败,无意仕进。居家潜心著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写成《东西洋考》。天启年间,何乔远荐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力辞不就。卒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参考文献薛澄清、“明、张燮及其著述考”、‘岭南学报’1935.6,4-2、pp.28-40.容雑祖、“东西洋考之作者张燮”、‘大公报史地周刊’1937.7,143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
查看全文
朱燮
隋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还俗道人。涉猎经史,颇知兵法。隋末为昆山县博士。大业九年(613),与数十学生起义反隋,民苦役者赴之如归,转战于江南一带。旋与另部义军首领管崇共推刘元进为主,据吴郡。他受任尚书仆射,驻屯毗陵(今江苏常州)。后与隋将王世充作战时阵亡。
查看全文
士燮相关标签
东汉军阀
137年出生
中国人物神
226年逝世
越南民间信仰
中越关系史
士姓
越南君主
三国志立传人物
广西历史
东吴政治人物
东汉县令
广东历史
东汉太守
三国军阀
政府人物
1 / 3
家族谱大览
暨阳蔡村周氏宗谱 : 大房期昌公分支士模公支世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爱莲堂, 2011年续修(华德印刷家谱部印刷).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周) 烈公. 平王之少子. 封于汝南(今河南临汝),邑于周,遂以邑为氏. 爱莲堂宗祖 : (北宋)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号濂溪先生. 原籍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始祖(4世) : (明) 周龙江,又名文盛. 率侄周义元. 万历间因避战乱,由南京北兆村逃至暨阳蔡村. 文盛公下三子 : 周继云 ; 周仰云(三房祖) ; 周望云(四房祖). 继云公下二子(6世) : (明) 周期昌(嗣与义元为后,乃大房祖) ; 周期盛(二房祖). 此谱为期昌公之房谱. 九世祖 : 周鸣谦. 下有二子 : 周维贞 ; 周维熙. 派祖(11世) : (清) 周士模,字邱山. 维熙公次子. 士模公下三子 : (清) 周玉瑛,字汝樽 ; 周玉球,字兰樽 ; 周玉澍,字友樽. 玉瑛公下支祖(14世) : 周庆艺,字少怀. 云章公长子. 玉球公下支祖(14世) : 周庆邦,字庚怀 ; 周庆源,字永怀. 云瑞公子. 玉澍公下支祖(14世) : 周庆传,字廷怀. 云章公次子.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阴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周氏家谱.
浏览:0
李氏家谱 : 士标裔传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3年(郑州家谱印刷). 1册(约182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清) 李士标. 由广东海丰迁陆丰市甲子东南社. 下有一子 : 李殿爵. 殿爵公下二子 : 李兆言 ; 李兆美. 此谱主要为兆言公下后系资料. 兆言公下三派(4世) : 李成玉 ; 李成美(第九世振文子孙承祀) ; 李成雅,又名开利(成玉公之后裔承嗣). 成玉公下五房 : 李茂义 ; 李茂智 ; 李茂信 ; 李茂仁 ; 李茂礼. 成美公下一房 : 李茂寿. 字派 : 崇贤敬长 振纪扶纲 清洁和睦 声闻腾芳 开国承家 茂昭明德 显忠遂良 为民之则. 散居地 : 广东省陆丰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念沙农氏士肇公支系
念沙农氏士肇公支系
先祖士肇公在马隘镇隆华村念沙屯传有五子:长子时顺、次子时尾、三子时福、四子时调、五子时隆。时顺、时尾子嗣后代信息详细,时福、时调、时隆三个去处和子嗣后代有待查证。欢迎族亲前来考察指导,共同修缮我们族谱,流传于后代,便于我们子孙后代认祖归宗、血脉传承!
浏览:0
张氏荣肆公族谱断金山士贵公支系房谱
张氏荣肆公族谱断金山士贵公支系房谱
始祖荣肆公,祖藉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明永乐年间迁入湖南辰州府沅陵县第四都廿图三甲络绎溪花山墓冈头(今辰溪县孝坪镇坪里村墓冈头)桐禾田土地祠。原旧字派:荣华富贵春 文士共升廷 启朝须秉德 天意随之永 宏开运新 。始祖荣肆公改用新字派:荣华文士廷 启朝国正名(明) 天之永开泰 。清咸丰十年,丛溪十四世孙开先公字梅琴,组织新增派语: 人生念三原本 家世统相承 孝友光前德 淳良诏后昆 铭成群汇适 鉴定万年钦 绍述期来哲 绵长福履亨 。后裔众多,更有许多子孙迁居外地。如:士贵公迁断金山,启虎、启柏公迁烟竹坪,启松迁溪头溶,启英公迁丛溪,正科公迁永定,明耀、明朗公兄弟迁溆浦(今未找到后裔),之琪公迁贵州都匀(今未找到),之家公迁麻阳(生二字,长子名永登今未找到),永藻公(生开盛)迁广西都永府马场(今未找到),永彬公迁洪江(今未找到)等。又有自迁居地再迁他地的,如:士贵公六世孙正纲公迁溆浦金盆形;正聪公迁溆浦雨头坳(鱼塘坳),聪公后世孙又迁赵坡,八世孙天华公自雨头坳迁邵阳城步县;据说启英公后又随子朝鸾迁居亲家地杨家湾,后人丁兴旺,后因一场大火整个村庄烧尽,因此,众多子孙迁居外地谋生。启英公六世孙天资公字秀坤迁永顺思溶溪内小溪,生子:奎文、典文、贵文、玉文(今未找到);秀元公迁永顺坡岩,其第五子之孙名永忠、永孝(今未找到);灵文公迁思茅溪,生永民、永魁;七世孙汉文公迁思茅溪;八世孙永富公迁广西生开訚;永文公配唐氏生开文、开榜,永配公配鲁氏生开元、开亨,兄弟二人迁龙山(今未找到);永相公于嘉庆年间迁龙山生开湘;九世孙开文公迁干州;开华公迁广西;开富公迁常德。更有其他迁出未载的。断金山地理条件差,结婚晚,班辈多居高,子孙多有迁。
浏览:135
许恪士先生纪念集
原书: [台北]: 许恪士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 民国57(1968). 4, [83],163, [4]面 : 插图, 人像. 散居地 : 安徽省歙县等地
浏览:100
1.张氏家谱, 1, 上函子集卷首: 谱序 目录 派行 名目 世系 1世士忠公起, 191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5[1916]再续.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目录中所列卷数与版心所列卷数次序有异. 始祖(1世) : (明) 张士忠. 自枣强县迁居泰安州. 下二子: 张聪,行一(长支) ; 张明,行二(次支). 聪公下一子(3世) : 张进福. 住张家户庄. 明公下一子(3世) : 张进禄. 住张家户庄. 进福公下房祖(4世) : 张记信,行一(长长支) ; 张记礼,行二(长二支) ; 张记学,行三(长三支). 进禄公下房祖(4世) : 张应魁,行一(次长支) ; 张应达,行二(次二支). 记信公下支祖(6世) : 张经邦,行一(长支一派,居窝角庄,张家庄等地) ; 张经文,行二(长支二派,居油坊庄,岑曲庄等地). 皆为芝公子. 记礼公下支祖(6世) : 张守节,行一(长支三派,居张家户庄) ; 张守经,行二(长支四派). 皆为民公子. 记学公下支祖(6世) : 张孟春,行一(长支五派) ; 张孟秋,行三(长支六派) ; 张经宇,行一(长支七派) ; 张经序,行二(长支八派). 应魁公下支祖(6世) : 张世龙(次支一派) ; 张世科(次支二派). 应达公下支祖(6世) : 张世举(次支三派) ; 张世杰,行一(次支四派) ; 张世海,行二,原行四,字汪洋(次支五派) ; 张世湖,行三(次支六派) ; 张世利,行一(次支七派) ; 张世宝,行三(次支八派). 命名字(12世起) : 金(字部)水(字部)兴(起)毓(复) 传(景,宗)继(绍,印)广(润)昭(守) 宪(法)庆(瑞)繁(益)祥(昌) 令德维纯 佑. 散居地 : 山东省泰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谱书. 部分卷端题 : 泰安张氏家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