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傅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8
转发:0
评论:0
生平改字南容傅燮本字幼起,因羡慕南宫适读《诗经》:“白王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三次反复,谨慎慎行,于是改字为南容。傅燮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师从太尉刘宽,再举孝廉。傅燮听闻举他为孝廉的郡将去世,于是弃官服丧。后来为护军司马,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傅燮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一起讨伐张角。傅燮上疏朱儁进攻黄巾军时,护军司马的傅燮上书说:“臣听说,天下之祸并非源于外,原因皆来自内部。所以,虞舜继任后先除去四凶,才任用十六相辅佐。恶人不除,正直的人就无以发挥所长。如今张角在赵、魏之地起兵,黄巾军在六州作乱,大乱的根源是在宫廷之内,蔓延到四海。臣受陛下的委任,率军平叛。从颍川开始,一直是战无不胜。黄巾军势力虽大,但不足以让陛下担忧。臣所担心的,治水若不从源头根治,下游将泛滥更加严重。陛下仁爱宽容,对许多事不忍处理,宦官们因此控制朝政大权,忠臣不能得到重用。即使张角被...

生平

改字南容

傅燮本字幼起,因羡慕南宫适读《诗经》:“白王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三次反复,谨慎慎行,于是改字为南容。傅燮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师从太尉刘宽,再举孝廉。傅燮听闻举他为孝廉的郡将去世,于是弃官服丧。后来为护军司马,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傅燮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一起讨伐张角。

傅燮上疏

朱儁进攻黄巾军时,护军司马的傅燮上书说:“臣听说,天下之祸并非源于外,原因皆来自内部。所以,虞舜继任后先除去四凶,才任用十六相辅佐。恶人不除,正直的人就无以发挥所长。如今张角在赵、魏之地起兵,黄巾军在六州作乱,大乱的根源是在宫廷之内,蔓延到四海。臣受陛下的委任,率军平叛。从颍川开始,一直是战无不胜。黄巾军势力虽大,但不足以让陛下担忧。臣所担心的,治水若不从源头根治,下游将泛滥更加严重。陛下仁爱宽容,对许多事不忍处理,宦官们因此控制朝政大权,忠臣不能得到重用。即使张角被处死,平息了黄巾,我的忧虑会更深。为什么呢?因为小人与正直的人,不能共同在一起,这如同冰块与木炭不可放在同一容器一样。他们知道正直的人功劳显著,他们就将面临危亡。所以必定花言巧语,共同弄虚作假。制造假消息的人多了,即便是曾参那样的孝子也难免遭受怀疑,市集里明明没有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有,人们就会相信。如果陛下无法辨察真伪,那么忠臣们就会像秦将白起那样含冤而死了!陛下要深思虞舜对四凶的处理,尽速铲除那些佞臣,这么一来,正直的人就会愿意为朝廷效力,叛乱自然会平息。”赵忠看到这份奏章,十分厌恶。傅燮军征讨黄巾军时斩杀贼三帅卜巳、张伯、梁仲宁等,位居首功。应得到封爵的赏赐,赵忠却诬陷他,但由于汉灵帝记得傅燮之言,所以没有对傅燮加罪,但也没有封他,任命他为安定都尉。后因病免官。

凉州之议

傅燮被任命为议郎。当时西羌反叛,边章、韩遂作乱陇右,不断要钱要人。司徒崔烈认为应该要放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讨论,崔烈坚持己见。傅燮厉声说:“斩杀司徒,天下才能安定。”尚书郎杨赞上奏说傅燮侮辱大臣。汉灵帝询问傅燮理由。傅燮回答说:“从前冒顿是逆贼,樊哙为上将,要求带十万之众,横行匈奴中。激愤至极,并没有失去人臣礼节,只是计策成与不成而已,季布还说:“樊哙应该处死。”如今凉州是天下的要冲,国家的屏障。汉高祖刚平定天下时,让郦商为陇西都尉,别定北地。汉武帝开辟疆土,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断匈奴右臂。现在官吏不和,使一州反乱,海内因此骚动,陛下卧不安寝。崔烈身为宰相,不为国家考虑如何平乱,反而想割让一方万里的土地,我感到不解!如果他们居住此地,兵强马壮,铠甲坚实,据以作乱,这将是天下的大患,国家的深忧啊!如果说崔烈不懂这道理,那是多么的愚蠢;如过了解还故意这么说,那就是不忠。” 汉灵帝采纳了傅燮的意见。于是朝廷推重傅燮的方正不阿,每有公卿出缺,都推举傅燮担任。

直道守节

赵忠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后,诏令赵忠论讨伐黄巾的功劳,执金吾甄举等人向赵忠建言:“傅燮前在东军,有功劳却没有封侯,天下人大失所望。现在将军亲当重任,应推贤人,申理冤屈,符合众心。”赵忠采纳其言。于是派他的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向他致意。赵延对傅燮说:“傅燮您以后少管中常侍之事,那么万户侯就不在话下呀!”傅燮正色拒绝说:“一个人得志与不得志,这是命运;有功不赏,这是时代造成的。我傅燮难道需要私人的赏赐?”赵忠听闻后更加怀恨,但顾忌傅燮的名声,不敢。也有不少权贵之人,多嫉妒他,所以不得留在朝廷,后被任命为汉阳太守。

傅燮到任后,由于傅燮善体恤人,反叛的羌人感怀他的恩情教化,都前来投降归附。于是傅燮垦土屯田,设四十多营安置他们。这时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程球为他谋取私利与奸人来往,军士都讨厌他。

为国捐躯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韩遂发动兵变,杀死边章和北宫伯玉及其亲信随从数百人,自掌兵权。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讨伐韩遂、王国等金城乱军,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必定失败,于是反对。耿鄙执意出兵,行至狄道时发生叛乱被杀,于是韩遂、王国围攻汉阳。汉阳少兵缺粮,傅燮依然坚守,随同韩遂等攻打汉阳的数千北地羌人,感念傅燮恩德,集体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放弃死守汉阳,让他们护送他回故里。时年十三的傅干见此于是进言,劝其父接受弃汉阳归北地,傅燮以“殷纣之暴,都尚有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孔子称其贤。如今朝廷没如此残暴,我品德能超过伯夷?”来晓谕其子,傅干哽咽不能复言,后王国派前酒泉太守黄衍劝降,傅燮按剑叱责黄衍:“你身为国家任命的太守、剖符之臣,反倒为叛军做说客?”于是,傅燮率领左右冲向乱军,临阵战死。谥壮节侯。

家庭

傅干,字彦材,曹魏将领。

傅玄,字休奕,晋初文学家。

评价

甄举:傅南容有古人之节,前在军有功不封,天下失望。

范晔:先零扰疆,邓、崔弃凉。诩、燮令图,再全金方。

庾信: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哀江南赋》

杜牧: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王夫之:若燮者,托以六尺之孤,正色从容而镇危乱,植也、儁也、允也,智勇形而中藏浅,固不足以测燮之涯量矣。故知燮非徒节义之士也,允矣其可为社稷之臣矣。

杨芳灿:周苛惟誓死,傅燮敢求生。《伏羌纪事诗一百韵》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汉傅宽之后东汉大臣傅燮简介
傅燮(?-187年),字南容,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市)人,东汉大臣,凉州北地郡的傅氏为西汉时傅介子、傅宽之后。傅燮身长八尺,面有威容。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以护军司马跟随名将皇甫嵩出征,在兖州东郡苍亭大破黄巾军,位居首功,授予安定都尉。中平三年,以议郎拜汉阳太守。四年,凉州刺史耿鄙不听傅燮劝阻,举六郡士兵出征,士兵哗变,傅燮死于阵中,追谥为“壮节侯”。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傅燮,本字幼起,后改字南容。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举孝廉后,听说举他为孝廉的郡将逝世,于是弃官去服丧。匡扶汉室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征召各地有领兵作战才能的人至雒阳报道,随军出征。傅燮进京,拜护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在出征之前,傅燮上书给汉灵帝,对黄巾之乱的根源做了论述,并认为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也是祸乱之源,此奏章让中常侍赵忠看到后,非常不满。八月,皇甫嵩率军与黄巾军在...
· 湖北省-天门蒋傅燮
蒋傅燮(生卒年不详),字理堂,号和卿,湖北安陆府竟陵(今湖北天门净潭乡七屋台村已更名为状元湾村)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蒋立镛曾孙。祖上几辈为官,廉洁爱民,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登进士第三甲136名登进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四川任蓬溪县篆。后升任四川雅安县令。不久殁于任上。
· 宁夏自治区-吴忠傅燮
傅燮(?-187年),字南容,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市)人,东汉大臣,凉州北地郡的傅氏为西汉时傅介子、傅宽之后。傅燮身长八尺,面有威容。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以护军司马跟随名将皇甫嵩出征,在兖州东郡苍亭大破黄巾军,位居首功,授予安定都尉。中平三年,以议郎拜汉阳太守。四年,凉州刺史耿鄙不听傅燮劝阻,举六郡士兵出征,士兵哗变,傅燮死于阵中,追谥为“壮节侯”。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傅燮,本字幼起,后改字南容。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举孝廉后,听说举他为孝廉的郡将逝世,于是弃官去服丧。匡扶汉室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征召各地有领兵作战才能的人至雒阳报道,随军出征。傅燮进京,拜护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在出征之前,傅燮上书给汉灵帝,对黄巾之乱的根源做了论述,并认为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也是祸乱之源,此奏章让中常侍赵忠看到后,非常不满。八月,皇甫嵩率军与黄巾军在...
· 朱燮
隋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还俗道人。涉猎经史,颇知兵法。隋末为昆山县博士。大业九年(613),与数十学生起义反隋,民苦役者赴之如归,转战于江南一带。旋与另部义军首领管崇共推刘元进为主,据吴郡。他受任尚书仆射,驻屯毗陵(今江苏常州)。后与隋将王世充作战时阵亡。
· 郑燮
生平郑燮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壬子年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著作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