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朵贝·杨笙

朵贝·杨笙

杜未·玛丽卡·颜森(瑞典语:Tove Marika Jansson,1914年8月9日-2001年6月27日)是一位瑞典语母语的芬兰作家、小说家与画家、插画家和连环画漫画家。在1966年,她作为儿童作家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她出生和成长在艺术家庭,于1930年到1938期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学习绘画艺术,然后又去法国巴黎继续艺术之路。她第一个个人画展举办于1943年。与此同时,她开始给出版社撰写短篇小说和文章,做书籍封面设计,和一些相关的工作。此后的一生,她一直坚持着艺术家的状态,同时也坚持着写作。她最著名的作品是《姆明》系列作品。

朵贝·杨笙简介资料
姆明
1914年08月09日
2001年06月27日
小说家与画家
Tove Jansson
朵贝·杨笙相关文献
名称公元前14世纪至12世纪的中国商朝卜骨中首次提到了名叫“和”和“竽”的自由簧乐器(之后的文献皆将之归类为笙的一种),“笙”这个词首次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的《诗经》。之后,中国人又依大小将笙称为“竽”、“笙”、“巢”或“和”,至宋朝时方统一唤作笙。历史北魏时期雕在大同市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上头的演奏者演奏著琵琶和笙。笙是最古老的中国乐器之一,最早描绘笙的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而现在保有的文献最早为汉朝的记载。中国民间传说笙由女娲制造,此一说法甚至被载入史书。从“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可知道战国时期笙已有独奏与合奏。在位处今湖北省之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及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公元前2世纪)考古时即发现了笙,挖出来的笙有着葫芦制的风室、不同数量的管子和竹制或金属制的簧片。多数人认为,约翰·韦德和钱德明分别在1740年和1777年前往中国,并将首支笙带回欧洲,促使西方人发明自己的自由簧乐
查看全文
笙的最初形式,同排箫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的乐器,后来才逐渐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葫芦)笙斗。古代的笙,用葫芦作笙斗,后来吹奏者觉得笙斗体大、质脆,吹奏费气,于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
查看全文
失去宝贝割落耳朵
从前有个名叫贾席珍的人,在陈家颜家里当私塾先生,两人平常爱谈笑料,相处很好,说话也无拘无束。有一天,陈家颜走出书房来,请贾席珍坐到西席(即下席)上进餐,在吃饭中,他像开玩笑一样以贾席珍的名字出了上联:贾席珍失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贾席珍看到陈家颜有意戏弄自己,也用同样的方式回复,首先用筷子夹住陈的耳朵,然后以陈家颜的名字为内容,对出下联: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这副对联,都在姓名第一字减掉部首,去掉名字第二字分宾主作对,实属有趣,也对得极巧。
查看全文
凤管鸾笙
分类:成语大全凤管鸾笙凤管鸾笙的意思凤管鸾笙是什么意思凤管鸾笙什么意思凤管鸾笙的近义词凤管鸾笙的反义词凤管鸾笙的拼音【成语意思】:笙箫之乐的美称。【用法分析】:凤管鸾笙作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查看全文
庆余年海棠朵朵什么时候上线?海棠朵朵真实身份揭秘
庆余年海棠朵朵什么时候上线?海棠朵朵真实身份揭秘分类:野史秘闻《庆余年》的剧情已经过了一大半了,只剩下十几集就要结束了,但是原著里面范闲所遇到的那么多女子,还有好几个重要人物没有登场,不过随着范闲出使北齐,海棠朵
查看全文
朵贝·杨笙相关标签
芬兰画家
芬兰LGBT人物
1914年出生
女同性恋作家
LGBT艺术家
芬兰小说家
2001年逝世
赫尔辛基人
小说家
小说家
家族谱大览
应复杨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应复堂梓, 民国10[1921]年三修. 合17册 : 插图, 世系表. 鼻祖 : (元明之际) 杨正二. 洪武末携四子有成公由衡阳迁常宁应复里. 正二公下支祖(4世) : (明) 杨庭,行一 ; 杨言,行二(未载) ; 杨奇,行三 ; 杨高,行四(子孙迁四川篷溪三台等地) ; 杨永,行五. 庭公生二子(5世) : (明) 杨森 ; 杨彬. 奇公生五子(5世) : (明) 杨椿,行一 ; 杨榆,行二 ; 杨相,行三 ; 杨林,行四 ; 杨桓,行五. 永公生三子(5世) : (明) 杨松 ; 杨柏 ; 杨懋. 相公生三子(6世) : 杨惟文,行二 ; 杨惟卓,字玉轩,行三 ; 杨惟久,字珍轩,行四. 桓公生二子(6世) : 杨惟柯,行六 ; 杨惟佩,行七. 松公下三派祖(8世) : (明) 杨旦光 ; 杨显光 ; 杨升光. 懋公下三派祖(8世) : (明) 杨潮光 ; 杨潮湖 ; 杨期光. 森公下五房祖(10世) : (清) 杨汉,行五 ; 杨泓,字汝为 ; 杨洛,字玉书,行七 ; 杨清,字旦山,行八 ; 杨混,行九. 彬公下二房祖(10世) : (清) 杨芳泰,原名开泰 ; 杨庆泰. 椿公下四房祖(10世) : (明) 杨秉干,字六纯,行四 ; 杨象干,行五 ; 杨乘干,行八 ; 杨衷干,行九. 班行 : 盛朝德泽 蔚起英贤 式耕敬读 裕后承先. 散居地 : 湖南省常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 : 杨氏宗谱 应复杨氏宗谱, 9, 行传卷1-9_ 目录 一世 正二郎公起
浏览:100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 清光绪17[1891]. 存2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曾经郛,字丙熙 ; 杨奎堂,字国迪 ; 杨岑台,字国棅.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 20-21. 且部分谱页缺失,破损难阅.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东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元) 杨嗣隆,字盛裔(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三派(4世)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嗣亨公下二派(4世) : (明) 杨仕聪 ; 杨仕成. 仕贤公下五房 : (明) 杨允芳 ; 杨允泰 ; 杨允福,字备五 ; 杨允祥,字呈瑞 ; 杨允端. 仕华公下三房 : (明) 杨允通,字既明 ; 杨允尧,字钦明 ; 杨允舜,字德闻. 仕兴公下二房 : (明) 杨允干 ; 杨允坤. 仕聪公下三房 : (明) 杨允庆,字善积 ; 杨允善,字伯祥 ; 杨允禄. 仕成公下三房 : (明) 杨允义,字次仁 ; 杨允胜 ; 杨允瑢. 旧班序 : 福嗣思仕允 定安邦万兴 再添文共武 护国镇乾坤 新班序 : 世德光先代 儒修启后新 名元逢景运 致治选朝臣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9, 卷10_ 隆房 华公 再攀 16世护成公起
浏览:100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 清光绪17[1891]. 存2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曾经郛,字丙熙 ; 杨奎堂,字国迪 ; 杨岑台,字国棅.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 20-21. 且部分谱页缺失,破损难阅.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东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元) 杨嗣隆,字盛裔(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三派(4世)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嗣亨公下二派(4世) : (明) 杨仕聪 ; 杨仕成. 仕贤公下五房 : (明) 杨允芳 ; 杨允泰 ; 杨允福,字备五 ; 杨允祥,字呈瑞 ; 杨允端. 仕华公下三房 : (明) 杨允通,字既明 ; 杨允尧,字钦明 ; 杨允舜,字德闻. 仕兴公下二房 : (明) 杨允干 ; 杨允坤. 仕聪公下三房 : (明) 杨允庆,字善积 ; 杨允善,字伯祥 ; 杨允禄. 仕成公下三房 : (明) 杨允义,字次仁 ; 杨允胜 ; 杨允瑢. 旧班序 : 福嗣思仕允 定安邦万兴 再添文共武 护国镇乾坤 新班序 : 世德光先代 儒修启后新 名元逢景运 致治选朝臣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9, 卷10_ 隆房 华公 再攀 16世护成公起
浏览:100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 清光绪17[1891]. 存2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曾经郛,字丙熙 ; 杨奎堂,字国迪 ; 杨岑台,字国棅.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 20-21. 且部分谱页缺失,破损难阅.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东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元) 杨嗣隆,字盛裔(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三派(4世)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嗣亨公下二派(4世) : (明) 杨仕聪 ; 杨仕成. 仕贤公下五房 : (明) 杨允芳 ; 杨允泰 ; 杨允福,字备五 ; 杨允祥,字呈瑞 ; 杨允端. 仕华公下三房 : (明) 杨允通,字既明 ; 杨允尧,字钦明 ; 杨允舜,字德闻. 仕兴公下二房 : (明) 杨允干 ; 杨允坤. 仕聪公下三房 : (明) 杨允庆,字善积 ; 杨允善,字伯祥 ; 杨允禄. 仕成公下三房 : (明) 杨允义,字次仁 ; 杨允胜 ; 杨允瑢. 旧班序 : 福嗣思仕允 定安邦万兴 再添文共武 护国镇乾坤 新班序 : 世德光先代 儒修启后新 名元逢景运 致治选朝臣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9, 卷10_ 隆房 华公 再攀 16世护成公起
浏览:100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 清光绪17[1891]. 存2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曾经郛,字丙熙 ; 杨奎堂,字国迪 ; 杨岑台,字国棅.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 20-21. 且部分谱页缺失,破损难阅.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东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元) 杨嗣隆,字盛裔(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三派(4世)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嗣亨公下二派(4世) : (明) 杨仕聪 ; 杨仕成. 仕贤公下五房 : (明) 杨允芳 ; 杨允泰 ; 杨允福,字备五 ; 杨允祥,字呈瑞 ; 杨允端. 仕华公下三房 : (明) 杨允通,字既明 ; 杨允尧,字钦明 ; 杨允舜,字德闻. 仕兴公下二房 : (明) 杨允干 ; 杨允坤. 仕聪公下三房 : (明) 杨允庆,字善积 ; 杨允善,字伯祥 ; 杨允禄. 仕成公下三房 : (明) 杨允义,字次仁 ; 杨允胜 ; 杨允瑢. 旧班序 : 福嗣思仕允 定安邦万兴 再添文共武 护国镇乾坤 新班序 : 世德光先代 儒修启后新 名元逢景运 致治选朝臣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9, 卷10_ 隆房 华公 再攀 16世护成公起
浏览:100
新橋楊氏四修族譜 [62卷,首末各1卷,藝文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藏, 民国30[1941]. 6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微卷2284565-2284568 : 缺卷6, 及卷57. 微卷1609423-1609425 : 缺卷首. 主要含世系表. 微卷2054678 : 仅残存卷首, 卷1, 及卷末. 以叙述部分为主.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邑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杨嗣隆(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分三房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编纂者 : 杨庾岭,字坤梅 ; 杨干沅,字熙春.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