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10
转发:0
评论:0
名称公元前14世纪至12世纪的中国商朝卜骨中首次提到了名叫“和”和“竽”的自由簧乐器(之后的文献皆将之归类为笙的一种),“笙”这个词首次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的《诗经》。之后,中国人又依大小将笙称为“竽”、“笙”、“巢”或“和”,至宋朝时方统一唤作笙。历史北魏时期雕在大同市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上头的演奏者演奏著琵琶和笙。笙是最古老的中国乐器之一,最早描绘笙的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而现在保有的文献最早为汉朝的记载。中国民间传说笙由女娲制造,此一说法甚至被载入史书。从“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可知道战国时期笙已有独奏与合奏。在位处今湖北省之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及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公元前2世纪)考古时即发现了笙,挖出来的笙有着葫芦制的风室、不同数量的管子和竹制或金属制的簧片。多数人认为,约翰·韦德和钱德明分别在1740年和1777年前往中国,并将首支笙带回欧洲,促使西方人发明自己的自由簧乐

名称

公元前14世纪至12世纪的中国商朝卜骨中首次提到了名叫“和”和“竽”的自由簧乐器(之后的文献皆将之归类为笙的一种),“笙”这个词首次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的《诗经》。 之后,中国人又依大小将笙称为“竽”、“笙”、“巢”或“和” ,至宋朝时方统一唤作笙。

历史

笙

 北魏时期雕在大同市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上头的演奏者演奏著琵琶和笙。

笙是最古老的中国乐器之一,最早描绘笙的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 而现在保有的文献最早为汉朝的记载。

中国民间传说笙由女娲制造,此一说法甚至被载入史书 。从“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可知道战国时期笙已有独奏与合奏。

在位处今湖北省之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 及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公元前2世纪)考古时即发现了笙,挖出来的笙有着葫芦制的风室、不同数量的管子和竹制或金属制的。

多数人认为,约翰·韦德和钱德明分别在1740年和1777年前往中国,并将首支笙带回欧洲 ,促使西方人发明自己的自由簧乐器——尽管有证据表明类似于笙的自由簧乐器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存在于欧洲了。

现代西方音乐作曲家(如陈银淑、 克里斯托弗·阿德勒 ( 英语 : Christopher Adler ) 等人)已经会为笙写曲子。

现代改革

笙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种类“键笙”是20世纪初以来经改革的新乐器,改善了音色和音量,并扩充了音域范围。郑觐文(1872-1935)首先将数量增加到32个,扩充了音域,使其能够演奏较和谐的和弦。而笙盒和笙苗的尺寸也扩大了,改变了笙的音色。 后来,如翁镇发、胡天泉等演奏者也进行了不同的改革。

特色

笙是透过呼吸(有别于其他管乐器,笙吹、吸皆可发音)发出声音,演奏者可以快速切换两者产生相对连续的声音而不会停顿,就像弦乐器的换弓一样。传统的演奏方式是在主旋律音符上方添加纯五度或八度和声,同时发出两个至三个音符;当过高的音符无法演奏时,改奏主旋律音符下方纯四度之音,此即传统和声。

发声方式

笙

  36簧键笙的笙苗:左方银管即其扩音管,从内延伸出银色按键;右方为。

笙的发声方式称做“簧管共振”,在气流通过后振动,故笙属于自由簧乐器,气流的冲击也使笙苗管内与相同频率的空气柱(从笙脚至音窗之间的空气柱)产生共振发出声响 。笙和空气柱的频率有一定的公差值,在此范围内都可以使笙苗发出声响,超过则发声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声音。

中国笙以及日本雅乐笙的音高主要是“空气柱频率固定,音高跟着频率跑”,而芦笙、葫芦笙、泰国笙、缅甸笙、马来西亚Sompoton以及葫芦丝、巴乌等乐器皆是“的频率极容易随空气柱牵动,音高由空气柱控制” ,因此中国笙调音是调整配重“点头”来改变音高 ;云南芦笙以及东南亚笙类乐器则是调整笙苗管空气柱居多。

扩音笙和加键笙的发声

扩音笙即加上扩音管的笙、加键笙则是有“按键笙苗”的笙。扩音管是借鉴自芦笙的扩音管设计,在音窗外面在多加装一节反射筒,形成双共鸣以扩大音量。扩音管以装设方式可分为背管式以及套管式,形状有圆管、方管、喇叭管等,材质以金属为主。

传统笙的“按孔笙苗”是在笙苗底部开按孔破坏笙苗的空气柱,使其不能与共振;“按键笙苗”则是以按键打开音窗 ,使其气流畅通而发出声音。排笙、抱笙使用的控制方式和其它笙不同,其笙苗不用按孔或按键来控制发声,是像管风琴一样使用连杆机构控制活塞使气流进入笙苗来控制其发音。

类型

笙可以分为“传统笙”、“键笙”和“排笙、抱笙”三大类,通常再以音域做细分。传统笙在上古时期已经存在,而键笙在1950年代才被开发出来。

传统笙和键笙之间的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方式。传统笙大部分使用按孔笙苗,即演奏时需要捧著笙斗,直接按住在笙苗管上的按孔,有些位置会以按键笙苗为辅助;而键笙则全是以按键笙苗为主,演奏时通常手要掐在笙箍下方,利用按键控制孔的开闭,并有少数使用按孔笙苗的特例 。有些笙甚至还有连动按键设计,能演奏更复杂的和声,或使指法运行更方便。

传统笙

在中国北方的祭仪音乐、昆曲和江南丝竹里使用的传统笙通常为17管笙,但仅有13到14个笙管装有、可以发声。它已经可以吹奏全音阶,如用于江南丝竹中的17簧笙(4个管子未装):

 

随着20世纪中叶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笙被改革以增加音域围和音量。17个笙管上都装有,然后笙管数增加到21管,并将金属制的“扩音管”连接在竹制的笙管上以放大声音。

 

传统笙为移调乐器,吹嘴另一边最长的笙苗在古时候是宫音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C音,因此这一根“宫苗”做成什么音,这把笙就是什么调的笙。目前传统笙主流是D调笙,他的音高比实际音高还要高了大二度。

改革笙

改革笙特色为音域较宽、半音齐全,适合合奏。键笙、排笙形状貌似“小型便携式管风琴” ,抱笙则似放大版的传统笙。

键笙、排笙、抱笙通常以音域再行细分,高音笙通常以键笙的型制为主,而中音笙通常使用排笙、低音笙使用抱笙。

键笙

键笙这个词即指整把笙都是装设加键笙苗的笙,由笙斗、笙苗、笙箍、笙架、音键、扩音管、吹嘴等部件所构成。 笙苗的末端——笙脚插进笙斗中,并利用黏于笙脚上的与扩音管共鸣发声。键笙采按键闭气设计,即须按下按键方可发声。

“三十六簧键笙”为目前的主流 ,在民族乐团中通常使用该款笙 。1972年,中央民族乐团的王慧中在杨大明“三十二簧加键方笙”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此款笙,并在1974年由孙汝桂完成扩音管的设计和笙的制作 ,其音域为G3到F ♯ 6。

笙

笙苗、笙脚、交接处

笙

笙箍

抱笙

抱笙源自云南的 芒筒 ( 英语 : Mangtong ) ,加以改良后使用连杆机构及活门,控制风箱中空气流入笙苗,其音色甜美、饱满。

抱笙外型类似一个大型的传统笙,并在前方 或两侧 有按钮型的按键,吹奏时演奏者坐于椅上,手伸于抱笙前方或两侧控制位在笙斗上的按键。

排笙

排笙也叫做“台笙”,鉴于抱笙机构复杂、难以学习及维护而改良,保留风箱、音位等设计,但将其展开面成平面,使其易于操作及维护。但排笙音色不及抱笙圆润,技巧反映也不及抱笙快速。进入21世纪后,由于笙苗数量不断增加,传统排笙的按键排列已不敷使用,于是有人研发了以钢琴键盘控制的键盘排笙,其风箱机构与排笙无异,差别在于按键使用了钢琴键的规则。

部分排笙设计有一列独有的12个黑色按键,当按下按键时会演奏3个不同八度的同一个音符;如按黑色“C”就会让C3、C4、C5同时发声。

改革笙音域

演奏家

胡天泉 ,乐曲《凤凰展翅》的作者。

严海登

牟善平

翁镇发

徐超铭

王慧中

冯海云

郭艺

杨心瑜

吴彤

吴巍

郑德惠

伍卓贤

李俐锦,以三十六簧键笙演奏电玩《超级玛利欧》的背景音乐引发世界关注。

重要乐曲

注释

^ 改革笙的音窗多被扩音管包覆,不易看到。

^ 除了张之良设计的三十六簧圆笙,所有的按键集中在笙斗上方,并留有两个音为按孔笙苗,演奏时手型有点类似键笙但必须掐在笙斗上。

^ 亦有三十八簧键笙、四十二簧键笙等设计。

^ 中音抱笙多使用此种设计

^ 低音抱笙多使用此种设计

^ 以高音三十六簧键笙为例。

^ 以中音三十六簧排笙为例。

^ 以次中音三十六簧排笙为例。

^ 以低音三十二簧抱笙为例。

相关条目

中国音乐

笙簧(朝鲜半岛乐器)

和笙(日本乐器)

中国乐器列表

芦笙

芒筒 ( 英语 : Mangtong )

Ploong ( 英语 : Ploong ) ,一种缅甸乐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笙
笙的最初形式,同排箫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的乐器,后来才逐渐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葫芦)笙斗。古代的笙,用葫芦作笙斗,后来吹奏者觉得笙斗体大、质脆,吹奏费气,于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
· 凤管鸾笙
凤管鸾笙凤管鸾笙凤管鸾笙的意思凤管鸾笙是什么意思凤管鸾笙什么意思凤管鸾笙的近义词凤管鸾笙的反义词凤管鸾笙的拼音【成语意思】:笙箫之乐的美称。【用法分析】:凤管鸾笙作宾语、定语;用于音乐。【成语来源】:明·廷讷《狮吼记·访友》:“歌儿舞女朝朝醉,凤管鸾笙步步随。”【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èngguǎnluánshēng【成语声母】:FGLS【凤管鸾笙的近义词】:凤管鸾箫【近似成语】: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成语接龙】:凤管鸾笙→笙歌鼎沸→沸反盈天→天涯咫尺→尺步绳趋→趋吉避凶→凶年饥岁岁寒松柏→柏舟之誓→誓死不屈→屈节辱命→命中注定→定倾扶危→危言耸听听其自然→然荻读书→书香铜臭→臭名昭著→著书立说→说东谈西→西风落叶叶瘦花残→残民害理→理之当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徒壁立→...
· 杜月笙
杜月笙(18888.22-19518.16),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广西-芦笙踩堂
每年正月大苗山里各处都举办赶坡会,迎接新年到来。芦笙踩堂是其中的重要节目之一。当日,各寨队伍从四面八方涌到芦笙坪上,齐聚芦笙柱下祭祀、踩堂,人们身穿盛装,在锣鼓声中互相拜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苗族青年姑娘们跳芦笙踩堂舞安太十三坡会芦笙节盛况(组图)(摄影张岁禄)古龙坡会(摄影张大光)苗族拉鼓舞
· 骆玉笙的唱片
骆玉笙的唱片骆玉笙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中国唱片总公司特别编辑制作了《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骆玉笙早年剧照》激光唱片专辑,出版发行,谨此献给鼓曲演唱大师骆玉笙。上一世纪80年代,在骆玉笙演唱的黄金时代,中国唱片总公司邀请她进行了一次立体声唱片录音,其中有《剑阁闻铃》、《红梅阁》、《子期听琴》、《伯牙摔琴》、《击鼓骂曹》、《祭晴雯》、《和氏璧》、《丑末寅初》等十几个段子,几乎囊括了她晚年所有代表性曲目。这次演唱、录音十分圆满,此后她曾经表示,这些录音是她所有录音中最好的。中唱公司发行的CD光盘就采用了这次录音。除此之外,还特别将北京电视台制作的专题节目《金嗓歌王骆玉笙》,制作成激光视盘。人们从中不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