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为费迪南·韦尔比斯特(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 年),中文名南怀仁,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耶稣会传教士。他于 1659 年到达中国,起初在陕西传教。1660 年奉召入京修历。康熙八年(1669 年),南怀仁特命治理历法,授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卿,又加通政使司通政使等职。卒谥勤敏,为在中国任官传教士中身后唯一有谥号者。康熙十三年(1674 年),他与蒋友仁(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米歇尔·伯努瓦的中文名,Michel Benoist,1715-1774 年)仿明末利玛窦 (Matteo Ricci) 所绘之坤舆万国全图,刊印成屏风式世界地图,称为坤舆全图。随后又与蒋友仁刊印此书,即《坤舆图说》,分二卷,以作说明。上卷论述自然地理,地体之圜,地月关系、南北两极、地震、山岳、海水之动、潮汐、江河、气行、风、云、雨、四元行之序并其术、人物等十余...
坤舆图说,二卷相关文献
图说忠、孝事趣
图说忠、孝事趣,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
坤舆万国全图
背景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万历三十年(1602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出资刊行,曰《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明神宗下诏摹绘12份,传于现世,原本可能随葬明定陵。《坤舆万国全图》原为六幅,后来装裱为一幅。简介传入日本并经抄绘、上色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坤舆万国全图》高5英尺(1.52米),宽12英尺(3.66米),以中国为地图中心。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洲)利未亚(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南北美洲)墨瓦喇尼加(未知的南方大陆)附注地理志异,绘有风俗禽兽;四方各置“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食图”、“中气图”。现存目前已发现的《坤舆万国全图》原刻本有6幅,其中保存状况较好的有2幅,这两幅现藏于梵蒂冈宗座图书馆,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詹姆斯·福特·贝尔图书馆(英语:Jam...
太极图说
注释^《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答陆子美》^《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1959年本第四卷上册540页^吕思勉著《理学纲要》第36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束景南《太易图与太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论》《东南文化》1994年第1期
坤舆格致
外部链接参考文明断裂的悲剧参考中国通史《论矿冶》的拉丁文原文(GeorgiusAgricola:DeReMetallica,H.C.HooverandL.H.Hoover译,London,1912)《论矿冶》英文版
用图说由来
徐图腾由“余”和“太阳鸟”组成。(左边是玄鸟向日,暗合徐氏始祖由鸟所生的传说。)“余”本是“俞”,类似箭矢的尖锋,它装在天竿华表建木的顶端,指向中天,用它来代表“天齐”(天的肚脐),也就是“中央”。这个形状在7400-7000年前的湖南黔阳高庙遗址的陶器刻符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陶器和骨雕上的刻符上,都已出现为天竿俞,其下的“一”是“相风仪”(风向标),下面的“八”是干栏支架与分判历度的标志。“余”立在三层坛台上,合起来表示“徐地”。
坤舆图说,二卷相关标签
历史 & 地理
地理 & 旅行
历史 & 地理
地理 & 旅行
地图集
地图
航行图
动物
历史地理学
地理学
稀世珍宝和奇观
耶稣会士
东方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