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大乘)

大般涅槃经》(梵文:महायान 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Mahāyāna 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经(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涅槃部之首。

它与部派佛教的经典共用相同名称,如现存巴利文经典大般涅槃经,两者的背景同样为释迦牟尼过世前的说法,但内容不同。

大般涅槃经简介资料
涅槃经、北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相关文献
僧人因哪位皇帝终身?据说此皇帝在《大般涅槃经》找到理论
僧人因哪位皇帝终身吃素?据说此皇帝在《大般涅槃经》找到理论,佛教源于印度,经过印度传来中国的佛教体系又有不少,最著名的三大体系即汉传佛教
查看全文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梵文Mahaparinirvana-sutra)亦称《北本涅槃经》,简称《涅槃经》。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全经共十三品。以释迦牟尼在拘尸那伽涅槃为题材,着重宣扬法身常住、涅槃时常乐我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及“一阐提人(断绝善根之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本经的译出,对鸠摩罗什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般若性空思想以极大冲击,同时将佛性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从宗教实践上来说,本经促成了中国僧人断肉食素传统的形成。相传在昙无谶译出前,东汉支娄迦谶译有《梵般泥洹经》2卷,三国魏安法贤译有《大般涅槃经》2卷,吴支谦译有《大般泥洹经》2卷,均早佚。异译本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槃经》初分异译)6卷,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南朝宋慧严、慧观与谢灵运等以昙无谶译本为主,并依法显等译《大般泥洹经》增加品目,从原本寿命品分出经叙、纯陀、哀叹、长寿等4品,由如来性品分...
查看全文
大般涅槃经
历史学者一般相信,大般涅槃经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间,在南印度集结而成。在3世纪时,由法显首次在中国译出。最早只有10卷本,后昙无谶由于阗取回后36卷,形成40卷本。版本梵文本梵文原本已散失,在20世纪初发现数个残片,残片内容合计不到40卷本的百分之一,但可以对照汉译本。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在日本高野山发现梵文残片,转写为拉丁字母后出版。英国大英图书馆所属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中收藏,编号为No.143.SA.4。原在中国和阗出土,1903年前后被英国驻喀什噶尔中国事务特别助理收购,送回英国,由英国学者研究后出版。称为HoernleManusc。此外,还有另一个残片,编号Kha-i-89。俄国圣彼德堡收藏六个残片,称为Petrovsky藏品。由沙俄驻喀什噶尔领事,在和阗一带收购。由学者G.M.Bongard-Levin研究后出版,其中一个残片可与英国编号Kha-i-89拼成一页。《巴利文大藏经》里...
查看全文
大般若经
翻译《大般若经·第六分法性品》(卷六)一般认为《大般若经》在印度贵霜王朝时在南印度广为流行,梵文本多数仍存。后来在北印度开始普及,传入中国。此经的翻译情况较为复杂,最初是东汉的支娄迦谶译出《道行般若经》十卷,三国时期曹魏僧人朱士行曾在洛阳讲《道行般若经》,觉行文简略,意义难以贯通,于是在甘露五年(260年)到于阗求得梵文原本,共计九十章,由同行者带回,由无罗叉和竺叔兰共同翻译,即《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异译本包括三国吴支谦译出的《大明度无极经》六卷、西晋竺法护所译的《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前秦竺佛念等译出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钞经》五卷。后秦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也曾于408年完成翻译此经,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共十卷二十九品,俗称《小品般若经》、《小品经》。唐朝的玄奘所译的《大般若经》共计六百卷,分成十六会,除了重译上面所提到过的《小品》和《大品》外,还包括了佛陀在王舍城鹫峰山、给孤独园...
查看全文
大般涅槃经
内容与结构此经共有五诵,阐述佛陀预示跋耆衰落及僧团会衰落的原因开始,至第五诵关于世尊入涅槃及八王分舍利而止。第一诵:世尊预示跋耆国的兴盛与衰落的条件,由此引说比丘僧团的兴盛与衰落的条件。若要僧团不衰退,共有三十五种条件。接着是舍利弗作狮子吼的原因。接着是谈及居士戒行好的益处与不好的过患。接着是世尊对波托离村的预言。接着是摩揭陀大臣供养佛陀及僧团。在此经中,佛陀展示神通过河。第二诵:简述四圣谛、认为自己已入流的,可参照法镜验证是否真是圣者、妓女菴婆巴利供养佛陀及僧团、佛陀示疾及病后开示,劝导修习者要以自己为明灯,做自己的皈依处。第三诵:魔罗请佛入灭、阐述世间八种地震的原因、八大众、八胜地、八解脱、回忆邪恶者请世尊入灭、阿难请世尊长住而被拒。第四诵:重要的四大教法、纯陀供佛及佛陀得痢疾,佛陀慈悲吩咐阿难清除纯陀的懊悔。第五诵:天人的供养及佛陀认为对佛的最高供养、交代对如来舍利的处置方式、安慰阿
查看全文
大般涅槃经相关标签
如来藏学派
涅槃部
家族谱大览
山田刘氏清房大宗公支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山田刘氏, 民国27[1938]年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源明公. 受封于刘,后以为氏.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等处. 下一子: 刘永河. 远祖 : (宋) 刘宗臣,字石坡. 诏公之子. 宗祖 : (明) 刘服九. 开六公第三子. 原籍江西泰和. 下四子: 刘思达 ; 刘思纲 ; 刘思明 ; 刘思用(未娶无后). 达, 纲二公迁江西瑞金县. 山田始祖(1世) : (明) 刘思明. 自江西泰和县南迁湖南长沙. 派祖(14世) : (清末) 刘大宗,字维翰,行十. 邦树公第三子. 为思明公长子万清公之后裔. 大宗公下五子 : 刘文清,字汝洲,行十四 ; 刘文江,字东光,行十六 ; 刘文高,字恕高,行十七 ; 刘文第,字中孚,行二十 ; 刘文全,字在兹,行廿二. 南迁派文 : 思 万宗刘志 朝启学士 国定安邦 大文经世 忠厚传家 孝友为式 俭让恭和 仁义礼智 永绍先声 佑延继嗣. 附录祖祠派文 : 思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锡福承宗祖 迎祥列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载 永远绍彭城.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支谱. 版心题 : 大宗公支谱.
浏览:0
山田刘氏清房大宗公支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山田刘氏, 民国27[1938]年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源明公. 受封于刘,后以为氏.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等处. 下一子: 刘永河. 远祖 : (宋) 刘宗臣,字石坡. 诏公之子. 宗祖 : (明) 刘服九. 开六公第三子. 原籍江西泰和. 下四子: 刘思达 ; 刘思纲 ; 刘思明 ; 刘思用(未娶无后). 达, 纲二公迁江西瑞金县. 山田始祖(1世) : (明) 刘思明. 自江西泰和县南迁湖南长沙. 派祖(14世) : (清末) 刘大宗,字维翰,行十. 邦树公第三子. 为思明公长子万清公之后裔. 大宗公下五子 : 刘文清,字汝洲,行十四 ; 刘文江,字东光,行十六 ; 刘文高,字恕高,行十七 ; 刘文第,字中孚,行二十 ; 刘文全,字在兹,行廿二. 南迁派文 : 思 万宗刘志 朝启学士 国定安邦 大文经世 忠厚传家 孝友为式 俭让恭和 仁义礼智 永绍先声 佑延继嗣. 附录祖祠派文 : 思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锡福承宗祖 迎祥列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载 永远绍彭城.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支谱. 版心题 : 大宗公支谱.
浏览:0
山田刘氏清房大宗公支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山田刘氏, 民国27[1938]年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源明公. 受封于刘,后以为氏.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等处. 下一子: 刘永河. 远祖 : (宋) 刘宗臣,字石坡. 诏公之子. 宗祖 : (明) 刘服九. 开六公第三子. 原籍江西泰和. 下四子: 刘思达 ; 刘思纲 ; 刘思明 ; 刘思用(未娶无后). 达, 纲二公迁江西瑞金县. 山田始祖(1世) : (明) 刘思明. 自江西泰和县南迁湖南长沙. 派祖(14世) : (清末) 刘大宗,字维翰,行十. 邦树公第三子. 为思明公长子万清公之后裔. 大宗公下五子 : 刘文清,字汝洲,行十四 ; 刘文江,字东光,行十六 ; 刘文高,字恕高,行十七 ; 刘文第,字中孚,行二十 ; 刘文全,字在兹,行廿二. 南迁派文 : 思 万宗刘志 朝启学士 国定安邦 大文经世 忠厚传家 孝友为式 俭让恭和 仁义礼智 永绍先声 佑延继嗣. 附录祖祠派文 : 思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锡福承宗祖 迎祥列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载 永远绍彭城.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支谱. 版心题 : 大宗公支谱.
浏览:0
山田刘氏清房大宗公支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山田刘氏, 民国27[1938]年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源明公. 受封于刘,后以为氏.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等处. 下一子: 刘永河. 远祖 : (宋) 刘宗臣,字石坡. 诏公之子. 宗祖 : (明) 刘服九. 开六公第三子. 原籍江西泰和. 下四子: 刘思达 ; 刘思纲 ; 刘思明 ; 刘思用(未娶无后). 达, 纲二公迁江西瑞金县. 山田始祖(1世) : (明) 刘思明. 自江西泰和县南迁湖南长沙. 派祖(14世) : (清末) 刘大宗,字维翰,行十. 邦树公第三子. 为思明公长子万清公之后裔. 大宗公下五子 : 刘文清,字汝洲,行十四 ; 刘文江,字东光,行十六 ; 刘文高,字恕高,行十七 ; 刘文第,字中孚,行二十 ; 刘文全,字在兹,行廿二. 南迁派文 : 思 万宗刘志 朝启学士 国定安邦 大文经世 忠厚传家 孝友为式 俭让恭和 仁义礼智 永绍先声 佑延继嗣. 附录祖祠派文 : 思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锡福承宗祖 迎祥列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载 永远绍彭城.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支谱. 版心题 : 大宗公支谱.
浏览:0
山田刘氏清房大宗公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山田刘氏, 民国27[1938]年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源明公. 受封于刘,后以为氏.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等处. 下一子: 刘永河. 远祖 : (宋) 刘宗臣,字石坡. 诏公之子. 宗祖 : (明) 刘服九. 开六公第三子. 原籍江西泰和. 下四子: 刘思达 ; 刘思纲 ; 刘思明 ; 刘思用(未娶无后). 达, 纲二公迁江西瑞金县. 山田始祖(1世) : (明) 刘思明. 自江西泰和县南迁湖南长沙. 派祖(14世) : (清末) 刘大宗,字维翰,行十. 邦树公第三子. 为思明公长子万清公之后裔. 大宗公下五子 : 刘文清,字汝洲,行十四 ; 刘文江,字东光,行十六 ; 刘文高,字恕高,行十七 ; 刘文第,字中孚,行二十 ; 刘文全,字在兹,行廿二. 南迁派文 : 思 万宗刘志 朝启学士 国定安邦 大文经世 忠厚传家 孝友为式 俭让恭和 仁义礼智 永绍先声 佑延继嗣. 附录祖祠派文 : 思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锡福承宗祖 迎祥列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载 永远绍彭城.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支谱. 版心题 : 大宗公支谱.
浏览:100
山田刘氏清房大宗公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山田刘氏, 民国27[1938]年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源明公. 受封于刘,后以为氏.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等处. 下一子: 刘永河. 远祖 : (宋) 刘宗臣,字石坡. 诏公之子. 宗祖 : (明) 刘服九. 开六公第三子. 原籍江西泰和. 下四子: 刘思达 ; 刘思纲 ; 刘思明 ; 刘思用(未娶无后). 达, 纲二公迁江西瑞金县. 山田始祖(1世) : (明) 刘思明. 自江西泰和县南迁湖南长沙. 派祖(14世) : (清末) 刘大宗,字维翰,行十. 邦树公第三子. 为思明公长子万清公之后裔. 大宗公下五子 : 刘文清,字汝洲,行十四 ; 刘文江,字东光,行十六 ; 刘文高,字恕高,行十七 ; 刘文第,字中孚,行二十 ; 刘文全,字在兹,行廿二. 南迁派文 : 思 万宗刘志 朝启学士 国定安邦 大文经世 忠厚传家 孝友为式 俭让恭和 仁义礼智 永绍先声 佑延继嗣. 附录祖祠派文 : 思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锡福承宗祖 迎祥列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载 永远绍彭城.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支谱. 版心题 : 大宗公支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