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早认识也是最为重要的血型系统。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的不同抗原所决定,与人类输血时发生的溶血反应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抗原也存在于牛、羊和一些猿类等其他动物体内。ABO血型可能继承自数百万年前一个共同的灵长类祖先,并在传染病免疫反应具关键作用。

ABO血型系统相关文献
Rh血型系统
人口数据Rh血型的频率和RhD-基因纯合子的频率在不同人群中是不同的。参考文献^稀有血型库存告急33名志愿者捐献“熊猫血”_河北_光明网.^淮北全城急寻的熊猫血找到了车祸伤者等待救援_安徽新闻_新闻中心_安徽网.^游客国外受伤需"熊猫血"女导游跨国献血_科技_中国网.^Mack,Steve.Re:IstheRHnegativebloodtypemoreprevalentincertainethnicgroups?.MadSciNetwork.March21,2001.^TouinssiM,ChiaroniJ,DegioanniA,DeMiccoP,DutourO,BauduerF.DistributionofrhesusbloodgroupsystemintheFrenchbasques:areappraisalusingtheallele-specificprimersPCRmethod...
查看全文
血型系统
发现史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首次报道,健康人的血清对一些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通过混合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他发现了A、B、O三种血型,他的学生Decastrello和Sturli又于两年后发现了第四种——AB型。兰德施泰纳因此获得193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捷克血清学家扬斯基(英语:JanJanský)也于1907年独立发现人类血液可分为四种血型。但由于当时通讯不便,只有兰德施泰纳的成就得到科学界广泛承认,扬斯基则几乎被遗忘,仅在前苏联等少数国家仍有提及。1910至1911年,波兰人希尔斯菲尔德和德国人冯·登格恩(英语:EmilFreiherrvonDungern)发现了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性。1924年,德国数学家贝恩斯坦进一步阐释了ABO的遗传方式是由同一基因座上的几个等位基因决定的。英国人沃特金斯(Watkins)和摩尔根(Mo
查看全文
MNS血型系统
发现简史1927年,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和菲利普·列文(PhilipLevine)将人类血液输入家兔体内以获得特异性抗体时,发现了M和N抗原。1947年,Walsh和Montgomery发现了另一种抗原,取名S,Sanger等证明此抗原与MN型连锁。1951年列文等又进一步发现了S的对偶抗原s。这两类血型糖蛋白分别由两个彼此紧密连锁的基因GYPA和GYPB编码。其他抗原除主要抗原外,MNS血型系统还有许多变异型和亚型,包括U、M、M、M1、M2、M、M、M、M、N、N2、En、T、Can、Sj、M、St、S、S、U、U以及称为Milteiberger系列的8个抗原等。这些抗原大都非常罕见。参考(英文)MarkE.Brecher,Editor(2005),AABBTechnicalManual,fifteenthedition,Bethesda,MD:AABB,ISBN1-56935-1...
查看全文
P血型系统
发现历程192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和美国免疫学家菲利普·列文在研究新生儿溶血症期间,从输入人类血液的家兔体内发现一种新抗体。这种抗体可以凝集一部分人的红细胞,而对另一部分人群的红细胞则没有效果。他们将这两种血型分别称为P(+)型和P(-)型。他们同时发现了属于另一种血型系统即MNS血型系统的M、N抗原。后来,人们将P(+)型和P(-)型分别称为P1型和P2型。1959年,Matson发现了同属于此系统的P抗原,1965年,Kortekangas又将这一亚型细分为P1和P2型。参看血型
查看全文
血型
血型的发现史及意义人类最早认识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类个体的红细胞有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后来,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数年后,兰德施泰纳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1930年,兰德施泰纳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几十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由1935年成立的国际输血协会专门负责认定与命名工作。得到承认的30种人类血型系统包括超过600种抗原,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见。血型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型系统也曾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以及亲子鉴定中,但目前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人类的血型系统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寻根记 : 连城济阳江氏世系概要
原书: [台湾 : 编撰者], 1991年(雾峰 : 彦美排版彩色印刷).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江姓始祖 : (夏) 思成,又名元仲,号胤初. 伯益之子. 徽州一世祖(71世) : (汉) 江革,字次翁. 初居临淄,后迁邳州. 开化始祖(90世) : 江岁卿. 正根祖(110世) : (宋) 江万里,字右心 ; 江万载,字右山 ; 江万倾,字右崖. 为三右. 万里公子孙析置上杭, 福州, 诏安, 海澄, 潮州, 揭阳, 饶平等地. 三右祖下分六房(111世) : 江镐,字义斋(迁饶州) ; 江铸,字直斋 ; 江镗,字侃斋 ; 江钥,字顺斋(居同安) ; 江钲,字遁斋(居河源) ; 江锜,字祥斋(迁海澄龙井). 为六斋. 注 : "江氏早期迁台始祖明细表" 参见第27页. 闽西济阳始祖 : (唐) 鲁野一公,号仲宜 ; 鲁野二公. 原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散巢树下. 至清流江家坑肇基. 四堡开基祖 : 江廿一郎. 子孙分布清流江坊, 连城姑田. 连城迪坑创基祖(14世) : 江杨忠,又名九益. 子孙分布连城迪坑, 北团下江坊. 支根二号一世祖 : 江八郎. 生于西元1059年. 子孙析置三坪, 梅县, 湖贵等地. 平和派支一世祖 : 江千五郎,号肇元. 由葛布大溪至大径狮峰居住. 子孙析置荣林田, 江寨等地. 支根三号开山祖 : 江九郎. 子孙析置连城庙前,溪尾村上江屋等地. 支根四号一世祖 : (宋) 江三六郎. 定基江屋营,子孙析置岗背垅等地. 濡公系支祖(8世) : (明) 江濡,字涵宇,号振莲. 日清公第四子. 居城内文场. 子孙析置罗坊岗背,北团等地. 淳公系支祖(8世) : (明) 江淳,字厚庵. 日清公第五子. 迁罗坊定居. 姑田岭兜开基祖(7世) : (元) 江日华,字东庄. 益隆公房字派(11-25世) : 仙长元大 应联维承发 朝廷家国修 和 日华公房字派(11-24世) : 李湖益兴 世生起昌 大崇元洪 衍丕 淳公房字派(18-25世) : 绍如家和 维启正积. 三六郎公系统一新字派(26世起) : 道盛德志善 文章礼乐隆 克敦昭先绪 继述焕宗公. 散居地 : 福建省连城县; 台湾省台中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寻根记 _ 连城济阳江氏世系概要, 1, 1600-1991
原书: [台湾 : 编撰者], 1991年(雾峰 : 彦美排版彩色印刷).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江姓始祖 : (夏) 思成,又名元仲,号胤初. 伯益之子. 徽州一世祖(71世) : (汉) 江革,字次翁. 初居临淄,后迁邳州. 开化始祖(90世) : 江岁卿. 正根祖(110世) : (宋) 江万里,字右心 ; 江万载,字右山 ; 江万倾,字右崖. 为三右. 万里公子孙析置上杭, 福州, 诏安, 海澄, 潮州, 揭阳, 饶平等地. 三右祖下分六房(111世) : 江镐,字义斋(迁饶州) ; 江铸,字直斋 ; 江镗,字侃斋 ; 江钥,字顺斋(居同安) ; 江钲,字遁斋(居河源) ; 江锜,字祥斋(迁海澄龙井). 为六斋. 注 : "江氏早期迁台始祖明细表" 参见第27页. 闽西济阳始祖 : (唐) 鲁野一公,号仲宜 ; 鲁野二公. 原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散巢树下. 至清流江家坑肇基. 四堡开基祖 : 江廿一郎. 子孙分布清流江坊, 连城姑田. 连城迪坑创基祖(14世) : 江杨忠,又名九益. 子孙分布连城迪坑, 北团下江坊. 支根二号一世祖 : 江八郎. 生于公元1059年. 子孙析置三坪, 梅县, 湖贵等地. 平和派支一世祖 : 江千五郎,号肇元. 由葛布大溪至大径狮峰居住. 子孙析置荣林田, 江寨等地. 支根三号开山祖 : 江九郎. 子孙析置连城庙前,溪尾村上江屋等地. 支根四号一世祖 : (宋) 江三六郎. 定基江屋营,子孙析置岗背垅等地. 濡公系支祖(8世) : (明) 江濡,字涵宇,号振莲. 日清公第四子. 居城内文场. 子孙析置罗坊岗背,北团等地. 淳公系支祖(8世) : (明) 江淳,字厚庵. 日清公第五子. 迁罗坊定居. 姑田岭兜开基祖(7世) : (元) 江日华,字东庄. 益隆公房字派(11-25世) : 仙长元大 应联维承发 朝廷家国修 和 日华公房字派(11-24世) : 李湖益兴 世生起昌 大崇元洪 衍丕 淳公房字派(18-25世) : 绍如家和 维启正积. 三六郎公系统一新字派(26世起) : 道盛德志善 文章礼乐隆 克敦昭先绪 继述焕宗公. 散居地 : 福建省连城县; 台湾省台中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5.古今万姓统谱 :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7[1579]刻本. 36册.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附 : 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 及氏族博攷14卷.
浏览:100
5.古今万姓统谱 :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7[1579]刻本. 36册.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附 : 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 及氏族博攷14卷.
浏览:100
4.古今万姓统谱 :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7[1579]刻本. 36册.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附 : 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 及氏族博攷14卷.
浏览:100
4.古今万姓统谱 :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7[1579]刻本. 36册.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附 : 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 及氏族博攷14卷.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