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命名和辞源地球的英文名“Earth”源自中古英语,其历史可追溯到古英语(时常作“eorðe”),在日耳曼语族诸语中都有同源词,其原始日耳曼语词根构拟为“*erþō”。拉丁文称之为“
地球构造
概述地球结构可以由化学手段和力学的手段——例如流变学确定。物理学上,地球可划分为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和内核5层。化学上,地球被划分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和内核。地质学上对地球各层的划分,按照自地表的深度,分别是:利用地震波获得地球的内部信息。地球的各层可以由折射和反射的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间接得知。横波不能通过地核,在其他的层中速度也不同。波速在不同层中间的变化遵守折射的斯涅尔定律。高速地震波引起的反射则和光波在镜面上的反射类似。地核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5kg/m。由于地表物质的平均密度只有约3000kg/m,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地球核心区域有密度更大的物质。关于地核的更多信息则来自于地震学研究。地震学测量显示,地核由2部分构成:半径为1220公里的固体内核和裹在外面的液体外核,总半径3400公里。固体内核是由英格·莱曼在1936年发现的,成分主要是铁和镍。在45亿年前的地球早期...
地球自转
自转的周期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2.1秒。但是近年来地球自转周期在缓慢增加(即转速缓慢减小),导致需要对全球计时器进行调整,例如2005年12月31日全球钟表统一加一秒。这样的调整称为闰秒。转动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5度;而表面每点的线速度随纬度而变化,是赤道的线速度乘以纬度的余弦。因此赤道的线速度是最大的,两极的线速度最小,而赤道线的速度约465.1m/s。恒星日与太阳日在春分时从太阳看到的地球转轴倾角(或倾角)和它相对于自转轴和轨道平面在像地球的一个顺行平面,恒星日是短于太阳日。在时间点1,太阳和遥远的恒星都在头顶上(在相同的方向上);在时间点2,行星转动360°,遥远的恒星右出现在头顶上,但太阳并不在头顶上(1→2=一恒星日);太阳要稍后,在时间点3,才会抵达头顶上(1→3=一太阳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转动一周的时间(从正午至正午)称为...
地球公转
轨道地球在公转中所形成的封闭轨迹,称为地球轨道。其在天球上的投影,称为黄道。参数地球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具体参数如下:半长轴:149600000公里半短轴:149580000公里半焦距:2500000公里周长:940000000公里偏心率:0.0167扁率:1:7000近日点和远日点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有一点距离太阳最近,称为近日点,有一点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如:1982年,地球经过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4日19时,经过远日点的时间是7月4日22时。由于近点年比回归年长25分7秒,所以地球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日期,每57年要推迟一日。中距点:即轨道椭圆短轴的两端。如:1982年4月3日和10月5日时地球经过中距点。地球的轨道面地球轨道所在的平面称为地球的轨道面,也称为黄道面。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并不重合,而是有一个交角(二面角),就是黄赤交角。在2000年,这...
Google地球
纵览Google地球使用了公共领域的图片、受许可的航空照相图片、KeyHole间谍卫星的图片和很多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城镇照片。甚至连Google地图没有提供的图片都有。分为免费版与专业版两种。语言功用维基百科和Panoramio2006年12月Google地球增加了一个新的图层,名称为“地理网络”,内容包括集成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和Panoramio的相关照片。在维基百科,用户可以通过{{Coord}}模板在条目中添加地理坐标。2007年7月Google收购Panoramio。Panoramio网站上经过定位的照片匹配Google地球收录条件并经管理人员审查通过之后,通常在一星期后便会在Google地球上相应的位置展示,而等待接受审查的时间最多需要三星期。模拟飞行器在Google地球启动成功后,使用Windows的用户,按下Ctrl+Alt+A会弹出Google模拟飞行器;而使用MacOSX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