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简介资料
(存疑)25 年 - (存疑)220 年
中文(文言文)
子部
相关人物
神农本草经相关文献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二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二,儒者不必以医名。而知医之理,则莫过于儒者。春秋时,和与缓,神于医者也。其通周易,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校定神农本草经序
神农本草经―校定神农本草经序,神农本草经三卷,所传白字书。见大观本草。按嘉补注序云,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一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一,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发 味苦温。主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仍自还神化。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
成书问题《汉书·艺文志》登载了“《神农黄帝食禁》七卷”与“《神农》二十篇”两种文献,前者归属于“经方家”,后者则为“农家”,东汉的班固解释“《神农》二十篇”为六国时期诸子担心诸侯荒怠农事,故托言是神农所作,成书于西汉之前的“《神农》二十篇”并不是登载各种草石功效的《神农本草经》。清人孙星衍认为这部书或有可能源自神农、黄帝之时,当时虽无文字,但药石知识相传不绝,经过历代名家修订、增补(例如:吴普的《神农本草》六卷),屡有阙佚,今本远非古本之旧。大致上,西汉已有“本草”之名,亦有托言“神农、黄帝”之食禁书、经方家言,这虽为今本《神农本草经》之滥觞,但已非古本《神农黄帝食禁》面貌。参见伏羲:八卦、莱布尼兹神农:神农本草经皇帝:黄帝内经三坟五典李时珍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相关标签
中医古籍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38卷,含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义堂, 2009年六修. 3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为赣, 鄂, 湘三省支系合谱. 注 : 此谱缺卷38. 鼻祖 : 神农,名石年,号烈山,曰炎帝,亦曰厉山. 派演姜水(今陕西岐山县),以地为姓. 始祖 : 姜志模,行二. 炎帝160世孙. 任阳山令. 生五子 : 姜兆麒,行一(迁湖北) ; 姜兆麟,行二(分迁湖北,迁南康祖) ; 姜兆熊(武昌祖) ; 姜兆罴(太湖祖) ; 姜兆梦(迁江西瑞昌). 兆梦公下三子 : 姜泰益,字文三,名其增 ; 姜泰盟,字广三(自豫章迁兴国洲) ; 姜泰孟,字顺三(迁湖北武昌). 泰益公下三子(1世) : 姜俊二 ; 姜俊爵,行二(迁湖北,为兴武二邑开基祖) ; 姜俊禄,行三(迁湖北). 俊二公派下房祖(3世) : 姜绍敬,字储城(江西陶坡) ; 姜绍祖,字储宗(江西井泉,南北姜祖) ; 姜绍禄,字储读(湖北武昌) ; 姜绍福,字储绥,号万春(湖北阳新三溪). 俊爵公派下房祖(4世) : 姜绍钟(湖北阳新) ; 姜绍禄(迁湖北大冶). 百代原派: 学宗自道泰 荣达显家邦 步武昭前烈 诒谋启后昌 宏开恢业远 振拔继声长 敬义卜隆盛 丹书孚典章 联情恒锡祚 衍序定流芳 树德天心眷 敦伦祖泽扬 历传荆秀丽 常见士豪强 先哲逢时茂 嗣生庆运康 国清怀美玉 廷献本贤良 支派延悠久 重修百代纲. 古谱老派五十派: 世运承先泽 光华继后知 家国文明远 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 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 天壁可为谋 子能辉前志 兆泰俊仁储. 新派三十八代: 孝有 锦秀芬香 前传衍庆 勋烈隆昌 创基建业 丹书训详 英才佐议 忠信相唐 广侯锡爵 祖武流芳. 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 阳新县, 武昌县; 湖南省平江县; 江西省瑞昌县; 陕西省安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目录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38卷,含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义堂, 2009年六修. 3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为赣, 鄂, 湘三省支系合谱. 注 : 此谱缺卷38. 鼻祖 : 神农,名石年,号烈山,曰炎帝,亦曰厉山. 派演姜水(今陕西岐山县),以地为姓. 始祖 : 姜志模,行二. 炎帝160世孙. 任阳山令. 生五子 : 姜兆麒,行一(迁湖北) ; 姜兆麟,行二(分迁湖北,迁南康祖) ; 姜兆熊(武昌祖) ; 姜兆罴(太湖祖) ; 姜兆梦(迁江西瑞昌). 兆梦公下三子 : 姜泰益,字文三,名其增 ; 姜泰盟,字广三(自豫章迁兴国洲) ; 姜泰孟,字顺三(迁湖北武昌). 泰益公下三子(1世) : 姜俊二 ; 姜俊爵,行二(迁湖北,为兴武二邑开基祖) ; 姜俊禄,行三(迁湖北). 俊二公派下房祖(3世) : 姜绍敬,字储城(江西陶坡) ; 姜绍祖,字储宗(江西井泉,南北姜祖) ; 姜绍禄,字储读(湖北武昌) ; 姜绍福,字储绥,号万春(湖北阳新三溪). 俊爵公派下房祖(4世) : 姜绍钟(湖北阳新) ; 姜绍禄(迁湖北大冶). 百代原派: 学宗自道泰 荣达显家邦 步武昭前烈 诒谋启后昌 宏开恢业远 振拔继声长 敬义卜隆盛 丹书孚典章 联情恒锡祚 衍序定流芳 树德天心眷 敦伦祖泽扬 历传荆秀丽 常见士豪强 先哲逢时茂 嗣生庆运康 国清怀美玉 廷献本贤良 支派延悠久 重修百代纲. 古谱老派五十派: 世运承先泽 光华继后知 家国文明远 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 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 天壁可为谋 子能辉前志 兆泰俊仁储. 新派三十八代: 孝有 锦秀芬香 前传衍庆 勋烈隆昌 创基建业 丹书训详 英才佐议 忠信相唐 广侯锡爵 祖武流芳. 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 阳新县, 武昌县; 湖南省平江县; 江西省瑞昌县; 陕西省安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目录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浏览:0
神农本草经导读知识
神农本草经作者
神农本草经作者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集结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浏览量:880次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它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主要记录的就是中草药,一共记载了365种草药,根据上、中、下三品分类,分析了药物的疗效、适应病症及用药剂量等。《神农本草经》是以“神农”托名,但是却在汉朝才成书,这说明这本著作并不是一人之作,也不是一时之作,它是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医药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在秦汉时期举行的一次对中国中医药的系统总结。《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这里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这一部分很明确的提出了药材之间的搭配和相克等,是对药物很先进的认知。
浏览量:1247次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的区别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的区别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起源于神农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本草纲目》是古代药学著作,明朝李时珍撰。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两本都是中药学专著,两者的差别主要有两个,一个内容,一个应用价值。神农本草经将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可常吃无毒,中品者有小毒,下品者是些泻下,或者有大毒,或者是些矿物药。本草纲目特点是综合了前人的药材,以及李时珍寻找到的一些民间本草。神农本草经创作时间不明,语言难懂;本草纲目创作时间较晚,之前已经积累大量临床实践经验,且明代的气候和生物与今天差异较小,应用价值较高。
浏览量:1176次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皇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作者秦越人,号扁鹊,渤海鄚郡(今河北任丘县)人,杰出的医学家。医疗经验丰富,长于脉诊。治病随俗应变,过邯郸为带下医,过洛阳为耳目痹医,入咸阳为小儿医。据《汉书·艺文志》: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浏览量:9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