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圣母

圣母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圣母简介资料
1473 年
多米尼哥·基兰达奥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绘画
早期文艺复兴
圣母相关文献
恩宠圣母
参考文献Milano.ItalianTouringClub.2003.ISBN88-365-2766-3.Lòpez,Guido.ISignoridiMilano.Rome:
查看全文
圣母领报
同主题作品格雷考(ElGreco,1541年-1614年)1576年画的《圣母领报》参见圣母领报
查看全文
圣母
语源古希腊语:Θεοτόκος(Theotokos)是由两个希腊语单字组成的词,其中希腊语:Θεός是神、上帝的意思,而希腊语:τόκος是怀孕、生子的意思,相当于拉丁语:Deipara、Deigenetrix。学者雅罗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Pelikan)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是“那位生下神的人”(theonewhogivesbirthtotheonewhoisGod)。在英语世界中,Theotokos通常被译为MotherofGod,但就字面意义而言,这是一个不精确的翻译。英语:MotherofGod对应于拉丁语:MaterDei,相当于希腊文单字ΜήτηρτουΘεού(MētērtouTheou),或古希腊语:Θεομήτωρ(Theomētor,另一个拼法为Θεομήτηρ,Theomētēr),这两个单字都是“神的母亲”之意。它通常被缩写为MPΘΥ,作为马利亚的象征符号。在...
查看全文
三圣母
神话关于三圣母最为著名的神话故事出自于民间戏曲《宝莲灯》。玉皇大帝的妹妹思凡下界与人间男子杨君通婚(《西游记》第六回有所提及),生下两儿一女,第二个孩子就是二郎神,故其三圣母为二郎神的妹妹,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三圣母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居于华山顶峰的西岳庙圣母殿(又称作圣母宫、圣母庙或雪映宫)中,有婢女灵芝相伴。三圣母拥有一盏威力无比的法器—宝莲灯(女娲娘娘补天用的五色神火化身而成),每当世间有旱涝之灾时,她便用宝莲灯为民解难,造福当地黎民百姓,是个有求必应的女神。相传三圣母在华山上偶遇到人间落第书生刘彦昌,与之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子,名叫沉香。不料三圣母却因此触犯了天规而被其兄二郎神骗走了宝莲灯,随后将三圣母镇压于华山的莲花峰下。待沉香长大后,拜师于霹雳大仙,学得一身本领,最终战胜二郎神,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一家人才得以团圆。民间信仰当地民间百姓为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前
查看全文
圣母领报
圣经记载圣母领报主要记载于《路加福音》第一章:另一段记载了天使给若瑟的信息的文字,出现在《玛窦福音》第一章:死海古卷1947年出土的死海古卷中的Q4Q246部分也同样记载道(已译成英文):相关作品画作圣母领报(达芬奇)
查看全文
圣母相关标签
Christianity
saints-and-apostles
Jesus-Christ
Virgin-and-Child
Virgin-Mary
圣母玛利亚
耶稣
花瓶
树木
家族谱大览
1.忠州母氏族谱, 1, 1370-201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忠州母氏族谱, 1, 1370-201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大同市北宋庄村白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白氏族谱编纂委员会, 2007年初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五世祖 : (清) 白良壁. 5世以上不详. 祖先于明末自浑源县张庄村迁居北宋庄村. 支祖(10世) : 白和 ; 白亮 ; 白清 ; 白耀 ; 白宝 ; 白生 ; 白武(1885年生) ; 白云(1883年生) ; 白文(1888年生) ; 白绅,别名白老三(1893年生) ; 白儒 ; 白雄 ; 白璧. 起名配字(5-11世隔代) : 进 永 万. 续起名配字(15世起隔代) : 仁 德 正 清 源, 旭 日 东 升 照. 立 定 冲 天 志, 应 建 一 世 功. 散居地 : 山西省大同市古店镇北宋庄村, 圣水沟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满洲中央银行[职员履历及家谱档案资料]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康德12[1945]. [99]页. 满洲国(1932-1945)为中日八年抗战(1937-1945)前期, 日本在中国境内东北扶植的傀儡国, 听从日本政府的摆布, 其年号有大同1-2[1932-1933], 康德1-12[1934-1945], 为期甚短.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妻子儿女父母等三代之姓名出生日期之纪录及履历表等. 散居地: 中国东北辽宁省河北省吉林省安东省及等全国各地.
浏览:0
何氏族谱
何氏族谱
源流一 晋是周朝早期的一个诸侯国,第一任国君 是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干。他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被封在唐这个地方,虞的儿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 ( 见毛诗谱 ) 。周武王的夫人是姜太公之女,被后世尊为圣母。周武王与妻子邑姜欢会时,曾梦见天帝对他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字叫虞,将来可把唐国封给他。后来胎儿出生了,手心果然有个“虞”字,故起名为虞,人称叔虞。“唐叔虞”三字中,唐是封地名,叔是排行,虞才是名,为姬姓。 唐代姓氏名著《元和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 庐江何氏的“姬—韩—何”姓源,已被唐朝何德、何弘敬、何俛等墓志铭证实。 源流二 据《商周家族形态研究》载:何姓,“铭于商朝晚期青铜器上铭文,系商王族异姓亲族的氏号”。另甲骨文卜辞有何族参加祭祀的记载。 还有源自少数民族中的何姓。在中国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越葱岭,建立了康国,并日益强大起来,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源流三 源自他姓改姓。《汉书·五行志》中说:东汉时有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后来自称何姓,子孙繁衍,遂成何姓一支。《姓谱》载:汉代凶奴单于的后裔,归汉后有“何奈”氏,又写作“何柰”氏,晋代幽州牧王浚手下有位将军就姓“何奈”名“虎”。还有“何拔”、“何居”、“何郎”、“何鲁”、“何丘”等复姓。另外,何繜中记述的小子何当为姬姓何氏。另外,商的子姓分支中也有何氏。荷兰姓氏 Bosman 改姓何。清末,来香港发展的荷兰裔犹太人何仕文原荷兰姓氏是 Bosman 汉化为何姓, Bosman 的粤语发音是 Boss-e-man 音译为粤语是“何仕文”(粤语拼音 Ho Sze Man ),另外有猜测说何仕文为表明他来自荷兰所以其汉化的姓氏为“何”与荷兰的“荷”同音。详见何启东家族。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内宫官吏娙何,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娙何,亦称娙娥,是汉朝时期设置的女官名称,后成为西汉妃嫔的称号。娙何之称由汉武帝刘彻所置,后来依汉元帝刘奭执政的规定,娙何位居昭仪之下,地位相当于关内侯。娙何负责掌管内宫事务,地位相当高,官秩比中二千石的二品大员。在史籍《汉官六种·汉官旧仪·补遗》中记载:“娙娥秩比将军、御史大夫。众人谓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在汉朝的官位中,凡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等中央机构的主管长官,皆为中二千石俸禄。 在娙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母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何氏。 源流五 源于国名,出自隋朝时期西域何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据史籍《隋书》记载:“西域有何国。” 西域何国,实际上是“屈霜你迦”之首音节汉译。“屈霜你迦”,就是梵语化词 Kushacirc ; nika 、中古波斯语 Kushacirc ; nik 、阿拉伯语 Kushacirc ; niyya 等的译音。何国位于古康国与古安国之间,是连接东西粟特的枢纽,又译为“贵霜匿”,为昭武九姓诸国之一,一度曾隶属于唐王朝管辖。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满汉大臣传》记载: ⑴ . 蒙古族客烈亦惕氏,出自蒙古族古老的克烈部,首领就是著名的王罕,在成吉思汗灭克烈部后,皆归于成吉思汗麾下。在明朝末期,蒙古族客烈亦惕氏即有冠汉姓为何氏、和氏者。 ⑵ . 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豁罗剌思氏、火鲁剌思氏、郭尔罗特氏等,为尼鲁温蒙古和迭尔列斤蒙古的时期,弘吉剌惕部人迷薛儿·玉鲁生一子,名叫豁罗剌思,他组织了害罗剌思氏族,其后人以豁罗剌思为姓氏,成为弘吉剌惕部的分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当文史料中曾以“火鲁剌思”、“郭尔罗特”等文字出现过,在史籍《蒙古秘史》中以“豁罗剌思”表述。成吉思汗铁木真初兴时期,豁罗剌思部曾反对过他,后来又支持和参加他统一漠北的许多战争。成吉思汗分封领地的时候,豁罗剌思部随同哈布图哈萨尔游牧于大兴安岭西麓,这时的部号多称郭尔罗斯。十六世纪中叶,郭尔罗斯部随同孛儿只斤氏迁徙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游牧。明末后金天命九年 ( 公元 1624 年 ) ,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布木巴,带领部分部众随科尔泥部首领奥巴依后金。顺治五年,布木受封为札萨克镇国公,掌郭尔罗期前旗。九年之后,哈萨尔的后裔回穆带别一部分郭尔罗期部众归后金,受封为札萨克辅国公,领郭尔罗斯后旗。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郭尔罗斯氏多冠以汉姓为何氏、郭氏、高氏等。 ⑶ . 蒙古族夏日高勒氏,亦称夏日豁勒氏、夏日古勒氏,世据夏日哈 ( 今青海都兰 ) ,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有汉姓何氏、夏氏、黄氏等。 ⑷ . 据史籍《满汉大臣传》记载:蒙古族莽努特氏,为喀尔喀蒙古的一个部落,今中国河套以北、蒙古国、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南广大地区均有莽努特氏族人分布,而且是蒙古国的主要姓氏之一。在清朝晚期以后,中国境内的蒙古族莽努特氏多冠汉姓为何氏。 ⑸ . 蒙古族克什克腾氏,以地为氏。克什克腾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赐军队的“却薛台”称号,即亲军卫队,清朝时期称克什克腾旗,后多冠汉姓为何氏、和氏。 ⑹ . 蒙古族毛忽来氏,为蒙古扎剌亦尔部木华黎的后裔子孙,蒙古语 Mohulai( 毛忽来 ) 即木华黎的蒙语读音。扎剌亦尔·木华黎氏蒙古著名将领、攻金统帅。他沉毅多智略,又骁勇善战,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被蒙古民族誉称为“四杰”之一。他的后裔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氏,世居其封地鄂尔多斯 ( 今内蒙古鄂尔多斯 ) ,后多冠以汉姓为何氏、牟氏、李氏等。 ⑺ . 蒙古族忙忽惕氏,亦称忙古德氏、忙努德氏。成吉思汗上八世祖篾年土敦的第七子纳臣把阿秃儿之子忙忽台组织了忙忽惕氏族,其后人以忙忽惕为姓氏。忙忽惕部初依附于泰亦赤兀惕,在“十三翼之战”中同札答兰等部结盟,与成吉思汗铁木真为敌。战后,忙忽惕人对札木合的残暴不满,在首领忙忽惕·畏答儿率领下归附铁木真,参加了统一蒙古各部之战。在“哈兰真沙坨之战”中,忙忽惕·畏答儿与兀鲁兀惕·术赤台同为铁木真的先锋,冲垮了敌军五个梯队,迫其退军,使铁木真转危为安。成吉思汗在分封诸王时,许多忙忽惕部族人都跟随忙忽惕·斡赤斤东行,定居于大兴安岭以东。也有一部分忙忽惕部族人生息在哈拉哈河流域,在现今的内蒙古奈曼、宁城、翁牛特、阜新等地,都有散居的忙忽惕氏族人。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忙忽惕氏多冠汉姓为何氏、贺氏、牛氏等。 ⑻ . 蒙古族莽格努特氏,源出元朝时期的忙忽惕氏分支后裔,世居喀喇沁 ( 今内蒙古喀喇沁左翼 )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Manggenu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何氏、牛氏。 ⑼ . 蒙古族布尔图氏,世居克什克腾 ( 今内蒙古赤峰 )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Bult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何氏、和氏。 ⑽ . 蒙古族赫哷氏,亦称何勒氏,世居巴林 ( 今内蒙古巴林左、右旗 )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Here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何氏。 ⑾ . 蒙古族和脱果特氏,亦称何勒特氏,世居地待考。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Hetogot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何氏。 ⑿ . 蒙古族赫锡特氏,亦称何西勒,源出巴尔虎蒙古,世居克鲁伦 (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 )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Hesi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何氏。 源流七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文献《河北大厂何氏家谱》中记载: ⑴ . 大厂回族何氏,世居江南金陵上元县,始祖为失兀喇,在元朝时期被赐给蒙古名“何也思答儿”。到明朝初期,何也思答儿随燕王朱棣至北京阜城门,后于明永乐初年 ( 公元 1403 年 ) 被封为武德将军、上千户,在明永乐二年 ( 公元 1404 年 ) 迁至河北大厂庄定居,并取“何也思答儿”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称何氏。 ⑵ . 在回族中,也有取伊斯兰教教义中的汉译“火者” ( 意为显著和富有,后演变成了尊贵、学者、圣裔 ) 的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何氏。今居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的回族,仍将何氏读为“火”音。 源流八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锡伯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世居乌喇( 今吉林永吉 ) 、叶赫 ( 今吉林梨树 ) 、蜚优城 ( 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 ) 、伊罕阿林城 ( 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 ) 、松花江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Ilari Hala ,汉义“开”。锡伯族、满族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何氏,还有伊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源流九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 达斡尔族鄂苏尔瑚氏,亦称鄂斯尔,世居木鲁 ( 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苏赫基诺一带 ) 、索伦、卓秦 ( 皆在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 ) 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Esurhu Hala 。后多冠汉姓为鄂、何。 ⑵ . 达斡尔族克音氏,世居黑龙江克音 ( 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右岸科奇河流域 ) 、济沁 ( 今内蒙古扎兰屯济沁河 )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Kein Hala 。后多冠汉姓为何、秦。 源流十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吉林通志》记载: 鄂温克族格尔克氏,亦称给力克氏、乌尔滚克勒氏,世居葛尔钦( 今吉林和龙阴阳河 )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Gerk Hala 。清朝晚期以后,鄂温克族、,满族格尔克氏多冠汉姓为何氏。 源流十一 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布特哈志略》记载: 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亦称克勒特西尔氏,有那旦千、红改达千、车车依尔千等分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rtelr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伦春族、满族柯尔特依尔氏多冠汉姓为何氏。 源流十二 源于改姓,属于因故冒姓为氏。 ①据史籍《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何苗,本姓朱,冒姓何。” ②安徽庐江黄屯何氏,是明朝时期著名大儒方孝孺的后代,方孝孺被惨遭极刑后,方氏族人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氏为何氏。但该支何氏在族谱里规定,他们生姓何,逝世后复姓方。这在何氏族源里是极为特殊的一种情况。 ③在清朝时期何可昆纂修的浦阳《球山义门何氏宗谱》中称:该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寿,于唐大中八年自太末迁浦阳,至元末第二十代怀恩,无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为继。前此之谱,宗富之前冠以徐氏世系,另两部《浦阳球山何氏宗谱》分别尊南宋徐谊或徐宗福为一世祖。 ④清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山东新城人何世璂,官至侍郎巡抚,他本姓陈,七世祖随舅氏姓何,延续下来。这种姓源又是不多见的现象。 源流十三 源于僰人后裔,民间传说僰人未被杀绝,当地何姓人家即为僰人后裔,还说何姓祖先本姓“阿”,因避当朝镇压才改姓“何”。明史有僰人首领“阿大王”在僰都城九丝城被杀的记述。有人曾在当地访一何姓老人,言其始祖何大宁原为酋阿大、阿二同族,后投军至一何姓将军麾下,改为何姓。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过去曾有明谚“游稞稞(彝族),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至于为什么僰人有悬棺葬俗,《珙县志》记述:“相传有罗因者,因僰人尝其灭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
浏览:0
芭蕉刘氏五修族谱
浏览: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