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汉传佛教术语,原为禅那(巴利语:jhāna,梵语:dhyāna)的简称,为“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随着禅宗的发展,逐渐成为汉传佛教中一个重要而且具备独特理论意涵的用语。

相关人物
禅相关文献
禅面
禅面,清康熙年间,江宁城(今江苏南京)内有个徽商叫余天怜。这余天怜自幼聪慧,其父在江宁
查看全文
禅宗
宗义概述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像,上方文字为禅宗理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日本书法家白隠慧鹤画画禅宗的这个“禅”字由于梵文“禅那”(ध्यान)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samādhi,又译为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但是禅宗所谓的“禅”非谓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亦即指能够引导学人参究,因而证悟到的本来自性清净心。印度源流禅宗最早起源于楞伽师,以修习《楞伽经》为主,与印度的如来藏学派有着很深的关系。但是进入中国之后,与中观般若学及道家思潮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这个彻底中国化的大乘佛教宗派。小乘禅观佛教从释迦牟尼开始,就追求着如何脱离轮回,进入没有苦恼的自由境界(涅槃)的方法。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查看全文
封禅
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关于封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白虎通》中说“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封禅过...
查看全文
话头禅
修行方式所谓的“看”,又叫“参”,是一种观察守护的意思,即内观。话头,是指说话的前头,亦即是在动念要说话、未说话之前的那个念头。修行者把自己的念头集中在一句话,或一个问句上,观察自己内心,之后升起疑情,在打破疑情之后,由此来得到开悟。这种修行方法,称为看话头,或参话头。看话头,最早可以追踪到黄蘗希运。在文献上,最早有记录教人看话头的是黄龙慧南与五祖法演,但是把这个方法发扬光大的则是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宗杲提倡学者参究赵州禅师的无字公案,他鼓励学者起疑情,以疑情参究公案,而得到开悟。常见话头除了大慧宗杲禅师的无字公案外,常见的话头“因甚狗子无佛性?”,或是简化为“无”“念佛是谁?”“本来面目?”“拖死尸的是什么人?”
查看全文
禅坐
禅坐姿势佛教将禅定修行的姿势,分成行、住、坐、卧四者,以坐禅为修练的核心。但是坐禅之中又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细项,但是传统上以七支坐法为最圆满的修行方式。七支坐法七支坐法,指的是手、足、背、肩、舌、口、眼七个位置的动作。双足结跏趺坐手结法界定印脊背挺直,腰挺,放松双肩平正,放松舌尖略抵上颚口闭眼睛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落在前方半伽趺坐跪坐正坐禅坐用具参见善坐
查看全文
禅相关标签
佛教术语
禅定
语言文字
家族谱大览
6.周氏宗谱.万一万二万三万五支系, 6, 万三 宗七 克荛 昺公 之禅 15世 O启, 1368起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东阳三元施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16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三元桐谷始祖 : (唐) 施君实,字积安. 由德清徙东阳三元桐谷. 生二子 : 施善信,行载一(止) ; 施善成,行载二. 上施祖(13世) : 施良翰,行晋一. 永邑下施祖(15世) : 施尚禅,行元三. 由吴宁上施徙永康塘西后. 厅头派房祖(17世) : 施邦瑀,行贵十二. 松溪派祖(17世) : 施邦良(福房) ; 施邦文(禄房) ; 施邦深(寿房). 大处派分房祖(17世) : 施邦富,行贵十五. 生二子 : 施道壑,行智八十二(东房祖) ; 施道霆,行智八十五(西房祖). 西房分房祖(21世) : 施庭鉼,行义六十五(元房) ; 施庭鉎,行义七十三(亨房) ; 施庭钟,行义七十六(利房) ; 施庭锵,行义七十九(贞房). 皆为道霆公4世孙. 新屋祖(23世) : 施兆信,行忠二十九. 庭鉼公之子. 生五子 : 施尧梁,行和三十三(仁房) ; 施尧概,行和三十四(义房) ; 施尧案,行和三十八(礼房) ; 施尧渠,行和四十一(智房) ; 施尧森,行和四十九(信房). 排行 : 天载雍熙巩 固巽振泰豫 复需晋恒元 庆贵弥智仁 性义忠和顺 谦恭敬敦厚 嘉猷思孝友 尊成开启益 崇隆中山 介石毛泽东 国锋跃邦 赵紫阳江民 锦涛周恩来 朱德陈毅严济慈. 讳名 : 积善余恩茂 奕重光文佰 梦时良朝尚 民邦元道德士 庭兆尧舜应 商武学从贤 圣云仍衍继 祖能为盛世 昌孝悌人和 万事兴虎锯 隆盘千秋业 书香门第连 延绵将相官 佐代续传. 表名 : 明茂起希信 惟公文孟伯 仲叔彦尔君 允子永汝立 志正肇绳懋 洪人宗国家.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三元施氏宗谱.
浏览:0
东阳三元施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16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三元桐谷始祖 : (唐) 施君实,字积安. 由德清徙东阳三元桐谷. 生二子 : 施善信,行载一(止) ; 施善成,行载二. 上施祖(13世) : 施良翰,行晋一. 永邑下施祖(15世) : 施尚禅,行元三. 由吴宁上施徙永康塘西后. 厅头派房祖(17世) : 施邦瑀,行贵十二. 松溪派祖(17世) : 施邦良(福房) ; 施邦文(禄房) ; 施邦深(寿房). 大处派分房祖(17世) : 施邦富,行贵十五. 生二子 : 施道壑,行智八十二(东房祖) ; 施道霆,行智八十五(西房祖). 西房分房祖(21世) : 施庭鉼,行义六十五(元房) ; 施庭鉎,行义七十三(亨房) ; 施庭钟,行义七十六(利房) ; 施庭锵,行义七十九(贞房). 皆为道霆公4世孙. 新屋祖(23世) : 施兆信,行忠二十九. 庭鉼公之子. 生五子 : 施尧梁,行和三十三(仁房) ; 施尧概,行和三十四(义房) ; 施尧案,行和三十八(礼房) ; 施尧渠,行和四十一(智房) ; 施尧森,行和四十九(信房). 排行 : 天载雍熙巩 固巽振泰豫 复需晋恒元 庆贵弥智仁 性义忠和顺 谦恭敬敦厚 嘉猷思孝友 尊成开启益 崇隆中山 介石毛泽东 国锋跃邦 赵紫阳江民 锦涛周恩来 朱德陈毅严济慈. 讳名 : 积善余恩茂 奕重光文佰 梦时良朝尚 民邦元道德士 庭兆尧舜应 商武学从贤 圣云仍衍继 祖能为盛世 昌孝悌人和 万事兴虎锯 隆盘千秋业 书香门第连 延绵将相官 佐代续传. 表名 : 明茂起希信 惟公文孟伯 仲叔彦尔君 允子永汝立 志正肇绳懋 洪人宗国家.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三元施氏宗谱.
浏览:0
宁乡延陵吴氏四修族谱1-8册 (卷首,卷1-7)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承先堂藏, 民国21[1932].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始祖 : (周) 周泰伯仲雍,以让国居处句吴,四传周章,以国为姓,吴氏始此. 江南老祖 : (明) 吴禅,又名德辅,字添录. 自安徽歙县溪南村分支休宁之云源村. 湖南始迁祖 : (明) 吴奇系,册名绮,字象先. 偕二子吴良知 ; 吴良善自安徽休宁迁湖南中湘. 宁乡房祖 : (明) 吴文宪,字二周,行二(徙宁乡四都求己冲) ; 吴文学,字自敏,谥恭惠,行三(徙宁乡四都长冲).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 湘潭县, 汉寿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及卷端题 : 宁乡延陵吴氏四修族谱. 版心题 : 吴氏四修族谱. 江南(安徽)新安歙县溪南村
浏览:100
瑞金刘氏首次联修总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5年.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远祖 : 源明公. 原姓伊祁氏. 受封于刘,以邑为氏. 乃尧帝第九子. 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临汾). 始祖(77世) : (汉) 刘启,字开,即汉景帝. 下有14子. 瑞金刘氏有41族为胜公之后. 有两族属发公之后. 41族宗祖 : (汉) 刘胜,封中山靖王. 为景帝第十子. 出彭城郡. 另2族宗祖 : (汉) 刘发,字文信,封长沙定王. 为景帝第十三子. 属沛丰郡. 胜公下一派祖(88世) : 刘信,字有德. 胜公十世孙. 信公下迁瑞支祖(113世) : (唐) 刘韶,字正朝,号石坡,赐号宗臣. 汾公次子. 胜公下二派祖(95世) : (东汉) 刘禅,字公嗣,名阿斗. 禅公下迁瑞支祖(129世) : (南宋) 刘汝忠,号福亮. 胜公下三派祖(95世) : 刘永,字公寿,号延年,封鲁王,改封甘陵王. 永公下支祖(127世) : (唐) 刘祥,字祖云,号子先. 由彭城避乱于闽汀. 迁瑞第四支 : (宋) 刘宽仁,字安邦,号宏斋. 为汉宣帝之子,楚孝王刘嚣之后. 迁瑞第五支: 刘昌礼. 为长沙定王,刘发第51世孙. 联谱字派 : 季圣功威浩 乾坤焕彩阳 群星树鸿业 经纬弘纪常 贻泽延丰裕 精诚育栋梁. 注 : 此谱不确定是否完全. 含联谱一册, 及 "瑞金浮四水南刘氏八修族谱" 五册. 共6册. 散居地 : 江西省瑞金县等地. 书名据第1册书签题编目. 第2至第6册书衣题 : 瑞金浮四水南刘氏八修族谱. Combined
浏览:0
尊公桥方氏重修族谱 [1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28[1848]重修. 12册 : 插图,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南安始祖 : 方永旺. 生于晋江34都浮桥霞州,移入南安16都九漈就庒而居. 7传饶禅, 饶旨二公. 先后迁信州饶南,同居尊公桥. 尊公桥始祖 : (明) 方饶禅,一名饶修,讳四娘. 下分环津, 莲塘二大房. 环津房祖 : 方逊发,讳光壬. 莲塘房祖 : 方逊旭,讳光戌. 尊公桥43都祖 : (明) 方饶旨,讳偕. 下分东楼, 西楼, 双井三派. 东楼派祖 : 方逊义,一名光桢. 西楼派祖 : 方逊礼,一名光淑. 双井派祖 : 方逊智,讳光彰.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方氏重修族谱. 目录题 : 尊公桥方氏双饶重修族谱.
浏览:0
禅导读知识
宋真宗泰山封禅
宋真宗泰山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乘轻舆登岱顶,至泰山封禅。宋真宗泰山封禅的目的是掩盖“澶渊之盟”之耻,企图“镇服四海,夸示外国”。宋真宗行封于日观峰,行禅于社首山,之后巡幸天齐王庙、岱岳观、王母池、青帝君观、天贶殿、灵液亭等处。下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加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泰山七里内严禁樵采。后撰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摩勒岱顶大观峰,又立碑山下,以纪封禅之典。《泰山志·封禅》中有关于宋真宗泰山封禅的记载:“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兖州父老吕良等千二百七十八人诣阙,请封禅。……十月辛卯,发京师。丁未,次奉高;庚戌,步辇登山。辛亥,祀昊天上帝于圜台,中书侍郎读玉牒文,即日还奉高宫。日轮五色云见,先朝以来四方所献珍禽奇兽,悉纵于山下。癸丑,御朝觐坛,大赦天下,改乾封县曰奉符,改泰山顶曰太平顶。馀见《遗迹志》诸碑之下。”
浏览量:1397次
泰山封禅第一人是谁
泰山封禅第一人是谁
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更是中国历朝历代所延续的国家大典,是古代中国封建帝王一项隆重的政治活动,代表着天子的权威和国家的稳定。泰山封禅的第一人是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浏览量:1363次
宋朝泰山封禅
宋朝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 【宋真宗封禅】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浏览量:1256次
禅姓氏怎么读
禅姓氏怎么读
禅氏,读作shàn,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暨阳、察哈尔、辽西为郡望。今江苏省的江阴市,甘肃省的甘州区,广西壮族自区北流市大里镇,浙江省的上虞市等地,均有禅氏族人分布。第一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汗国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岳父特薛禅,属于以先祖称号汉化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之后裔,属于以先祖称号汉化为氏。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宗室别子,属于帝王赐姓汉化为氏。 
浏览量:18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