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成语

成语

成语是东亚特有的语言形式,存在于在汉语、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中,它是一个固定短语,表达了一个固定的语意,常带有历史故事及哲学意义。成语大多数由四个汉字组成,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也有其他字数不等的成语,在白话文或者日常会话中也经常出现。

成语相关文献
古成语的现代趣解细说成语四则
古成语的现代趣解细说成语四则,     (一)坐怀不乱    某个天气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到一家旅店投宿,忽然听
查看全文
成语:师直为壮
成语:师直为壮,成语解释词目:师直为壮释义: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
查看全文
成语:渭阳之情
成语:渭阳之情,成语解释词条:渭阳之情释义: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
查看全文
成语
来源成语之主要来源如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黄粱一梦、女娲补天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愚公移山、故弄玄虚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如:刮目相看、破釜沉舟、完璧归赵、乐不思蜀、莫须有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囫囵吞枣、筚路蓝缕等佛教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等语法成语的语法较为复杂,按照现代汉语语法,将成语分为以下几类。主谓关系成语中有主语和谓语(动词),并构成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天花乱坠、螳螂捕蝉。并列关系成语中的两个部分相互关联,或者语意地位相同。如: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国泰民安、集思广益。动宾关系成语中有动词和宾语,并且在逻辑上构成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顾全大局、崭露头角偏正关系成语中的一部分用来限定或修饰另一部分,常见的偏正结构为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默默不语、擦肩而过。补充关系成语中的一部...
查看全文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
查看全文
成语相关标签
社会语言学
成语
语言文字
家族谱大览
成氏宗谱[23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民国23[1934]年合修. 25册: 插图, 世系表. 始祖(1世): (宋)成范. 自江西迁湖北阳新县. 范公派下支祖(5世): (宋)成子胜 ; 成千二. 子胜公派下房祖(14世): (明)成献新 ; 成献康,字心逸(迁居麻城) ; 成献秋,号兴一(迁居黄冈) ; 成献冬,号心珊,字福田(迁居黄冈之蔡氏村今之蔡成九上中下三塆). 献新公下房祖(16世): (明)成镗 ; 成铄(自阳新县迁居黄冈之柳溪港). 生子四: 成英 ; 成雄 ; 成豪 ; 成杰. 献冬公下房祖(16世): (明)成友伦. 生三子: 成春平 ; 成春云 ; 成春理. 千二公派下房祖(7世): (宋元之际)成万九,号修甫,字居简 ; 成万十. 合族派行(30世起): 宗厚传家远 诗书衍庆长 诚能绵世泽 科甲永辉煌. 注: 此谱主要记载献新公及献冬公后裔.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 及阳新县等地.
浏览:0
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相才堂, 民国6[1917]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成烈,派名公绅,号燃初 ; 成国器,派名一珠,号玉轩 ; 成镇藩,派名德钫,号世卿 ; 成遇源,号希隆 ; 成德全,号阙如. 始祖(1世) : 成兴,字颂和. 世居范阳. 兴公生三子(2世) : 成信,字扬昊,行七郎(居桂北竹里) ; 成望,字扬晁,行八郎(迁粤之连州) ; 成念,一名安乐,字扬善,行九郎. 信公下派祖(3世) : 成景僎,字徤行,行靖一郎(八甲). 念公下派祖(3世) : 成景隆,字邦现,行简一(三甲) ; 成景清,字太升,行简二(六甲) ; 成景星,一名幸十四郎,字小明(上坊). 八甲景僎公下房祖(27世) : (元明之际) 成述荣,原名荣可,字乐墅 ; 成述华,原名华可,字川墅 ; 成述斌,原名斌可,字别墅. 皆为继柏公之子. 八甲述荣公下支祖(35世) : (明) 成广焕,原名锦焕,号邱文 ; 成广荣,原名锦荣,号本荣. 六甲景清公下房祖(28世) : (明) 成本彪,原名子彪,字虎臣,德十三郎. 述实公次子. 六甲本彪公下房祖(32世) : (明) 成桂球,原名文球,号天宝 ; 成桂贤,原名文贤,号梦卜. 前代行派 : 颂扬景明运 鸿禧兆泰亨 伟烈辉前绪 厚福裕嗣生 作求绵载锡 继述本钦崇 兰桂联芳广 诗书积庆新. 后代行派 : 公德一源清 家声绍俊英 才高昭国瑞 学富著贤名 敬守先人泽 定增上代荣 逢时光盛治 宣哲効忠贞.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永康上谷郡成氏宗谱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9年重修(记事约至清光绪32[1906]年止). 存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本谱书衣页注 “1999年?月重修”. 内容主要取自宣统1年[1909]重修谱. 无新增资料. 记事约至光绪32[1906]年止. 注 : 本谱不全. 仅残存卷1-2, 7上,下, 及卷8. 缺卷3-6. 始祖(1世) : (南唐) 成优文,行二. 官仕南唐大理寺卿. 后隐居义乌邑南,名叫鄱堂. 干溪始祖(11世) : (宋) 成奇,行隆一. 古竹始祖(16世) : 成滨,行庆二. 自义乌迁永康古竹(又作苦竹). 里屋祖(16世) : 成海,行庆六. 一都祖(16世) : 成联,行兴一(居一都前成) ; 成淓,行兴二(居一都后成). 河西垅祖(18世) : 成荣,行重一. 迁居河西陇(荷川). 苦竹祖(18世) : 成仲裕,行亨一. 鲤鱼请祖(23世) : 成有䕫,行延十二. 千祥祖(27世) : 成明浩,名大圆,行沄65. 居东阳千祥. 石湖坑祖(27世) : 成明洪,行沄44. 岭脚祖(27世) : 成明夏,行沄52. 居里岭脚. 明洪公下四房(29世) : 成斯琳,行汉159(大房) ; 成斯明,行汉179(二房) ; 成斯鸾,行汉186(三房) ; 成斯凤,行汉202(四房). 排行字(1-15世) : 行信晋忠拱 宁敬益裕千 隆防少百荣. 义乌干溪派行字(16-26世) : 庆庚庸序 庶廉钦 洪棋烨津. 永康古竹派行字(16-26世) : 庆庚亨利 贞福禄 延寿荣华. 河西派行字(16-26世) : 庆庚重 荣华富贵 金玉希正. 一都排行 : 兴进开盛聪 智鉴坚宣尚 旺文葵玉任 茂藩英荣. 排行(27世起) : 沄渌汉澄清 遂学美将相 高显满朝廷. 辈行 : 明嘉斯光文 发永振圣立 元亨利启通.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干溪成氏宗谱 目录题 : 干溪上谷郡成氏宗谱
浏览:0
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相才堂, 民国6[1917]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成烈,派名公绅,号燃初 ; 成国器,派名一珠,号玉轩 ; 成镇藩,派名德钫,号世卿 ; 成遇源,号希隆 ; 成德全,号阙如. 始祖(1世) : 成兴,字颂和. 世居范阳. 兴公生三子(2世) : 成信,字扬昊,行七郎(居桂北竹里) ; 成望,字扬晁,行八郎(迁粤之连州) ; 成念,一名安乐,字扬善,行九郎. 信公下派祖(3世) : 成景僎,字徤行,行靖一郎(八甲). 念公下派祖(3世) : 成景隆,字邦现,行简一(三甲) ; 成景清,字太升,行简二(六甲) ; 成景星,一名幸十四郎,字小明(上坊). 八甲景僎公下房祖(27世) : (元明之际) 成述荣,原名荣可,字乐墅 ; 成述华,原名华可,字川墅 ; 成述斌,原名斌可,字别墅. 皆为继柏公之子. 八甲述荣公下支祖(35世) : (明) 成广焕,原名锦焕,号邱文 ; 成广荣,原名锦荣,号本荣. 六甲景清公下房祖(28世) : (明) 成本彪,原名子彪,字虎臣,德十三郎. 述实公次子. 六甲本彪公下房祖(32世) : (明) 成桂球,原名文球,号天宝 ; 成桂贤,原名文贤,号梦卜. 前代行派 : 颂扬景明运 鸿禧兆泰亨 伟烈辉前绪 厚福裕嗣生 作求绵载锡 继述本钦崇 兰桂联芳广 诗书积庆新. 后代行派 : 公德一源清 家声绍俊英 才高昭国瑞 学富著贤名 敬守先人泽 定增上代荣 逢时光盛治 宣哲効忠贞.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相才堂, 民国6[1917]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成烈,派名公绅,号燃初 ; 成国器,派名一珠,号玉轩 ; 成镇藩,派名德钫,号世卿 ; 成遇源,号希隆 ; 成德全,号阙如. 始祖(1世) : 成兴,字颂和. 世居范阳. 兴公生三子(2世) : 成信,字扬昊,行七郎(居桂北竹里) ; 成望,字扬晁,行八郎(迁粤之连州) ; 成念,一名安乐,字扬善,行九郎. 信公下派祖(3世) : 成景僎,字徤行,行靖一郎(八甲). 念公下派祖(3世) : 成景隆,字邦现,行简一(三甲) ; 成景清,字太升,行简二(六甲) ; 成景星,一名幸十四郎,字小明(上坊). 八甲景僎公下房祖(27世) : (元明之际) 成述荣,原名荣可,字乐墅 ; 成述华,原名华可,字川墅 ; 成述斌,原名斌可,字别墅. 皆为继柏公之子. 八甲述荣公下支祖(35世) : (明) 成广焕,原名锦焕,号邱文 ; 成广荣,原名锦荣,号本荣. 六甲景清公下房祖(28世) : (明) 成本彪,原名子彪,字虎臣,德十三郎. 述实公次子. 六甲本彪公下房祖(32世) : (明) 成桂球,原名文球,号天宝 ; 成桂贤,原名文贤,号梦卜. 前代行派 : 颂扬景明运 鸿禧兆泰亨 伟烈辉前绪 厚福裕嗣生 作求绵载锡 继述本钦崇 兰桂联芳广 诗书积庆新. 后代行派 : 公德一源清 家声绍俊英 才高昭国瑞 学富著贤名 敬守先人泽 定增上代荣 逢时光盛治 宣哲効忠贞.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1.盐都县大成庄成氏宗谱, 1, 1368–2001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成语导读知识
舍己为人的意思
舍己为人的意思
舍己为人(shějǐwèirén)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舍是舍弃的意思,愿意是指放弃自己的见解,随声附和别人。出自《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舍己为人造句:学校给王小明记了大功,表彰他舍己为人的精神。雷锋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要有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他舍己为人的义举必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浏览量:1212次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闻鸡起舞
西晋末年有一个叫祖逖的人,他与他的好友刘琨一同在司州当主簿。他们见识过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们立志复兴晋国、建功立业。两人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希望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出力,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有一天夜里,祖逖听到了外面传来的鸡叫声,他把刘琨叫醒,问他有没有听到鸡叫声。刘琨侧耳倾听了一会,说:“确实听到了,不过半夜怎么会有鸡叫呢?”祖逖一边起床一边说:“这鸡叫声一定是在提醒我们早点起床,我们以后每次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你觉得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一同出门练剑,一直练到了朝阳升起,才汗流涔涔地停下。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长时间地刻苦锻炼,两人都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他们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浏览量:908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个成语,出自《汉晋春秋》。《汉晋春秋》中记载着一则三国时期的故事,当时魏王朝大权渐渐旁落,司马懿战功卓著,与魏宗室展开了权力斗争,后来发动兵变,将魏国大权掌握在了司马氏手中。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手里也掌握着重要军权,他为了独揽大权屠杀曹氏家族的成员。曹髦是当时的魏帝,他忍受不了当傀儡的处境,有一次召见自己的心腹,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司马昭想要夺权的野心大家都明白。曹髦孤注一掷想要讨伐司马昭,最后失败身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就流传了下来,用来比喻一个人的野心十分明显,已经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
浏览量:984次
盲人摸象的故事意思
盲人摸象的故事意思
盲人摸象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几个盲人用手摸大象的身体部位,仅凭自己摸到的一部分就推测大象长什么样子。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而固执一点,乱加揣测。从前,有几个盲人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想要什么。盲人们说:“感谢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看不见,听人说大象个头非常巨大,我们很是好奇,想请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也好知道大象究竟长什么样子。“国王心地善良,便答应了他们,他命大臣牵了一头大象过来,对几个盲人说:“大象来了,你们过来摸吧!”于是几个人兴高采烈地走上前摸大象,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摸到了大象腿,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而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过了一会儿国王见他们摸得差不多了,就问道:“你们现在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知道了!”国王就说:“那你们都来说说看吧。”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就像一根大柱子!”摸到大象鼻子的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条巨大的蟒蛇。”摸到大象耳朵的人急急地打断,忙着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又光又滑,就像一把扇子。”摸到大象身体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嘛。”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根绳子。”盲人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最后,国王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何必这样争论是非呢,其实你们摸到的都不是象的整体,自以为得到了全貌。”然后又对大臣们说:“你们宁愿相信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佛法真理,和盲人摸象又有什么两样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当只听到或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时,不要自作聪明的胡乱猜测,只有对事物全面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浏览量:1415次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个成语,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出自《诗经》中的《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三秋泛指时间很久,原本是指九个月的时间。“采萧”、“采艾”和“采葛”的意思相近。指的是一位勤劳的姑娘,也就是那个小伙子所喜爱的人那个小伙子和他所爱的姑娘分开刚刚一天,他就感到无比的想念,似乎“三月(三秋、三岁)”没见面了,虽是夸张,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那度日如年的情思,诗中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
浏览量:9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