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古希腊语:Πρώτη σύνοδος της Κωνσταντινουπόλεως 拉丁语:Concilium Constantinopolitanum Primum 英语:First Ecumenical Council of Constantinaple)又称第二次大公会议、第二次公会议。公元381年,由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重申并修订了《尼西亚信经》,加上了“圣灵与圣父、圣子同样具有神性”的提法,把圣灵与圣父、圣子视为同等的地位,并获得一致通过。进一步奠定了三位一体的神学教义。谴责阿里乌派为异端,把他们逐出帝国。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简介资料
公元381年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相关文献
汪氏越国建公支系第一次代表汇谱会议讲话
汪氏越国建公支系第一次代表汇谱会议讲话,汪氏越国建公支系第一次代表汇谱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汪氏宗亲: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在
查看全文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SecondCouncilofConstantinople)又称第五次大公会议。公元55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召集举行的基督教第五次大公会议。与会者有东方主教150多名,西派教会仅有16名西部北非主教出席。会议旨在终结关于三章案的争端,贯彻“三章”辩论会的成果。该次大公会议将"基督一性论"视为异端,并制定了十四项绝罚条文。"基督一性论"的讨论被禁止;"否定复活论"被定为异端。皇帝威逼罗马主教维吉利乌斯(Vigilias,537-555在任),并决定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地位在罗马教会之上,造成了表面统一、内部不和的局面。在这次会议中,俄利根主义也受到指责。历史由于第四次大公会议(即迦克墩公会议)的决议激起了“基督一性论”派的强烈反应,后来更引发暴动,公开反对正统教会。到公元543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地区会议上更发表了十点反对教父俄利根...
查看全文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历史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召开,按罗马元老院的形式组织大会的进行。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边紫袍进场,恭敬地坐在主教们后,作为会议的观测者。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奥塞思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宗亦委派两位教士出席会议。会议主要是解决亚历山大教会中,耶稣与天父关系理解上的分歧:耶稣当然与天父同质不只是是类似。亚历山大教会内一方的主教认为耶稣与天父同质,另一方则认为耶稣与天父类似。君士坦丁一世在议期间,曾多次出席会议。最后,何西乌建议以该撒利亚主教、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并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尼西亚会议的决议否定了耶稣次于天父的从属论观点(在估计的250-318所有参加者中,最后只有两人支持阿里乌教派即是亚流派)。信经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施加压力下通过,定为正统的教义
查看全文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历史由于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死后,继位的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支持亚流派(Arius)。故此,圣父(即天父)及圣子(即耶稣)本质的教义并未平息。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死后,继位的狄奥多西一世于公元380年入教。狄奥多西一世反对亚流(Arius)教派,更颁布一系列法令支持基督教,确立其国教的地位。在此政治背景下,狄奥多西一世于公元381年召开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欲借此解决基督教的长期纷争。是次大公会议由额我略·纳齐安主持,共186位主教出席。由于《尼西亚信经》没有提及圣神的神性,故此会议除重新肯定《尼西亚信经》外,更宣告了“圣灵具有神性”的信仰。再定亚流(Arius)教派为异端。此后,三位一体的神学教义才正式成为基督教传统教义。会议还限制了主教在其教区内的司法审判权和宣布:“君士坦丁堡主教在罗马主教之后,亦享有首席的尊荣,因为君士坦丁堡是新罗马。”具深远影响的结果修订了《尼西亚信经》,宣告了“圣...
查看全文
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历史由于教宗和诺理提出基督的人性意志和神性意志是“一个意志与行动的伦理一致性”,故被视为趋向“基督一志论”派。在君士坦丁四世和教宗阿加托会谈后,决定安排召开此次大公会议。继上一次之大公会议(即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后,此会议谴责“基督一性论”及讨论其延伸的“基督一志论”,将“基督一志论”视为异端。和诺理一世并没有被判为异端。另外,会议通过了有关教士等级及教规。此大公会议得到当时教宗良二世的核准。其后,教宗本笃二世及第三次多雷铎会议(684年)亦曾嘉许这届大公会议的决定。具深远影响的结果耶稣基督,是真上帝,是同一性体赋予生命源泉的三一神中的一位。神性方面是完全的,在人性方面也是完全的,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和肉身。按神性,是与父同体的;按人性,与我们人是同一性体的。在各方面与人相似,只是没有罪过。基督的人性的意志,甘愿服从他天主性的全能意志。参考
查看全文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相关标签
大公会议
土耳其基督教史
381年
君士坦丁堡
基督教事件
家族谱大览
华圻丁氏宗谱[2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公元2014年. 20册: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丁公. 始祖(1世): (宋) 丁浩,字德溢,行一. 爱梁溪(旧为无锡别称)山水之胜遂家焉. 华圻始迁祖(5世): (明) 丁通,字道洪,行二. 为浩公5世孙. 通公下四子为四大派祖(6世): 丁明溢,字盈之,行一(后裔居郑家桥,假山头等地 ). 丁明沂,字盈如,行二(后裔居长腰山,马塔滨等地). 丁明(氵 彡) ,字盈若,行三(后裔居四堡香花桥,沿漕等地). 丁明泗,字盈己,行四(后裔居前向,西向等地).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丁氏宗谱.
浏览:0
华圻丁氏宗谱[2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公元2014年. 20册: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丁公. 始祖(1世): (宋) 丁浩,字德溢,行一. 爱梁溪(旧为无锡别称)山水之胜遂家焉. 华圻始迁祖(5世): (明) 丁通,字道洪,行二. 为浩公5世孙. 通公下四子为四大派祖(6世): 丁明溢,字盈之,行一(后裔居郑家桥,假山头等地 ). 丁明沂,字盈如,行二(后裔居长腰山,马塔滨等地). 丁明(氵 彡) ,字盈若,行三(后裔居四堡香花桥,沿漕等地). 丁明泗,字盈己,行四(后裔居前向,西向等地).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丁氏宗谱.
浏览:0
华圻丁氏宗谱[2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公元2014年. 20册: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丁公. 始祖(1世): (宋) 丁浩,字德溢,行一. 爱梁溪(旧为无锡别称)山水之胜遂家焉. 华圻始迁祖(5世): (明) 丁通,字道洪,行二. 为浩公5世孙. 通公下四子为四大派祖(6世): 丁明溢,字盈之,行一(后裔居郑家桥,假山头等地 ). 丁明沂,字盈如,行二(后裔居长腰山,马塔滨等地). 丁明(氵 彡) ,字盈若,行三(后裔居四堡香花桥,沿漕等地). 丁明泗,字盈己,行四(后裔居前向,西向等地).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丁氏宗谱.
浏览:0
华圻丁氏宗谱[2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公元2014年. 20册: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丁公. 始祖(1世): (宋) 丁浩,字德溢,行一. 爱梁溪(旧为无锡别称)山水之胜遂家焉. 华圻始迁祖(5世): (明) 丁通,字道洪,行二. 为浩公5世孙. 通公下四子为四大派祖(6世): 丁明溢,字盈之,行一(后裔居郑家桥,假山头等地 ). 丁明沂,字盈如,行二(后裔居长腰山,马塔滨等地). 丁明(氵 彡) ,字盈若,行三(后裔居四堡香花桥,沿漕等地). 丁明泗,字盈己,行四(后裔居前向,西向等地).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丁氏宗谱.
浏览:0
华圻丁氏宗谱[2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公元2014年. 20册:人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丁公. 始祖(1世): (宋) 丁浩,字德溢,行一. 爱梁溪(旧为无锡别称)山水之胜遂家焉. 华圻始迁祖(5世): (明) 丁通,字道洪,行二. 为浩公5世孙. 通公下四子为四大派祖(6世): 丁明溢,字盈之,行一(后裔居郑家桥,假山头等地 ). 丁明沂,字盈如,行二(后裔居长腰山,马塔滨等地). 丁明(氵 彡) ,字盈若,行三(后裔居四堡香花桥,沿漕等地). 丁明泗,字盈己,行四(后裔居前向,西向等地).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丁氏宗谱.
浏览:0
丹阳东门丁氏族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贤祠铅印本, 民国37[1948]. 32册 :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周) 丁伋公,得姓于姜. 丹阳始迁祖 : (唐) 丁仙芝,字元祯. 支祖 : 丁道成 ; 丁道恒等. 散居地 : 江苏省丹阳县等地. 版心题 : 丁氏家乘.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