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书,是中国西晋初年(280年左右),在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附近)出土的一批竹简的总称。
当时,汲郡的盗墓客“不准”(不,姓氏,音biāo)盗掘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国古墓(魏襄王或魏安釐王),发现了一批竹简。但“不准”本人并未意识到其价值,曾经点燃部分竹简,以作照明之用。不久,当地政府得知古墓被盗,整理了散落竹简,共计十余车、七十五卷以上,全文约古字十余万言。
经过荀勖、傅瓒、卫恒、束皙等人的整理,从竹简残片中发现了多种先秦著作,其中重要的有《竹书纪年》、《琐语》、《国语》、《易经》、《穆天子传》等。汲冢书中大部分内容至今已失传,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汲冢琐语》和《归藏易》只存有辑佚本,汲冢中出土的《周书》则与汉代流传的《逸周书》汇编在了一起。